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學 葉先坤
摘 要:本文結合某礦的生產實際情況,根據(jù)生產成本、投資、采場原礦品位、選比,計算不同原礦品位下的利潤值,計算在最大利潤下的原礦品位數(shù)據(jù)即為最佳原礦入選品位。
關鍵詞:原礦品位;數(shù)據(jù);利潤
一、概述
入選品位是礦山重要經營參數(shù)之一,其合理與否對礦山效益和資源的利用程度有顯著影響。合理入選品位不是一個獨立參數(shù),涉及選礦技術指標、采選成本、產品售價及投資等因素。研究最佳原礦入選品位對采選聯(lián)合企業(yè)具有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有越來越多的礦山,尤其是露天礦山,隨著開采水平的下降,采場入選品位降低,直接影響礦山總體效益。單純提高原礦入選品位,雖可降低選礦比,降低鐵精礦生產成本,但原礦品位增加了,剝采比也會大大增加,礦山總體效益未必增加;會有一部分低品位礦石拋棄運至排土場,但原礦數(shù)量有限,這也是國家政策不允許的;且入選原礦品位提高了,相當于采場掌子出礦量增加,采礦強度加大,這也會對采場造成較大產出壓力;且礦山采場投資也是很大一筆費用,也應相應考慮進去。因此,尋求最佳入選原礦品位,使采剝、鐵精礦、鈦精礦生產總成本最低,從而實現(xiàn)企業(yè)長期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實施過程
(一)計算條件
(1) 以采場設計范圍的礦巖量進行研究;
(2) 最低入選品位考慮表內、表外礦全部入選;最高品位只考慮表內礦的Fe1【注】和Fe2入選;中間值考慮利用部分Fe3或Fe4,F(xiàn)e3利用部分時Fe4不用,F(xiàn)e4利用部分時Fe3全部入選,即按品位從高至低的利用原則。
(二)研究思路
(1) 總費用計算法,即分別計算采選總費用及總投資費用(不排除分項涉及單項成本),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2) 任務逐項分解,再落實各分項任務。
(3) 給定適當條件,能解決的條件就按解決結果進行,無法解決的,給定適當?shù)募傧霔l件。
(4) 區(qū)別對待,對計算結果有重大影響的項目,要細化,并仔細分析研究;影響較小的,計算復雜的,應簡化。如銀行利息,總投資等,對計算結果影響不大,銀行利息這塊暫取消,即項目為靜態(tài),非動態(tài)。
(5) 礦石棄低用高原則。如部分用Fe4時,高表外礦送至選廠,低品位表外礦排棄,即理論上,表外礦全用時品位為最低,即Fe4平均品位,用極少時理論為0時品位為上限,即20%。Fe3亦是如此。
(三)不同品位入選原礦方案
因地質勘探程度不夠,無法準確獲得各品位范圍的量,暫按最近幾年的生產實際取樣數(shù)據(jù),結合地質報告對大方案境界內的礦石量的品級、量進行推測。
入選原礦品位從低向高分配計算礦石質量,先考慮表內礦表外礦全部利用,再逐步考慮部分Fe4利用,表內礦全部利用;表外礦棄用,表內礦Fe1、Fe2全部使用,F(xiàn)e3用部分;最后考慮極端狀態(tài),只用Fe1、Fe2。入選原礦品位按0.5%品位遞增。
用公式表示為:利用表外礦的平均品位=表外礦平均品位+(表外礦總量-利用表外礦量)/表外礦總量×(表外礦品位上限-表外礦平均品位)
利用Fe3礦的平均品位=Fe3平均品位+(Fe3總量-利用Fe3量)/Fe3總量×(Fe3品位上限-Fe3平均品位)
(四)財務指標確定
收集近幾年的資料,推測今后的一些財務指標。
(五)獲取結果
上述指標收齊完整后,用Excel表計算不同產品方案的最終利潤值,從而獲得最佳原礦入選品位。
三、敏感性分析
(一)有關圖表
調整各主要指標(技術指標、財務指標),根據(jù)指標的變化,重獲最佳品位的變化,即某一指標與最佳品位的相關性。因數(shù)據(jù)太多,表數(shù)據(jù)不列出,數(shù)據(jù)結果圖見圖1至圖3。
(二)敏感性分析結論
(1)與市場行情相關,即在其它指標一定的情況下,鐵精礦、鈦精礦售價越高,總利潤越高,相應的入選原礦的最佳品位越低。
(2)與選礦成本相關,選礦成本越低,總利潤越高,相應的入選原礦的最佳品位越低。
(3)如果資源稅不超過目前的5倍時,最佳入選品位與資源稅等無關,一旦超過5倍時,要求入選原礦品位增高。
【注】品位區(qū)間劃分標準:Fe1≥45%;Fe2:30%~45%;Fe3:20%~30%;Fe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