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 陳曉慧 陳丹丹 涂志剛 張光星 王道儒
摘 要 采用實地樣方方法,對海南省新英灣紅樹林的紅樹植物種類和群落進行了調(diào)查和分析,確定有真紅樹7科11種,半紅樹植物2科3種;群落類型有紅海欖群落、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樹+白骨壤群落3種,紅樹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樹+白骨壤(前沿向海帶)→紅海欖群落。
關鍵詞 紅樹植物 ;群落類型 ;演替系列 ;海南新英灣
中圖分類號 Q949.761.7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8.008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ecies and community of mangrove in Xinying Bay of Hainan province by quadrat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11 species in 7 families true mangrove, 3 species in 2 families semi-mangrove. There are three mangrove communities: (1) Rhizophora stylosa+Algiers corniculatum+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 (2) R. stylosa Community; (3) Algiers corniculatum+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 The succession series is from Algiers corniculatum+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 to Rhizophora stylosa Community.
Keywords mangrove plants ; community types ; succession series ; Xinying Bay of Hainan province
紅樹林(Mangrove Forest)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海岸潮間帶或海潮能達到的河流入??诘哪颈局参锶郝洹<t樹林是陸地過渡到海洋的一種特殊森林,其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地球上生產(chǎn)力最高的海洋四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是國際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的重要對象[1-2]。紅樹林為海洋生物棲息、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海南島新英灣紅樹林生長茂盛,本區(qū)紅樹林資源現(xiàn)狀調(diào)查對紅樹林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學者們對海南省紅樹林資源研究的較多的有東寨港[3-4]、清瀾港[5-6]、三亞河[7-9]等紅樹林區(qū)等。有關新英灣紅樹林研究較少,新英灣是北部灣伸入洋浦半島構成的半封閉內(nèi)灣,作為海南島西海岸面積最大的紅樹林,特別是紅海欖林,是非常罕見的。本文對海南新英灣紅樹林資源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旨在為海南省紅樹林的保護與發(fā)展提供參考資料。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新英灣紅樹林區(qū)位于海南省儋州市19°42′~19°44′ N,109°10′~109°19′ E內(nèi),1986年成立新英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縣級),面積133 hm2,該區(qū)的紅樹林主要集中在新英灣西海岸靠近洋浦一側(cè)和鹽丁岸段。其中木棠鎮(zhèn)境內(nèi)海岸線約10 km紅樹林主要分布在潭龍等自然村。儋州市屬于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qū),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3.2℃,1月平均氣溫16.9℃,極端最低溫度0.4℃,7月平均氣溫27.5℃,極端最高氣溫為40.0℃,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冬春雨量較稀少,夏季雨水較充足,年均降雨量1 815 mm,5月至10月份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份為旱季[10]。
1.2 方法
1.2.1 植被調(diào)查方法
