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玉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庇變浩谑侨艘簧膯⒚呻A段。如何在這張純潔的白紙上面出一幅動人的畫卷呢?幼兒教育不僅承載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的責任。還要肩負著幼兒情感、習慣培養(yǎng)的重任,它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終身發(fā)展的基石,這時期他們年齡小,活潑好動,因此。喜聞樂見的游戲倍受幼兒青睞。那么。如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呢?我想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寓理于生動形象的游戲活動中
我國當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幼兒期通過游戲這一活動過程,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游戲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出發(fā)點”,同時也是“生長點”。平時,我們要精心設計好游戲活動,做到寓教于樂、于情于理、潤物無聲。首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中受到教育。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要找準發(fā)力“支點”,調節(jié)好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營造好和諧的氛圍。如:在帶孩子做“捉老鼠”時,我和幼兒手拉手站成一個大圓圈圍成一個“老鼠籠”,讓部分幼兒站在大圓圈里扮演“老鼠”。扮演“老鼠籠”的幼兒手拉手舉起并念兒歌,扮演“老鼠”的幼兒則在“老鼠籠”四周鉆進鉆出。當念到“咔嚓一聲”時,扮演“老鼠籠”的幼兒立即放下手,同時蹲下,在“老鼠籠”內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兒表演節(jié)目。這樣,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既能提高幼兒鉆、跑及躲閃的技能,又能鍛煉幼兒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并培養(yǎng)幼兒互助合作的意識。其次,讓幼兒在寓教于樂中加深理解。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是非觀念仍很模糊,記得我們大二班有一個叫凡凡的小朋友,總是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和他講道理又似懂非懂,于是我設計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戲,讓他在游戲中扮演警察。游戲過后,他不好意思地走到我跟前和我說:“老師,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小偷,警察會抓我的,我不要當小偷,我要當警察。”我摸著他的頭,笑著說:“凡凡是個好孩子,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一定是個好警察?!痹谟螒蛑杏變和ㄟ^耳濡目染,充分認識了自我,樹立了正確的行為意識。再次,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孩子年齡小,在游戲活動中,我們不斷把正確的良好行為習慣灌輸給孩子,這樣,孩子在長期的教育引導下,良好習慣就會逐漸形成。如,在表演角色游戲中,讓懶惰、自私的幼兒優(yōu)先選擇扮演雷鋒,為大家做好事:讓調皮、好動的幼兒優(yōu)先選擇扮演解放軍,站崗、值班;讓沉默內向的幼兒優(yōu)先選擇播音員,向大家做宣傳;讓浮躁無禮的幼兒優(yōu)先選擇扮演公關人員,有禮貌地與大家交往,孩子們?yōu)檎鎸嵉匕缪萁巧?、履行角色職責而認真體會、再現(xiàn)、模仿、練習,從而在游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寓日常行為訓練于游戲活動中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關鍵取決于平時的訓練?!蔽覀兘處熢谌粘P袨橹?,通過游戲這一平臺,加強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首先,讓幼兒在教師引領中受到教育。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鼓勵,激發(fā)孩子努力參與到活動中。如,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別是在中午進餐方面,大部分幼兒在家里是大人喂,自己不會吃飯。針對此種情況,我設計了“娃娃家”區(qū)角游戲,讓會吃飯的孩子當“爸爸媽媽”喂寶寶吃飯,不會吃飯的幼兒想當“爸爸媽媽”,于是急切地想學會吃飯,當孩子有所進步時,及時予以鼓勵,再逐漸加以引導與強化。
其次,讓幼兒在反復訓練中得到提升。生活就是孩子成長的舞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應當滲透在幼兒每天的游戲活動中,通過在游戲活動中不斷體驗、理解、接受,逐步轉化為幼兒自覺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如:幼兒在玩滑梯時,你推我擠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教師簡單的提醒、說教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于是我們開展了“小小管理員”的游戲,讓不能遵守紀律的小朋友在每次游戲中輪流做管理員,時間一長,不用老師教育,孩子們自控能力逐步增強,從而養(yǎng)成了排隊、不推擠的良好行為習慣。再次,讓幼兒在游戲中情感得到內化。在模擬小社會游戲中,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我設計了“愛心小醫(yī)院”“歡樂大舞臺”“喜羊羊照相館”等游戲以幫助幼兒在體驗成人的生活經驗中認識社會,了解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正常關系。我也通過游戲進一步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使幼兒得到理解,讓幼兒沐浴溫情的雨露。
四、寓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于親子活動中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啟蒙老師,他們的影響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里進行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園合力,實現(xiàn)家園教育“一體化”。首先,讓幼兒在父母的愛中感化。為了進一步讓幼兒體會到愛的溫暖,最近我班開展了“爸爸媽媽辛苦了”系列親子活動,讓孩子在實踐中了解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家長親眼看見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增添了樂趣,進而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陶冶幼兒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快樂。幼兒良好的交往能力包括熱情、主動地招待客人,樂于與周圍人共同交往,我班能充分發(fā)掘家長資源,開展了“兩人三足行”“猜猜他(她)是誰”等活動,邀請家長融入幼兒園的活動中來,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家長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增強了幼兒的游戲意識,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再次,讓幼兒在家長的贊譽中體驗成功。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幼兒對于來自成人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家長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表現(xiàn)。比如在一次親子表演游戲中,陸燁宇小朋友當主人,爸爸當客人,爸爸一進門,扮演主人的陸燁宇就熱情地招呼“客人”說:“你好,請進!”待客人坐好后,又端上“飲料”請客人喝。幼兒在游戲中角色意識鮮明,生活情節(jié)逼真。游戲后爸爸對他說:“你做得很好,對客人熱情,說話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還主動拿飲料招呼客人,是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甭犃税职值脑?,他很高興,更加自信了。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絕非一日之功。我們教師要做到持之以恒、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更需要家園形成育人合力,為孩子習慣培養(yǎng)構造“一方池塘”,讓“良好習慣”這潺潺溪流,匯聚在一起,碧波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