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斯卡與露辛達》是當代澳大利亞文學巨擘彼得·凱里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19世紀中期的澳大利亞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離奇的愛情故事。本文立足空間敘事角度,分析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心理空間和文本空間是如何參與小說敘事的。
關(guān)鍵詞:彼得·凱里《奧斯卡與露辛達》;空間敘事;愛情悲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10-01
《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 1988) 是當代澳大利亞作家彼得·凱里所獲贊譽最多的作品。小說以19世紀的澳大利亞為背景,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奧斯卡和露辛達之間的愛情故事。本文擬從空間(物理、社會、心理、文本)敘事角度出發(fā),探討空間敘事手法在小說中的具體運用。
一、物理空間敘事
“空間從來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蘊含某種意義”。亨利·列斐伏爾在《空間的生產(chǎn)》中將空間分為三個方面: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心理空間。小說中的物理空間即人物的生存和活動空間?!秺W斯卡和露辛達》的物理空間為19世紀的澳大利亞——英屬殖民地。英國通過對殖民地的掠奪積累了大量財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對澳大利亞進行控制,因而白人殖民者的思想意識成為了澳大利亞社會的主流意識,包括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及男權(quán)制思想等。
女主人公露辛達·萊普拉斯特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女子,她的父母是英國移民。她十八歲在其母親處繼承了大筆遺產(chǎn),但她的價值觀卻與其所屬的社會階級背道而馳。當時的白人殖民者對澳大利亞土著人大肆掠奪,通過買賣土地獲得大量財富,并且認為這一行為是符合歷史文明進程的。而露辛達卻認為她所繼承的遺產(chǎn)既不屬于她父母,也不屬于她自己。在她看來,“錢是從大地那里偷來的,而大地又是土著人的”,這表明了她對土著人充滿同情和內(nèi)疚。起初,她打算把錢捐贈給教堂,但在教堂拒絕之后,她又試圖通過賭博來輸?shù)羰种械腻X,以尋求內(nèi)心的安慰。男主人公奧斯卡是一位年輕的英國牧師,他用賭馬賭狗所贏來的錢支付其在牛津的學費,但卻在生活上對自己極其嚴苛,就連寒冷的冬天也不肯燒煤取暖,因為“他認為把賺來的錢用于自己安樂是邪惡的”。在19世紀的澳大利亞這一殖民侵略的環(huán)境下,男女主人公的價值觀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小說通過描寫澳大利亞這一物理空間,揭示了男女主人公與殖民者的價值觀的不同,從而表明物理空間如何參與這部小說的敘事。
二、社會空間敘事
小說中的社會空間指人物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主要體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中。社會中的每位成員都必須遵守其社會的道德倫理標準,否則將會受到懲罰。19世紀的澳大利亞也充當著社會空間的角色。
賭博是基督教義的禁忌之一,而奧斯卡和露辛達卻都沉迷于此。他們在賭場偶然相遇后,一同回到了奧斯卡的牧師府邸繼續(xù)賭博。然而,這一場景卻被兩個教民所發(fā)現(xiàn),他們這一行為違反了社會倫理道德。賈德夫人厲聲斥責奧斯卡,“把我們的《彌賽亞》丟棄到一邊,他倒在這里打起牌來,在教堂里和女人鬼混”。而針對這一指責,露辛達予以了堅決的反擊,“你們其實是戴帽子長尾巴的野蠻人,根本沒什么文明可言?!敝链耍信魅斯c社會倫理道德的沖突達到了頂峰,而奧斯卡也因此被剝奪了神職。通過描寫這一男權(quán)社會空間下,男女主人公與社會傳統(tǒng)道德的沖突,揭示了社會空間如何推動小說敘事發(fā)展。
三、心理空間敘事
小說中的心理空間是人物心理意識活動所涉及的空間。在深夜賭博一事后,露辛達把奧斯卡接到了自己的住處,自此開啟了倆人愛情的篇章。倆人互相愛慕,卻都羞于表達。奧斯卡曾向露辛達求婚,理由是為了“挽救她的名聲”,而露辛達卻由于女權(quán)式的高傲拒絕了他,并編造出和哈希特牧師相愛的謊言。單純的奧斯卡信以為真,為了獲得她的愛,他和露辛達打賭,即由露辛達建造一所玻璃教堂,而他則負責將其安全運至波特港。賭注則是雙方各自所繼承的遺產(chǎn)。
即使露辛達在很多方面表現(xiàn)得很獨立,但她依然擺脫不了對男性的依賴,尤其體現(xiàn)在她對愛情和婚姻的態(tài)度上。她以自己所有的財產(chǎn)作賭注,并雇傭了一只隊伍來確保奧斯卡的安全,這一做法暴露了其女性主義的局限性。由于雙方經(jīng)濟條件差距過大,他們的愛情并不為社會所接受。她想通過這一方式,將財產(chǎn)全部轉(zhuǎn)贈奧斯卡,從而提升他的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本以為這次賭博給了他們一個可以攜手的未來,但最終卻以悲慘的方式結(jié)尾。奧斯卡隨著破碎的玻璃教堂沉入了河底,而露辛達則失去了她所有的財產(chǎn)和她所愛的人。
四、文本空間敘事
在加布里爾·佐倫的《走向敘事空間理論》中,敘事空間中的文本空間是指符號文本的空間結(jié)構(gòu)?!秺W斯卡與露辛達》的多元的敘事視角和聲音,對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小說開篇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者,而男主人公奧斯卡則是“我”的祖父。然后便轉(zhuǎn)向第三人稱敘述,主要是對故事背景的介紹。此外還穿插了澳大利亞土著黑人的口頭傳說,構(gòu)成了多角度的敘事。小說中常常出現(xiàn)第一敘事視角和第三人稱敘事視角的交織,并形成對比。第三人稱敘事視角描述了奧斯卡在德文郡的生活:“他們很榮幸能居住在這‘幾乎是熱帶的地方......這里是人間天堂”。而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卻突然出現(xiàn):“我到德文時并沒發(fā)現(xiàn)這里像熱帶......德文看上去很嚴酷、寒冷”。小說的多元敘事視角使讀者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到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來。
五、結(jié)語
通過對《奧斯卡與露辛達》中的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心理空間以及文本空間敘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小說中人物的悲劇根源,解讀彼得·凱里高超的寫作技巧。彼得·凱里通過《奧斯卡與露辛達》,以其鮮明的人物個性、細膩的語言文字以及獨特的敘事視角將澳大利亞社會風貌展露無遺,同時也表現(xiàn)了其肩負歷史責任感,將民族文學融于世界文學的寫作藝術(shù)特質(zhì)。
參考文獻:
[1] Lefebvre Henry. The Production of Space(D.N.Smith, Trans)[M]. New York: Wiley-Blackwell,1991.
[2] Zoran,Gabriel. “Towards a Theory of Space in Narrative.” Poetics Today 1984(5).
[3]彼得·凱里.奧斯卡與露辛達[M].曲衛(wèi)國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范丹丹(1990-),女,安徽蕪湖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西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本文由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Supported by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項目名稱:澳洲作家——“布克獎”獲獎作品《奧斯卡與露辛達》之空間敘事研究,項目編號:15ycx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