2009年7月,在新英灣紅樹林區(qū)紅樹植物群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4個樣方,由陸向海設立樣方,樣方為10 m×10 m,對樣方內(nèi)的紅樹植物進行調(diào)查,記錄其種類、株數(shù)(叢數(shù))、平均高度(地面至植株最高點)、平均基徑(離地10 cm處)、郁閉度(郁閉度是以1.0為最大,可以植冠蓋度換算,即植冠蓋度為100%時,郁閉度為1.0,90%時為0.9%,10%時為0.1)等。按照林鵬[11]提出的“真紅樹”和“半紅樹”的概念和判定紅樹植物的標準,紅樹植物指專一性地生長于潮間帶的木本植物,半紅樹植物是指能生長于潮間帶,有時成為優(yōu)勢種,但也能在陸地非鹽漬土生長的木本植物。
1.2.2 數(shù)據(jù)處理
相對多度RA(%)=(某個種在樣方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所有出現(xiàn)的次數(shù))×100%;相對頻度RF(%)=(該種的頻度/所有種的頻度總和)×100%;相對顯著度RD(%)=(某個種的優(yōu)勢度/所有種的優(yōu)勢度之和)×100%;重要值IV=(相對多度+相對頻度+相對顯著度)[12]。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紅樹林植物的種類組成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新英灣保護區(qū)紅樹植物有9科14種,占海南島紅樹植物區(qū)系38種[13]的35%,其中真紅樹植物有7科11種,半紅樹植物2科3種。除了樣方中出現(xiàn)的4種植物外,主要種類有海漆、白骨壤、桐花樹、鹵蕨和黃槿(在調(diào)查的樣方以外),在群落中呈星散分布狀態(tài),見表1。
2.2 紅樹林植物群落的類型、結(jié)構及特征
2.2.1 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群落
紅海欖常出現(xiàn)在灘涂前沿及出海河灘,土壤深厚,有細沙淤泥,鹽度9.5~24,群落多致密而統(tǒng)一。分布于新英灣內(nèi)的新英橋下和潭龍村,設立樣地時設立在新英橋下,新英橋下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群落,外貌為深綠色,郁閉度在95%以上,樹高平均2.6 m,基徑平均5.5 cm,支柱根明顯,且多分支,屬于群落演替的中前期[14]。見表2。
2.2.2 紅海欖群落
潭龍村外樣方的紅海欖群落,外貌為深綠色,結(jié)構簡單,郁閉度在90%以上,純林,偶有桐花樹和秋茄混生。樹高4.0~8.0 m,平均7.1 m,平均基徑7.8 cm,支柱根明顯,且多分支,屬于群落演替的中期(表3)。
東場的紅海欖群落外貌為深綠色,結(jié)構簡單,郁閉度80%,純林,樹高3.0~6.0 m,平均3.0 m,基徑平均4.6 cm,支柱根明顯,且多分支,屬于群落演替的中前期(表4)。
2.2.3 桐花樹+白骨壤群落
調(diào)查的桐花樹+白骨壤群落灌叢分布于潭龍村紅海欖群落外緣,群落寬度小于20 m,外貌黃綠色,結(jié)構簡單,郁閉度90%,樹高平均1.3 m,基徑平均2.5 cm,屬于群落演替的前期(表5)。
2.3 紅樹林的群落演替
從海岸到外灘,生境條件有差異,這種差異是導致紅樹林成帶狀分布的主要原因,因為不同植物種類對生境的適應性不同。所謂紅樹林的生態(tài)序列是指從陸地到海洋由于生境的梯度性變化而引起紅樹林種類的替代生長現(xiàn)象,通常反映出該地段紅樹群落的演替系[15]。根據(jù)此次調(diào)查和地形地貌和各群落的灘涂位置,把新英灣紅樹林的4個群落劃分為桐花樹+白骨壤(前沿向海帶)→紅海欖群落的群落演替系列。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次調(diào)查到紅樹植物9科14 種,與陳煥雄等在1983年調(diào)查結(jié)果10科17種[3]比較,缺少紅樹科正紅樹(Rhizophora apiculata)、爵床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梧桐科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a),是未調(diào)查到還是滅絕有待進一步調(diào)查。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本區(qū)小花老鼠簕、木欖、海蓮、角果木、欖李和楊葉肖槿個體數(shù)量少,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應該著重加強保護。新英灣紅樹林群落類型主要有:紅海欖群落、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樹+白骨壤群落。紅海欖在整個紅樹林現(xiàn)有保護區(qū)內(nèi)的群落中的重要值依次是300.0、202.4和105.7,說明新英灣紅樹植物群落主要以紅海欖占優(yōu)勢,其次是桐花樹(重要值是220.1、99.8、52.2)。
參考文獻
[1] 林 鵬,傅 勤. 中國紅樹林的環(huán)境生態(tài)及經(jīng)濟利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林 鵬. 紅樹林[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3] 陳煥雄,陳二英. 海南島紅樹林的分布[J]. 熱帶海洋,1985,4(3):74-79.
[4] 符國瑗.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的紅樹林[J]. 廣西植物,1995,15(4):340-346.
[5] 鄭德璋,廖寶文,鄭松發(fā),等. 海南島清瀾港紅樹樹種適應生境能力與水平分布[J]. 林業(yè)科學研究,1995,8
(下轉(zhuǎn)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