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楚湘
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的得分率并不理想,甚至低于古詩文閱讀。高中生現(xiàn)代文閱讀的得分率不高,似乎是說不通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是學生沒興趣學,以為現(xiàn)代文有什么好學的,一讀就懂,于是把重點放在古詩文閱讀上,所以學生只是浮光掠影地閱讀,甚至根本沒認真閱讀,或者說沒有真正讀懂;另一方面,教師明知現(xiàn)代文閱讀的現(xiàn)狀,似乎也無力來改變。于是,長此以往,幾乎成了惡性循環(huán)。怎樣解決呢?《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聯(lián)系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溝通古今中外,面向未來世界,應以專門性和綜合性、邊緣性相結合的學習內容,向學生展示層次多樣的語文課程圖景,提供豐富的語文營養(yǎng)和多向度發(fā)展的途徑,也給語文課程自身增添生長活力。”這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落實,也給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一個引導。具體地說,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我們要找準問題所在,科學地用好教材,根據(jù)實際,在教學中多元結合,綜合實踐,從而有效地提高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實效。
一、主要做法
1.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如果為閱讀而閱讀,可能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大,動力也不強,自然效果不好。如果我們根據(jù)教材的相關內容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可能一舉兩得,既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如在《短新聞兩篇》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課文后的“研討與練習”四選做第一小題,指導學生“搜集有關香港歷史的資料,寫一段文字,談談香港回歸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為了完成這一寫作任務,學生必然要認真地閱讀本課的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并從中關注與這個寫作任務相關的內容,如港督府的建成時間和回歸前歷史的敘述。為了寫好這段文字,學生會發(fā)現(xiàn),僅課文中的這些內容明顯不夠,于是,他們還會從歷史教材中尋找相關資料。細心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還不夠,在“互聯(lián)網+”時代,他們還會從網絡和其他渠道再搜集材料。學生在動手動腦搜集好渠道后,再對材料進行梳理總結,從而順利提煉出重大意義,寫這段話不就是小菜一碟嗎?
2.閱讀與實踐相結合
根據(jù)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喜歡實踐的當代學生必然會因此而強化閱讀,在實踐中消化閱讀所得,其實也是對閱讀的深入理解和運用,這樣的閱讀效果自然更好。
如《包身工》課后“研討與練習”四先有提示:“包身工在舊社會處在底層,受盡剝削、壓榨,甚至喪失了做人的尊嚴。現(xiàn)代社會這種制度已經不復存在,這是社會進步使然,但個別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對待工人的現(xiàn)象。”然后要求:“如果有條件,可對現(xiàn)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做些調查,在班上交流調查信息,然后寫一篇短文。”也許有的教師認為這個練習與閱讀關系不大,因此可能安排學生自己完成,也可能不管不顧。但根據(jù)課標提出的“高中語文課程應聯(lián)系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的要求,我們在這一課決不能讓這類實踐練習成為雞肋,更不能不管不顧。因為這不僅是教材的要求,更是閱讀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契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提示語,然后以辯證思維走出校門,進入相關企業(yè)進行調查研究,也可以從媒體搜集相應資料,然后進行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有了這些認真的社會實踐,學生就可以輕松地完成短文寫作了。
3.單元教學的有機結合
有關單元教學的有機結合主要在兩方面:一是課文之間的結合,二是閱讀與單元的“表達交流”相結合。
比如必修1第四單元的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復習初中學過的新聞和通訊,總結出新聞和通訊的主要特點,再有機地銜接過渡,指導學生閱讀本單元的課文。特別要強化對這三篇課文異同的比較分析,從而較好地掌握新聞和通訊的相關知識。
再如這一單元的“表達交流”《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教師要通過教材的“話題探討”“寫法借鑒”指導學生掌握“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的主要方法,引導學生在“寫作練習”的五個題目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完成寫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所學來寫作,重點是運用之前搜集材料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收獲和能力寫作。
當然,以上是從某個方面單獨說的,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是多方面的綜合。如完成《別了,“不列顛尼亞”》的寫一段文字和本單元的《飛向太空的航程》的“研討與練習”三的“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就是以閱讀與寫作結合為主,同時也包含了搜集整理的實踐;又如完成本單元的《包身工》課后“研討與練習”四,首先是通過實踐、獲得材料,然后才能順利寫作,這其實就是閱讀與實踐、寫作相結合。
二、主要作用
1.多元促進,相輔相成
由于將閱讀與寫作、社會實踐和表達交流等進行多元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使其他諸多能力有了提高,也可以說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2.多元結合,提高效率
由于在閱讀教學中多元結合,自然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特別是進行了單元多篇課文結合的教學,既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3.促進動手,切實提高
這種多元結合的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思考,搜集資料,總結提煉,表達交流,自己動手動腦,必然會切實提高。
三、主要原則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多元結合的教學策略的重點是改變以前為教教材而教學。要科學地運用教材進行教學,如把整個單元的課文整合起來比較閱讀,又如把表達與交流和課文閱讀結合等。
2.以學生為主體
這是關鍵所在,不論怎樣教學,其最終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jù)課標和教材要求設計教學,引導他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閱讀思考、搜集資料、總結提煉、表達交流,因為學生的提高才是最終目標。
3.以有效提高為主要目標
無論教學策略多好,學生的提高才是試金石。因此,不論怎樣多元結合,怎樣引導,怎樣處理教材,都要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諸多能力為目標,否則可能成為空中樓閣。
4.根據(jù)客觀實際靈活安排
在運用多元結合的教學策略時,一定要根據(jù)客觀實際來靈活處理和安排,如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策略是不相同的。學生綜合素質高、條件好的學校可以放開些,讓學生在實踐動手中得到更深刻的學習和實踐,獲得更好的效果;相對差一些的學校,教師則要多動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