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芳
【摘要】本文指出閱讀與寫作關系緊密,并論述了如何利用教材從詞句、典型段落、標點、文章結構、課文插圖、“空白處”、結尾、讀后感等十個方面入手,挖掘“讀寫結合點”,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閱讀;寫作;讀寫結合點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爆F代教育理論家也認為:“讀”屬于理解系統(tǒng),而“寫”屬于表達系統(tǒng)??梢娮x與寫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在閱讀基礎上的必然發(fā)展。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懂得怎樣選擇、組織材料,怎樣確定中心,怎樣準確地選擇詞語,寫出通順的句子,怎樣連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內在聯(lián)系?!比欢?,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jié)的現象。其實,小學語文課本所選定的文章都是一些極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都是學生模仿寫作的典范。如果能在閱讀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對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寫作水平是很有幫助的,從而真正實現“利用教材,從閱讀走向寫作,讀中悟寫,以讀帶寫”的教學目標。
一、注重積累,為寫作奠基
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積累?!胺e累是寫作的基礎,沒有積累就無法‘傾吐心聲,寫作過程便不能進行。”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字、詞、句,也可以是段落、篇章。在閱讀教學的第一階段即預習階段,我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字、詞、句——認為較好的或較難的句子作積累,并查字典解決較難的字、詞,理解其意思,為以后的運用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的第二階段即課堂階段,我們讓學生積累文中能承上啟下的詞、句及名言、警句或描寫敘述比較精彩細致的詞、段落,為以后的作文作過渡。在閱讀教學的第三階段即鞏固延伸階段,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閱讀有關課外文章時也可以積累一些字、詞、句、段及一些較好的故事梗概。這些積累為以后的寫作做了語言和表現手法及篇章結構上的準備。
積累的另一種形式,則是積累文章的模式。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寫作的文體格式,表現方法,技能技巧等等,學得寫作的規(guī)矩。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累文章的框架格局、組織結構、寫作意圖,為以后的作文提供方式、方法上的參考。
二、利用教材,挖掘“讀寫結合點”,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有人說:“能夠獲得生活素材和激勵創(chuàng)造情緒的閱讀教學,就必然能夠使學生感到‘易于動筆和‘樂于表達,這大概是寫作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币蚨陂喿x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寫作技巧,適時開展寫話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作文的興趣。朱熹曾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彼鼰o疑強調了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挖掘“讀寫結合點”,在讀與寫中架起一座橋梁,謀求讀與寫的兩種學習情境的共同要素,從而提高寫作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從詞句入手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使學生“滿腹經綸”,教師就應持之以恒的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推敲詞句,積累詞句,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例如:在《頤和園》一課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中的“滑”字的精妙之處。我讓學生辨析“滑”和“劃”字,從而讓他們明白:因為昆明湖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畫舫行駛得很慢,給人感覺它不是在行駛,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動似的,就這個“滑”字,使昆明湖顯得更靜,更美,更讓人回味了。教學中,長期這樣熏陶學生,他們在作文時會自然而然的推敲詞句,準確用詞。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學字、詞、句時,要聯(lián)系到學生平時作文中出現的字、詞、句的毛病,及時地加以點明,提醒,真正做到“萬丈高樓從地起”。
(二)從典型段落入手
教材中的選文,有許多可以讓學生模仿的經典段落,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抓住這些段落展開讀寫結合,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采用文中的描寫方法“依葫蘆畫瓢”來摹寫,進行“特寫鏡頭”的練習。例如:在教學《火燒云》第三自然段時,我在學生了解了這一段“總——分”的組文方式后,讓學生依照這種模式寫寫火燒云的形狀。孩子們寫出來的段落結構清晰、句式整齊、語言優(yōu)美,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絢麗天空的火燒云圖畫。
(三)從標點入手
閱讀教學中,我們常遇上耐人尋味的某一個標點,激發(fā)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回憶或想象。例如:《盤古開天地》中第四自然段結尾是個省略號,對于這個省略號千萬不能輕易錯過。因為在這些看似“無”的空白之處,卻有著極其豐富的“有”。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一切入點設計教學:孩子們,老祖宗盤古的身體化作了世界萬物,展開豐富的想象,你還能寫出盤古的身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嗎?世界那么美麗,老師希望你們也能把他的變化像文中那樣加進修飾的詞語,用一段排比句,寫得美美的。孩子們寫出來的話真是精彩紛呈:有的寫“他的頭發(fā),化作了一片片綠油油的草地;他的手指,化作了一顆顆挺拔的大樹;他的尿液,化作了一條條緩緩流淌的江河”;有的寫“我們敬愛的老祖宗盤古,為了人類犧牲了自己。他的鼻孔,化作了個個山洞;他的骨骼,化作了座座高山;他的細胞,化作了千千萬萬的人”……這樣設計教學,既讓孩子們明白了寫的要求,也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明白了把文章寫具體的做法,同時還深化了主題,真可謂“一舉三得”!
