華南
通過讀書,完成對這個世界一部分特色的掌握。文學,于王蒙是一種挽留,是對人們酸甜苦辣的經(jīng)歷的挽留
“讀書還是不讀書?一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闡釋了兩種觀點:一種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另一種則是從精神的層面解讀。在我看來,書是必讀的?!贝汗饷髅牡闹v堂里,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在臺前旁征博引漫談閱讀,臺下數(shù)百位讀者聚精會神,時而露出會心的笑意,時而響起共鳴的掌聲。
這位語言深刻睿智且不乏幽默的老者,就是當代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被人稱為“一部濃縮的當代文學史”的王蒙,不僅年逾八旬筆耕不輟,更樂于將自己幾十年的閱讀體驗與讀者分享。近年來,他先后在北京、哈爾濱、鄭州等多座城市推動民眾閱讀,闡述他對出版和讀書的思考和看法,漫談閱讀的歷史文化、讀書的重要性與豐富性。
手不釋卷,人生之樂在于讀書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闭勂鹱x書,王蒙興致高漲。在他看來,不讀書,就是丟棄對人類的本質(zhì)追求,就是放棄完善自己生命的通道?!白x書最大的快樂在于,從書中發(fā)現(xiàn)生活,發(fā)現(xiàn)自己過去所不理解的生活。生活當中最大的快樂,在于從生活當中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對于某一種處境、某一處風景、某一種感受,你覺得書中所寫與你閱讀所感完全一樣,這就是最快樂的事情?!?/p>
在王蒙的記憶中,1941年上小學二年級時,開始讀他這輩子的第一本書——《小學生模范作文選》。書中的第一篇文章是《秋夜》,王蒙至今記得文章的第一句話:“皎潔的月兒升起在天空。”“我看后非常興奮。什么原因?那時我快滿7歲了,已經(jīng)知道什么叫月亮。我還把月亮與太陽作了一個比較:太陽很亮、很刺眼,曬在身上很熱;月亮也很亮,但跟太陽的亮又不一樣,那叫什么呢?不知道。我讀到這篇文章后,知道了叫‘皎潔。從此我只要看到月亮,就想到‘皎潔;我給月亮的亮命名了,就叫‘皎潔。”一輪“皎潔”,讓少年王蒙從書中認識了世界,世界對于他而言,不再陌生。
書與生活可以互證、可以互補、可以互見。讀書可以使人看出生活是怎么回事,生活又可以使人看出書是怎么回事。青年時代,王蒙開始體驗到文學書籍對人的激揚,一下子把火力點起來。他特別入迷文學書,在閱讀中找到共鳴感,跟著書中的人物一塊兒高興、難過、憤怒。如果沒有文學激活青春,就很可能是乏味、呆板、繁瑣、枯燥的青春。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美好或激情,也沒有那么多痛下決心、立志的東西,當生活中這些東西不夠的時候,他從書中、文學中得到?!拔铱础蹲繈I和舒拉的故事》,里面講到卓婭上中學時迎接新年學生活動的場景,我那時正好在北京東城區(qū)做共青團的工作,一看更有同感也更興奮了,因為這事我們經(jīng)常參與呀。這是讀書與生活相一致的一面?!蓖趺梢粨]手,補充強調(diào)道:“通過讀書,通過一個語言的符號,完成了你對這個世界一部分特色的掌握,這就是讀書最大的快樂?!?/p>
符號性、經(jīng)典性、條理性、理想性、高雅性、藝術(shù)性,是王蒙對書特點的歸納和解讀,也是他用來連接書和生活的通道。他特意講到書的藝術(shù)性,即通過語言將文字審美化。比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哪怕不愉快的事情,通過語言文字,也可以變成一種美。王蒙笑著說:“這就是語言文字的厲害,這就是書的厲害。所以書是不能被替代的,不管你的經(jīng)驗多么豐富,如果沒有書來提高著你,總結(jié)著你,推動著你,你的生活就永遠達不到比較高的境界。”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對一個人的氣度、舉止、表情等精神面貌與認識程度,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但讀書是需要講究方法的。王蒙說,最關(guān)鍵的是要把死書讀活了,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而讀書最大的忌諱是急功近利?!叭藨?yīng)該為了豐富自己而讀書,為了熱愛生活而讀書,為了增長見識而讀書,為了開拓胸懷而讀書?!?/p>
筆耕不輟,用文學記錄青春
2015年9月,憑借具有濃郁新疆風情的小說《這邊風景》,81歲的王蒙首獲茅盾文學獎。該書寫于41年前,3年前出版,被譽為西域的“清明上河圖”,反映了漢族和維吾爾族人民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與王蒙其他的代表作相比,《這邊風景》頗具時代烙印,對現(xiàn)在很多的讀者來說甚至有點“過時”,但仍具魅力。
這部70萬字的長篇小說寫于1974年至1978年,當時王蒙正在新疆烏魯木齊工作。在那之前,從1965年起,他曾多年在伊犁的農(nóng)村勞作,甚至擔任了副大隊長。天長日久,他從心里想動筆寫下邊疆的周折坎坷和如火如荼的生活?!拔乙舱娴目紤]起寫一部反映伊犁農(nóng)村生活的長篇小說來。我寫了伊犁的肥沃土地,我寫到我在伊犁看到過的電線桿子發(fā)芽的奇景。我寫到維吾爾女人的嗜茶。我寫到秋收、麥場、牛車、水磨、夜半歌聲、婚禮……我雖然舉步維艱,我雖然知道即使寫好了也無處可以發(fā)表,但一經(jīng)寫到了生活,寫到了人,寫到了苜蓿地,寫到了伊犁河,仍然是如醉如癡,津津有味?!?/p>
