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運用云平臺和4G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當前在高職教育界得到積極響應,但由于高職生源的特殊性和對新技術運用得還不夠充分,學生實際使用率并不高。本文從當前高職院校運用云平臺和4G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時所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并從降低使用資費、設計課程資源、強調學習服務和結合多種評價方式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云平臺;4G;高職;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2-107-2
0 引言
云平臺具有存放海量大數(shù)據(jù)資源的特點和4G技術擁有高速帶寬的優(yōu)勢,使得把這兩項互聯(lián)網(wǎng)新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必將對信息化教學的深入開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從實際情況看,這兩項新技術在高職信息化教學運用中還存在不少缺陷,學生有效采用率并不理想。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而又熱衷智能手機應用的高職生,怎樣運用云平臺和4G技術及智能移動終端設計適合他們所需的學習模式,以幫助他們開展主動而富有成效的學習,這是當前高職教育界一個現(xiàn)實而緊迫的課題。提升新技術在信息化教學中的運用成效,需著重分析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學和高職生在信息化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
1 云平臺和4G技術在高職信息化教學應用中的主要問題[1-4]
1.1 信息化學習中非同步的學習方式致使情感交流匱乏,互動與合作不足
在傳統(tǒng)課堂學習模式中,授課人和學習者是面對面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授課人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通過情感上的交流來維系學習者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然而在異步信息化學習模式中,雙方在時空上是分離的,自覺性較差的高職生一旦沒有教師的過程性監(jiān)管,其學習動機和狀態(tài)就難以長久維持,學習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不僅如此,信息化教學中,教學內容以單向性、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的在線課程為主,教師按照事先編排好的教學方案和腳本,將教學過程錄制成視頻,整個過程是與攝像鏡頭面對面,基本以唱“獨角戲”的方式完成,再經(jīng)后期剪輯和制作,提供給學習者。各學習者只能在異步時空中獨立完成課程學習,無法就某一知識點實時參與到與授課者的互動中,也沒法做到相互間的合作與共享。
1.2 云平臺、4G移動網(wǎng)絡和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資費比較高
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運用和4G的高速傳輸帶寬,使得借助移動終端開展信息化學習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學習方式。但就我國現(xiàn)有國情看,采用這種學習方式的資費還有進一步降低空間。首先,現(xiàn)有很多信息化學習資源是放置在云端的,而云平臺不是免費的公眾平臺,從中下載信息化學習資源是需要收取一定費用的,很多高職生往往因此而放棄學習。其次,想要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微學習,在離開Wi-Fi的環(huán)境下,必須開通資費不菲的流量套餐,特別是現(xiàn)有很多學習資源都以視頻、圖片和動畫等很耗流量的形式存在,不菲的流量資費束縛了高職生進一步開展移動學習的積極性。最后,作為進行高效移動學習的門檻,是否具備一部優(yōu)質的移動智能終端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硬件條件,但現(xiàn)有市場上配置和性能較好的4G移動智能終端,對沒有經(jīng)濟自給能力的高職生來講還是太貴了,尤其對于很多農村學生,昂貴的智能手機購置費就可能將他們拒之于移動學習的門外。
1.3 基于移動終端的信息化學習資源在數(shù)量和制作水平上都有待提高
當前國內各教育單位還缺乏與技術實力雄厚的IT機構合作的項目,散兵游勇,各自為政,使得制作出的信息化移動學習資源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質量上看都差強人意。有的平臺甚至直接通過一個鏈接連到以往的網(wǎng)絡平臺上,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網(wǎng)絡資源都適合在移動終端上下載來學習;有的平臺在設計上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視角缺乏,制作粗糙,所創(chuàng)作的學習資源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夠,基本沒有顧及高職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和他們學習的感受,自然也無法得到他們的青睞;有的根本沒有提供該平臺的信息檢索渠道,還得借助百度等第三方搜索工具來實現(xiàn)查找,無法幫助學習者從海量信息中檢索有效信息,高職生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偏離目標,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
1.4 信息化教學缺乏有效的反饋和跟蹤手段,學習評價無法確保真實和客觀
高職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習能力本來就差,現(xiàn)有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授課人無法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跟蹤,例如各學習者是否在認真學習而沒有干別的事情等授課人無法獲知;而學習者也難以及時、主動、有效地反饋自身學習效果。因此,授課人對學習者進行過程性評價存在著天然障礙。尤其對于以異步完成的課后檢驗和各種作業(yè),授課人根本無從知曉是否是學習者獨立自主完成而難以保證學習質量。
