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在方方面面影響了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特別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疊加效應,進一步釋放了移動互聯時代的信息“魔力”。青少年群體特別是中學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參與者,深刻影響了當下中學生群體的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以互聯網為媒介,結合中學生德育工作展開雙面性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青少年;德育;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3-0167-01
當前,中學生群體在學習、生活、交際、娛樂等多方面均與移動互聯網緊密相連。中學生網民群體在網絡行為特征中,具有鮮明特質,包括互聯網信任度整體較高,涉網依賴性強,網絡安全醫(yī)師和自我防護意識相對較弱等。這些鮮明的涉網行為特質,也導致了中學生群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了諸多問題:
一是網絡失盲癥。互聯網帶來了海量信息的快速膨脹,移動互聯網的全面來臨更加劇信息“爆炸”。中學生群體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期,可塑性強,也極容易受到沖擊和誤導。移動互聯網信息獲取的便捷性、豐富性和多樣性,容易造成中學生群體在網絡世界的“迷失”,從而導致道德價值的模糊和異化。
二是網絡依賴癥。隨著手機上網越來越方便,全國網民總體上網時長呈逐漸上漲趨勢。中學生群體也成為了手機“低頭族”的主力。移動互聯網世界的特殊性,容易造成中學生群體對網絡的依賴心理,特別移動互聯時代“自我”的虛擬強化,進一步促進了用戶對手機依賴癥。以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網絡微博等各局特色的移動互聯“渠道”和“途徑”,其刺激、新穎等特征對中學生群體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容易造成中學生群體“成癮”,嚴重的甚至導致“互聯網成癮綜合癥”。
三是網絡性格異化?;ヂ摼W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虛擬社會。中學生正處在個體性格的成熟期,網絡提供了廉價的社交渠道、快捷簡單的社交方式和“神秘未知”的社交對象,減少了社交成本和投入,更帶來虛擬社交的快速擴張。同樣網絡世界的非真實性,也會導致虛擬關系的非社會化發(fā)展,疏遠和隔離了真實社交關系,產生現實與虛擬的錯位,造成網絡孤獨癥,造成中學生群體的性格發(fā)展缺陷。
四是網絡安全侵害。成長中的中學生群體,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極容易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也容易成為網絡犯罪的“侵略者”。網絡暴力、網絡犯罪、網絡色情等互聯網消極因素呈現了“低齡化”蔓延的趨勢,對青少年群體成長和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對于生活在移動互聯時代的中學生們,既享受著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高效便捷的“新生活”,同樣也面臨著這時代賦予的考驗和挑戰(zhàn)。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敏銳的時代精神和歷史的責任感,要認真研究移動互聯時代的特點,深刻認識中學生群體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把握住移動互聯時代帶給德育工作的機遇,開拓創(chuàng)新,因地制宜的探索實踐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問題為導向,立足育人的神圣職責,不斷破解移動互聯時代帶給中學生群體的“問題”。
首先是強化網絡治理。對于包括中學生群體在內的青少年來說,全社會有責任塑造一個健康、積極的網絡環(huán)境,這就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攜手,從法律上、技術上、管理上等多角度出發(fā),構筑全方位的網絡“長城”。學校作為網絡治理的“重點區(qū)域”,要積極探索網絡治理方式,敢于實踐教育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積極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德育教育與網絡治理相結合的新道路。同時校園網絡治理,也要注重引進社會支撐服務,杜絕網絡發(fā)展中的校園“孤島”。
二是強化監(jiān)督引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學生德育工作,在于積極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和變化,將德育工作逐步轉變到以監(jiān)督為重點,以管理疏導為切入點,重視工作方式方法的因人制宜,積極引導中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移動互聯網,發(fā)揮移動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德育工作要重視正面榜樣和反面教訓相結合,充分把握中學生們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牢牢把握移動互聯社會的“話語主導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德育工作,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核心作用,扮演好中學生“同行人”的角色定位,充分肯定和鞏固中學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三是推動教學關系重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學生群體,自我展示和自表達的意愿和能力均不同于傳統(tǒng)和現實社會,逐漸擺脫了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絕對遵從的角色定位,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進程。以即時聊天工具中的群組關系為主的移動互聯新關系,也搭建了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和通道。德育工作也正是充分利用移動互聯關系的渠道優(yōu)勢和溝通特色,突破三者關系三角的傳統(tǒng)格局和定位,強化學生“頂點”重量,縮短學校教師與家長的聯系“邊長”,以關系三角的穩(wěn)定性,促進三者地位的平等,平衡兩兩聯通的信息隔閡,不斷消除德育工作的阻力。
四是拓展德育工作領域。網絡的興起到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為教育工作賦予了新的生命力。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也促進了網絡課堂、網絡教學等移動互聯網輕應用的進一步興起,有力助推了德育工作形式和途徑的豐富。德育工作要充分發(fā)揮移動互聯網技術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在緊緊把握傳統(tǒng)課堂教學時間的基礎上,充分串聯課堂之外的“碎片”時間,同時充分發(fā)揮移動互聯時代,強化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黏著度”。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物理載體,承載了超越自然屬性的意義,面對移動互聯網的多面性。青少年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需要歷經風雨,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保駕護航”。德育工作要趨利避害,更要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緊緊把握移動互聯的時代脈搏,探索有時代特色的新時期德育教育工作,與時俱進,書寫教育工作新篇章。
(作者單位:南通市啟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