小說一度準備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后又放下,束之高閣。直到2012年,王蒙的兒子與兒媳打掃北京的舊屋,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部塵封30多年的小說手稿。小說講述的是1960年,新疆伊犁一個維吾爾村莊推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時發(fā)生的故事。故事以新疆農(nóng)村為背景,從公社糧食盜竊案入筆,用層層剝開的懸念和西域獨特的風土人情,為讀者展示了一幅上一世紀60年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圖。同時小說也反映了漢、維兩族人民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以及兩族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友愛共處,既帶有沉重的歷史分量,又將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
數(shù)十年后重讀舊稿,王蒙百感交集,不僅決定重新發(fā)表,還別具匠心地在小說每個章節(jié)后都設(shè)計了一小段“小說人語”,用現(xiàn)時的視角去適時點評和闡述39歲王蒙當時的創(chuàng)作和思考,形成“79歲王蒙與39歲王蒙的對話”,拉近作品與現(xiàn)時讀者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為這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現(xiàn)代感和時代感。
從1953年,19歲的王蒙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成為其進入文壇的代表作品之一,直到近年來仍然保持每年最少一本書的創(chuàng)作熱情,文字伴隨王蒙走過大半人生歲月。“歷史只記錄大綱,而文學則記錄歷史中的人們是如何度過的?!蓖趺捎H身經(jīng)歷了舊中國的滅亡和新中國的建立,革命和建設(shè)一路高歌猛進。這個時代轉(zhuǎn)瞬即逝,成為歷史上的短短幾筆,卻沒人知道身處其中的年輕人是怎樣度過的。他拿起了筆,用文學記錄下了這個激蕩時代。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是那個時代年輕人澎湃內(nèi)心的淋漓展現(xiàn)。王蒙說,文學是一種挽留,是對人們酸甜苦辣的經(jīng)歷的挽留,是對青春歲月、一切美好的一種挽留?!罢嬲奈膶W永生,‘瞎起哄的文學三個月后就過時了。好的文學作品,流傳千古,一部《紅樓夢》,寫作者雖然早已作古,但里面的林黛玉和賈寶玉,卻永遠年輕,永遠在互相挑剔、打情罵俏?!?/p>
崇尚經(jīng)典,攻讀且艱苦亦快樂
“提到古代文化經(jīng)典,我們想到的是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但是提到當代,我們能有什么樣的經(jīng)典留給后人?有人開玩笑說,是電視小品和手機段子,這能夠交待嗎?我們在考慮到書籍的普及性、大眾性的時候,不能不能考慮它的精英性?!?/p>
王蒙認為,書籍不能僅僅是文化消費?!拔抑鲝堊x一點費點勁的書,讀一點你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讀一點需要你查查資料、請教他人、與師長朋友討論切磋的書。除了有趣的書,還要讀一點嚴肅的書?!币浴都t樓夢》為例,他談起書籍的普及性與精英性?!拔以埥坛霭娼缤?,《紅樓夢》在新中國成立后出版了多少冊,盡管沒有得到準確的數(shù)字,但是相關(guān)估計大概在1億冊以上。應(yīng)該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做到了,既是大眾的又是精英的,這可以說是文學的最高理想。”
攻讀就是讀書像打仗一樣,要經(jīng)歷艱難才能把它拿下來,但讀書的艱苦其實是讀書快樂的源泉。王蒙堅信,網(wǎng)絡(luò)瀏覽不能代替紙質(zhì)閱讀,電子讀物不能代替紙質(zhì)書籍。他認為,網(wǎng)絡(luò)閱讀有一個問題,使人掌握信息便捷化、舒適化、海量化、平面化、淺薄化?!扒澳旰稀稌荨冯s志上有一篇文章,引用德國數(shù)據(jù),人們讀書和網(wǎng)絡(luò)閱讀,是兩種性質(zhì)的閱讀,因為網(wǎng)絡(luò)閱讀很少能傳遞思想。”王蒙指出,網(wǎng)絡(luò)閱讀就像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雖然接受了很多信息,但缺乏自己的思考整理判斷和分辨,就會迷惘。
現(xiàn)在是多媒體時代,很多人不再閱讀文字,認為文學快不行了。但王蒙很肯定地說,千萬別相信這些話。因為思維的發(fā)達離不開文字,只要人類語言功能、思維的功能沒有喪失,文學依然是很高貴的產(chǎn)品。他提醒大家,如果只瀏覽不閱讀的話,白癡時代就降臨了?,F(xiàn)在國人的網(wǎng)癮很嚴重,但早晚會過去,還是要閱讀,閱讀文學、經(jīng)典作品。“在我看來,現(xiàn)在很多‘網(wǎng)蟲就是學而不思。網(wǎng)絡(luò)正在取代人的某種能力,以前的讀書人要‘博聞強記。比如錢鍾書老師,幾種語言的詩歌都能背誦下來,現(xiàn)在一個手機就解決了,人的精神、思考能力在退化。一定要喚醒人對自身思考能力的要求,不能淺薄化?!?/p>
“生活中有多少熱愛、就有多少冷淡,有多少浪漫、就有多少庸俗,有多少善良、就有多少惡毒。而在文學中,即使你淚如雨下,也會有種痛快的感覺。書是生活符號,實際上它已經(jīng)有一種人的思維夾在里邊,因為符號是人思維的結(jié)果,而文字又是語言進一步發(fā)展的結(jié)果。”王蒙說,自己的姨媽非常不幸,18歲結(jié)婚,19歲守寡,她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去看戲劇、電影,尤其是悲劇,每次都帶好幾塊手帕,從頭哭到尾,那是她唯一可以放肆哭泣的時刻,“文學讓情感有所寄托,讓人生不再空虛。”
責任編輯 余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