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輕的任憲利從陜西來到云南,進入南方電網公司迪慶供電局工作,在雙腳踏上迪慶高原的那一刻,就深深體會到這一方被稱之為“香格里拉”的土地的魅力。
然而,在這里需要面對和克服的困難也很多。但是,當她融入迪慶供電局這個集體后,發(fā)現(xiàn)集體像一個溫暖的大熔爐,給予了她發(fā)揮一技之長的空間和平臺。
調度是電力企業(yè)的龍頭,電網運行方式的安排直接決定了電網的安全、穩(wěn)定和經濟運行。任憲利自2010年7月正式擔任迪慶地調方式專責以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刻苦鉆研、虛心請教,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迪慶電網的相關情況和崗位所需的各種基本常識和專業(yè)技能。
但在迪慶高原,光有精湛的專業(yè)技能還遠遠不夠,因為這里溝壑縱橫、江河眾多,變電站、水電廠都分布在高山峽谷、雪原林海中。擁有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能身體力行、吃苦耐勞更是做好電力行業(yè)一線工作的關鍵。
多年來,體態(tài)嬌小、外形柔弱的任憲利為了確保迪慶電網的安全穩(wěn)定,不畏路途艱險,足跡遍布迪慶州30多座110千伏變電站和60多座水電廠,她從峽谷深處到雪域山澗,頂著烈日、冒著風雨,趟河溝、越山梁,清理了迪慶電網六萬多條數(shù)據,為準確分析和精確計算電網情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迪慶水資源豐富,大量的水電資源需“西電東送”,但因距離遠、架網難等原因,外送能力受限。任憲利采用清理出來的六萬多條數(shù)據,進行了上萬次的計算,優(yōu)化電網方式,并且協(xié)助各發(fā)電企業(yè)積極開展機網協(xié)調等工作,使迪慶電網的外送能力從2010年的26萬千瓦上升至2016年的60萬千瓦,外送電量從2010年的20億千瓦時上升至2015年的30億千瓦時,實現(xiàn)了電網企業(yè)和發(fā)電企業(yè)的“雙贏”。
2015年清明節(jié),迪慶州東北部突發(fā)山火,起火地點正是迪慶電網連接云南電網的樞紐通道—500千伏建太甲線。任憲利得到這個消息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5分鐘之內,就將此條線路的潮流調整為零,確保500千伏建太甲線跳閘,迪慶電網也可以繼續(xù)為重要用戶供電。
此次大火整整燃燒了3天,在這3天里,任憲利不眠不休,時刻堅守在一線,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保護著迪慶電網的安全。
在2011年上半年的許多日子里,迪慶供電局的上班隊伍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場景:懷有身孕的任憲利一手撐著腰桿,一手輕輕撫摸著肚子,有些緩慢但精神抖擻地走進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迪慶是高海拔地區(qū),連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妊娠時期都會出現(xiàn)極度缺氧等威脅孕婦和胎兒生命的情況,大家都勸她回去休息,可任憲利卻總是笑笑,一臉輕松地說:“沒事,反正回去也是閑著。”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是放不下她的工作,因為她所在的班組是個很年輕的班組,工作任務繁重。
2011年8月15日,任憲利去醫(yī)院做產前檢查,醫(yī)生告訴她需要住院,因為她患有產前肝損傷。但香格里拉一條220千伏的線路正處于投產的關鍵時刻,她陷入了兩難的選擇??紤]再三后,她決定堅守崗位,該線路順利投產。
2013年8月28日,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發(fā)生5.9級地震,此時任憲利正帶著兒子在老家探親。知道消息后她立刻和丈夫駕車5個小時回到工作崗位。
一直堅守在救災現(xiàn)場的任憲利被滾落的石頭砸到腳,她簡單包扎后一聲不吭的又投入到工作中。一個月下來,任憲利削瘦了許多,但她毫無怨言,出色地完成了特殊時期繁重而又關鍵的任務。
工作多年來,任憲利先后榮獲“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先進工作者”、“云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并多次被評為迪慶供電局優(yōu)秀共產黨員。
任憲利認為選擇上高原,到迪慶工作,是自己不悔的選擇。在這里,她嫁給了康巴漢子,成了一名80后媽媽,在高原上扎根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