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轉變?yōu)閷W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小學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能探究性、實踐性學習。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喚起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不但向前。
關鍵詞: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形式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13-01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我們應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轉變?yōu)閷W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應以是"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如何構建教改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形式?現(xiàn)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方面來加以論述: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的形式
課改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由教師的"教"轉變學生的"學",注意調控情師生關系,讓師生、生生多邊互動,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注意構建情感交流的課堂,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使學生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學生的"學"。
1.1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教師普遍了解的一個教學原則。面對當前的教,我們必須牢記教師的責任不僅僅在于教知識,而在于教每一位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應放手再放手,還學生學習方式的選擇權,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如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導語設計可以是:"今天這堂課你們是學習的主人,完全可以按照你們的想法來學習,一定要敢說,敢表達。"課堂教學在這樣平等、歡快的氣氛中開始。教師接著引導說:"我今天要介紹一篇好的文章《美麗的小興安嶺》給你們,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教師則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一直等到最后一名學生讀完為止。"你們愿意怎么學習課文?"剛自主過一次的學生又迎來了第二次自主機會。他們更加活躍了,紛紛舉手發(fā)表意見,有的主張通過朗讀比賽來理解課文內容,有的主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課文……學生學習的欲望被激活了。"那就按你們喜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吧!"教師完全信任學生,尊重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有自己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課文,學生會有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
1.2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合作交流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互通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同時,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動的和諧氛圍內進行學習,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怎樣進行合作學習呢?從內容來講,合作交流可針對課堂學習重點、難點進行質疑、討論;也可以對調查研究性的問題進行分工實施,再交流綜合;還可以就課外閱讀,社會實踐學習談收獲談體會。從形式上看,合作交流學習形式可以是同桌或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采取全班集體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師要注重針對教材內容的特點,考慮學生學習能力水平的高低和興趣愛好的異同,鼓勵他們自由組合,讓所有的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以《"你們想錯了"》一課為例,其重點部分的學習主要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以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交流、溝通、補充、影響、實現(xiàn)對學習內容的探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互動、交流、合作的關系,擴大充實探究學習內容。(1)抓住重點,挈領全文。抓住敵兵兩次對方志敏搜身這條主線為切入點,其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又是重中之重。(2)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默讀、對讀、引仿、分角色讀等。強調要"讀懂"。 (3)讀中感悟,議中明理。學生可自由結合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在評議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評議中學習作者用對比來揭示中心的寫作手法,在評議中學習方志敏的高尚情操,達到明理的目的,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合作交流學習能力的目的。
1.3課堂教育中學生能探究性、實踐性學習。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學"較重要的一方面是看學生是否能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性、實踐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實踐能力,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實踐能力。而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是探究實踐的基礎,教師要多組織有目的的觀察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感悟,得到啟迪。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呈現(xiàn)一個個需要分析、探究的問題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考慮,求得多種答案。要使學生不僅愛問,而且"會問",形成較強的質疑解疑能力,形成學習的技能。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的形式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教師應起到幫助引導的作用。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樣的課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體現(xiàn)教師的"教"。
2.1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改革課堂教學,必須真正還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地位。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動筆、去實踐。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落實,主體的能力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得以生威。怎樣才能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具體應做的以下幾點:(1)發(fā)揚教學民主,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2)精心設問,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情感。(3)恰當?shù)慕M織不同形式的小組討論。(4)鼓勵學生質疑問難。(5)簡化教師的活動,讓學生充分的讀、議、思、評、寫。(6)拓展學生學習途徑,豐富學生的學習手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逐漸的形成自覺思考,自我調控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學習知識讓學生學會學習。"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教師應轉變觀念、改革教法,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場所。課堂教學要成為學生探索問題的場所,成為一個人與人思想,心靈交流的場所,成為一個聆聽他人的發(fā)言,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的場所。當學生走出校園時,他收獲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去掌握知識,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動活躍的課堂,才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場所。
2.3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我們的課堂要永遠對學生有一種魅力,體現(xiàn)它的生命力。拿語文教學來說,如果每堂課都是一個范式,每堂課都在枯燥的分析、講解語文,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怎能被激發(fā)起來呢?讀書,不是死讀,應當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有滋有味地讀,教師要不斷實現(xiàn)教學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去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從關注"教"轉變?yōu)殛P注"學",應"以學論教"。教學要做到"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喚起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不但向前。所以做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從既有的課堂模式中跳出來,必須提高認識,不斷探索,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改造我們的課堂,為構建的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模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