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國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4”教學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例文。第一自然段,寫龜山漢墓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交代了龜山漢墓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寫龜山漢墓的第一絕,兩條墓道不但很直,而且?guī)缀跬耆叫?;第三自然段寫龜山漢墓的第二絕,墓室的齊全和歌舞廳造型的奇特;第四自然段寫龜山漢墓的第三絕,墓內(nèi)排水系統(tǒng)的科學實用;第五自然段寫作者參觀后的感想。全文讀來有順序、有重點、有特色;既有觀聞又有感想,猶如身臨其境。
第二部分是習作提示。這一部分通過對例文的簡要評點,提示了參觀記或游記的寫作方法。
第三部分是聯(lián)系學生生活,提出習作要求。
【教學要求】
1.聯(lián)系已學課文,了解參觀記或游記的寫作手法,內(nèi)化為自我的寫作能力。
2.借助例文,再度感知參觀記或游記的寫作順序,同時要抓住重點寫出特色,寫出自己的感想。
3.將“寫作能力”外顯,自定題目,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
【教學設(shè)計及點評】
一、美文引路,學“法”
1.了解參觀記、游記的“總體概括”:播放秦兵馬俑、埃及金字塔、維也納的相關(guān)紀錄片(或PPT),提問:你最喜歡哪處景?原因是什么?學生任意選擇一處景來說明自己的喜愛原因(可以采用課文的語句來說明,主要是對每處景的整體感知。教師出示每篇課文第一自然段內(nèi)容的PPT)
(1)《秦兵馬俑》: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
(2)《埃及的金字塔》:在埃及首都開羅西南面金黃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錐形建筑物。它們巍然屹立,傲對碧空。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3)《音樂之都維也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它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過。
學“法”:選擇自己喜愛的一處風景名勝,結(jié)合上述三篇文章的“總體概括”方式,做一個描述。(學生練習)
2.學習參觀記、游記的“謀篇布局”:這三段話都有哪些相同之處呢?(都是抓住了每個景點的地位、地理位置來描述的)再瀏覽三篇課文,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文的寫作方法,得出共同之處。
(1)《秦兵馬俑》:一是“總分總”的布局方法;二是圍繞一個中心句把事物介紹清楚。
(2)《埃及的金字塔》:一是歷史形成過程來描述事物特征;二是圍繞中心句發(fā)揮想象。
(3)《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是“總分”的布局方法;二是從幾個方面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事情。
3、學習參觀記、游記的“細節(jié)呈現(xiàn)”:任選一篇課文默讀,憑借語言文字感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找出相關(guān)語句,總結(jié)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方法)
【點評:寫作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技能?!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地結(jié)合,相互促進?!睂W生“讀”什么?文本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我們應(yīng)該善于把握他們已知的“認知”,促發(fā)他們的素材“生成點”,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掌握文字規(guī)律和特點的同時,提高運用文字的技巧,提高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始于學步,終于創(chuàng)新”?!?/p>
二、例文先導,模“法”
1.出示例文《龜山漢墓參觀記》,思考、圈劃:小作者這次游龜山漢墓先后都看到了什么?他最關(guān)注的是什么?(學生閱讀,做出標注)
2.集體討論,教師按照例文的順序,逐一板書例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并標出重點的景物:
參觀順序
甬道—墓室—馬廄—兵器庫—廚房—歌舞廳—會客廳—排水溝
(1)結(jié)合本單元三篇課文的“總體概括”與例文的開篇,得出結(jié)論:突出景物的關(guān)鍵特征(如《龜山漢墓參觀記》中的“絕”)。
(2)出示本次習作要求,組織學生口頭交流,教師提示。
3.參觀或游覽“順序”模仿訓練練習。
(1)你知道參觀或游覽順序都有哪些形式嗎?(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時間順序、地點轉(zhuǎn)移順序等)
(2)模仿《秦兵馬俑》《音樂之都維也納》或《龜山漢墓參觀記》的游覽順序?qū)懽约合矏鄣囊惶幘啊?/p>
我參觀過____________,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參觀過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
我參觀過_______________,先步入____________,穿過___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____,走過____________
。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呀!