2 提升新技術在高職信息化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對策[1,5]
2.1 進一步降低云平臺和4G流量的使用資費
將信息化學習資源放置在云平臺上收取資費會最終轉嫁到使用者身上,這在很大程度上為高職生開展信息化學習制造了阻力。另外,價格不菲的4G上網(wǎng)流量資費對缺乏經(jīng)濟自給能力的高職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他們信息化學習的深入開展。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教育機構有必要與云平臺提供者和移動服務運營商展開合作,降低包括高職生在內的在校生進行信息化移動學習的資費,部分資源甚至可以免費開放,為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信息化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2.2 以學生為中心,重視交互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情境來設計課程資源
信息化教學中課程資源的設計至關重要。教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先做好前期分析與調查,撰寫好課程教案,制作課程腳本,收集課程素材,注意移動微終端運用和面向高職學生的特點,不必過于繁冗,力求小而精,一次微課程講清楚一至二個知識點便可,具體講解時,不要以大段文字來板現(xiàn),而要以關鍵詞形式呈現(xiàn)。重視交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開設微課論壇、課程微博、在線討論室等模塊促進師生之間的交互和溝通,還可通過組建學習共同體實現(xiàn)學習者之間的幫扶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多種方式相結合,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可借鑒網(wǎng)絡游戲當中的一些有益元素,充分利用云平臺海量的信息資源和各種4G技術手段,創(chuàng)建有意義、有趣味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持久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至始至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為高職生創(chuàng)作多種生動而不失活潑的優(yōu)質信息化課程資源。
2.3 提供強調個性化和自主性的學習服務
可以在云平臺,運用當前比較成熟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獲取學習者的一些個性化需求數(shù)據(jù),并提供相應的個性化服務支持。高職生在進入該云平臺后,可根據(jù)自己特定的需求選擇和訂制學習輔助工具和課程內容,布置專屬自己的虛擬網(wǎng)絡云課堂;教師在此平臺可根據(jù)自己特有的權限,了解不同的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化學習資源、任務和測驗。提供開放性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服務,極大調動起高職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4 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合終結性和發(fā)展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也有助于學習者及時修正自己的學習行為。發(fā)展性評價能發(fā)掘學習者潛在的能力和隱性的長處,促進個人實現(xiàn)和自身發(fā)展。將二者與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才能較全面地對一個學習者做出客觀準確評價。從評價手段來講,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新技術設置移動點到系統(tǒng),以視頻互聯(lián)方式進行定時信息化教學,通過將離線作業(yè)和在線考試相結合,以及主觀性和客觀性題目相配套來構建整個評價體系。
3 結語
云平臺和4G技術無疑對信息化教學產生極大的促推作用,也反過來促使高職教育界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以適應高職生學習上的需求。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偏見,加上自身能力上的短板,使得高職生在我國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在設計教育方式時也應區(qū)別于其他學生群體。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運用云平臺和4G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有關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相應對策,希冀更好地推動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進一步展開。
參 考 文 獻
[1] 徐苑苑.基于云架構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J].遠程教育,2013(03):71-77.
[2] 黃丹.高職學生網(wǎng)絡學習動機探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2):12-15.
[3] 衛(wèi)亞華.基于微信的高職JAVA程序設計微課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4] 宋曉玲.面向移動終端設備的學習應用程序APP的設計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5] 張靜.基于微信的微課程設計開發(fā)研究[D].云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