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員之所以采取“保守療法”,就是擔心做多錯多、動輒得咎。因此,建立容錯機制,給有心干事的官員創(chuàng)造較為寬容的政治氛圍,很有必要。
對于“庸官”,行政改革就要做到“能上能下”,理順退出機制。對于“懶官”,則要“抽懶筋”。不僅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還要形成正面激勵機制。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全國范圍內已有多地治“庸懶”動真格,31個省區(qū)市都有市縣出臺規(guī)定或者采取行動,不少“庸官”“懶官”丟官去職甚至鋃鐺入獄。
“庸官”“懶官”,誰遇上誰倒霉。4月20日,廣東省紀委通報了近期發(fā)現(xiàn)的7起“為官不為”的典型案例,其中一起就發(fā)生在筆者家鄉(xiāng)陸河縣,一位群眾換個身份證足足花了8個月時間。臨時身份證的有效期才3個月,剩余5個月他怎么辦?公共服務的“蝸牛速度”,別說群眾有意見,上級都看不過眼。這樣的辦事人員、官員受到嚴厲處分一點都不冤。
“庸官”與“懶官”常被放在一起討論,其實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是不能為,后者是不想為或不敢為??坷P系、走后門而不是憑本事坐到某一位子,且對政策不學習、對業(yè)務不鉆研、對工作不負責、對群眾不關心,“庸官”就算想作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公眾來說,這種官員,與其亂作為害人,還不如不作為、“無公害”?!盁o為而治”的“懶官”,情形則比較復雜,主觀色彩比較濃,或有做“太平官”思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進取心;或害怕做多錯多、承擔責任而縮手縮腳。無論“庸”還是“懶”,都傷害了公共服務品質,有負納稅人的供養(yǎng)。
提高“為官不為”的成本,對“庸官”“懶官”說“不”是必須的。既然“為官不為”,納稅人何必浪費金錢,又何必把公權力交給這些人?不過,對“庸官”“懶官”的治理也當有所區(qū)別——“庸官”上位根本就是一個錯誤,“不能為”為什么要給位子?在公眾看來,行政改革就要做到“能上能下”,理順退出機制。對于“懶官”,則要“抽懶筋”——通過常態(tài)化的、剛性的約束,去掉他們的懶勁和惰性。同時,還要“擰發(fā)條”,給他們鼓勁,讓他們精神飽滿、干勁十足,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
除此之外,也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一些官員之所以采取“保守療法”,就是擔心做多錯多、動輒得咎。因此,建立容錯機制,給有心干事的官員創(chuàng)造較為寬容的政治氛圍,很有必要。只要不是出于主觀故意,出點小問題也可當作“交學費”。在此基礎上,還要形成正面激勵機制,增進官員的干事收益。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完善考評機制,客觀、公正、民主地評價官員的能力、素質和績效;二是建立與考評機制聯(lián)動的激勵機制,物質待遇上“多勞多得”,政治待遇讓“能者上”。只有用好考核這根指揮棒,才能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老問題。
一句話,治“庸懶”還要善“激活”,“大棒”與“胡蘿卜”一樣都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