【點評:從現(xiàn)實中出發(fā)(也就是文本內(nèi)容),尋找“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模擬訓練,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知能力。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學生將自己已獲得的知識通過想象汲取、讓大腦把許多記憶里的事物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知識(寫作)?!?/p>
4.參觀記或游記“細節(jié)”模仿訓練練習。(在上述模仿的基礎(chǔ)上,在每個部分之中加入說明手法,以此豐富景物的特征。)
(1)細節(jié)一:列數(shù)字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
模仿:
這______米多_____,相當于_____ 。_____ ,差不多 _____。 由_____組成_____,這些 _____。
(2)細節(jié)二:舉例子
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模仿:
有的_____,好像_____;有的_____,好像_____;有的_____,好像_____;有的_____,好像_____……
(3)細節(jié)三:作比較
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
模仿:
有人估計_____,如果將_____,可_____;如果將_____,可_____。
【點評:模仿、借鑒是提高學生讀寫技能的有效途徑。學生從不會寫作表達,經(jīng)由模仿的途徑,逐步掌握書面表達的要領(lǐng),把范文的表達技巧轉(zhuǎn)化為自己會運用自如的表達技能。這里的“仿”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范文的某些寫作方法進行仿效?!胺隆笨梢允俏谋镜牟糠终Z言文字,包括詞語、句式、警句、格言或部分自然段落;可以是文本的結(jié)構(gòu)、布局或?qū)懽魉悸?、記敘的順序;可以是文本作者的思考方法,觀察角度。從整體上來看,學生處于從寫話(口語記錄)逐步轉(zhuǎn)向作文(書面表達)的過渡階段,加強仿寫的訓練,有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p>
三、互評互議,創(chuàng)“法”
1.互評互議,整理素材。(出示評價表)
2.根據(jù)所寫習作內(nèi)容進行繪畫,展示參觀或游覽的過程(可以是簡易圖)。學生間再評議,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點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贝谁h(huán)節(jié)發(fā)揮了多種渠道的“評價機制”,還特別采用了繪畫展示的評價形式。繪畫具有視覺形象性的特點,學生寫作的主觀之意(思想感情)與客觀之境(社會生活、自然景物)在作品中的有機結(jié)合,是內(nèi)情和外景的交融。通過繪圖這樣全新的形式詮釋寫作的取材、構(gòu)思、起草、加工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所觀察的景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情感,在實踐中學會寫作,進行全新的創(chuàng)作,形成“自能習作”?!?/p>
【總評】
文本是學生學習的載體,習作是依據(jù)文本所延伸的。所以,教者應(yīng)教給學生領(lǐng)會文本的內(nèi)容,以讀帶寫,讀中悟法,“讀寫結(jié)合”,形成“導”“訓”“創(chuàng)”習作表達策略。
1.導。學生的認知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和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教學過程中特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控制和利用,教師起引導作用。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條件促使文本寫作知識的轉(zhuǎn)化,實現(xiàn)已有認識成果轉(zhuǎn)化為學生個體的習作技能。
2.訓。習作是語言文字訓練。“訓”是老師的示范或講解,“練”就是學生動手寫,動口說,動腦想。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把學生語言行為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來精心實施。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文本,主動思考,主動練習,主動評價,最終達成“祖國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3.創(chuàng)。小學生習作訓練的一般方法是從“仿”到“創(chuàng)”,從“放”到“收”。通過模仿性的習作,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逐步學會如何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習作練習。有了模仿之后,可以讓學生放手寫自己想寫的事物,按自己的方式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從放到收,基本順應(yīng)兒童的習作心理和學習規(guī)律,先易后難,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