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一個公司的治理或者說一個企業(yè)的存在,都有自己的追求或者目的,而治理要服務(wù)于追求的目的,特別是還有創(chuàng)業(yè)者在支撐著這個企業(yè)。如果服務(wù)這個目的,從東軟自己成長的過程,治理的過程也一定是在不斷地變化。我們是從一個大學出來的企業(yè),像我們這種科技企業(yè),其中有一個東西是我們企業(yè)的基本部分:我們必須要維持創(chuàng)業(yè)者來主導和推動這個企業(yè)。如果有別人進入了,對我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不一樣的時候,可能對這個公司我們設(shè)立的目標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過去這么多年,我們圍繞著這個目標有幾個事情是我們堅守的,第一個,我們管理團隊對這個公司的駕馭,這是我們治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p>
“1992年我們就讓員工成為股東,那個時候大家集資入股,一塊錢一股。一開始員工持股比例是25%,后來經(jīng)過融資攤薄到了10%……當時的想法就是,每位員工都擁有公司的股份,是公司的主人。當時覺得,我不能只靠自己這樣苦,得把擔子放在所有人的身上,那就要給所有人以適合的激勵,所以東軟最開始不斷地讓員工持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競爭力的公司,在這種制度的保證下,我們的文化也得到了保障,既能分享,更能分擔。我們也不像別的企業(yè)搞MBO,我們從最開始走上了一條很健康的路子,沒有那么多風險?!?/p>
“我沒有想法要做成我的企業(yè),而是想要做成我的員工的企業(yè),從第一天開始,我們連司機、行政都給股票,我很享受這種感覺,當公司成長的時候,你極大地給予了,你也極大地收獲了。我們那時候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伙伴,連我的司機都是百萬富翁了,住小別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