(四)從文章結構入手
課文用了怎樣的結構,指導學生以類似的結構作文。例如,學習了《頤和園》,讓學生按照這種“總分總”的結構:先介紹游覽區(qū)或建筑物的整體特征,然后分層介紹它各個方面的特征,最后作總結。有的學生就按這種結構介紹了我們的學校:先介紹學校的位置及總體布局,再分別介紹每幢教學樓的環(huán)境、設施、功用等,最后總結了自己對學校的印象與感受。也有的同學以這種結構介紹了咱們家鄉(xiāng)的西山公園等其他景點,把這種結構模仿得非常恰當。
(五)從表現手法入手
課文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指導學生運用于寫作之中,把文章寫得更具體,更有趣。例如,我在教學《白鵝》和《貓》之后,首先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兩課描寫動物的共同點:第一,都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第二,都采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來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第三,都是相同的結構模式,先總說某一特點,再舉例詳細加以說明。第四,都把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寓于語言文字中。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寫作要求:仿著這兩篇文章的寫法,觀察并寫出你喜愛的一種動物。孩子們有了范本,寫出來的文章有血有肉,生動有趣,結構清晰,特別是擬人化手法和明貶實褒的寫法的運用,更是讓作文添色不少。有學生這樣寫狗:“我家的那只淘氣包狗啊,的確讓人恨不起來?!币灿袑W生這樣寫道:“我家的狗大爺,比我這小皇帝還要大爺?!弊x起來,學生們的情感真實,語言也饒有味道。
(六)從學生學習中的感動入手
現今教材中的課文,大多具有較強的思想教育性。有很多寫人敘事的課文,更是為學生們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的崇高品質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洗滌著學生的心靈,為學生帶來了一份又一份的感動。教師在這些時候,就要抓住學生的那份感動設計寫話,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把語言文字自然而然的訴諸筆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提高寫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橋》一課時,在學生充分感受了老村支書的崇高品質后,在哀婉的配樂中,用極度低沉的語調說道:“同學們,鄉(xiāng)親們得救了,可兒子和老村支書卻被無情的洪水吞掉了。五天后,來祭奠的不只有老村支書的妻子,還有全村的男女老少,他們齊刷刷地跪在了老村支書的墓前。悲痛欲絕的鄉(xiāng)親們會說些什么呢?拿出你的筆,寫下他們的肺腑之言吧!”就在這時,我看到了學生眼中閃動的淚花,我聽到了他們刷刷的寫字聲。我知道:他們正淋漓盡致地書寫著那份感動??粗麄兊膶懺挘也唤锌赫l說今天的孩子不會寫作文?誰說今天的孩子自私無比?誰說今天的孩子不會感恩?
(七)從課文插圖入手
插圖,是很好的無聲材料,加之小學生更多時候對圖畫比對文字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有效地運用這些插圖設計寫話,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寫話興趣,提高了寫作水平。例如《白公鵝》一課,當學到第五自然段“可最糟糕的是,白鵝把我下了魚餌的一片水面,也化為自己的地盤”時,剛好文下有一福插圖,插圖上有正在釣魚的“我”和撲起水花、張開翅膀的鵝。于是,我借此插圖設計了寫話:同學們,發(fā)揮你豐富的想象,說說白公鵝是怎樣和“我”搶地盤的?把白公鵝搶地盤的情景寫下來吧!這一話題讓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興致勃勃地寫了起來。后來,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漂亮極了!其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話:白公鵝昂起紅紅的鵝冠,用力地撲打著翅膀,張開大嘴吼道:“小屁孩,竟然敢侵占我鵝大爺的地盤,在我沒發(fā)脾氣之前,快滾開!”這段話中,學生采用擬人化和明貶實褒的手法,把白公鵝的“海軍上將”的派頭展露無遺,并把本單元的寫作手法融入了自己的作文之中,真正實現了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
(八)從文章意猶未盡的“空白處”入手
現今的小學語文課本,談不上內容深奧,但很多文章,留給了讀者大膽想象的空間,也就是意猶未盡的“空白處”。例如《去年的樹》的后三個自然段中,兩次出現“鳥兒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這兩次意味深長的“看”中,飽含了鳥兒對樹的思念及真誠的友情。于是,我抓住這一頗有意味的空白處設計教學:同學們,燈火不是樹,它只是找到了留有樹的一絲氣息的燈火,是用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鳥兒縱有千言萬語,又能說什么?又會對誰說呢?它深情地凝視著、默默地訴說著,這情景讓人多么憂傷、多么感動??!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鳥兒說,拿起筆,寫下你心中最想對鳥兒說的話吧!學生的寫話精彩紛呈:有的寫“小鳥,不要悲傷,因為你的朋友活著的時候為人們帶來綠蔭,哪怕逝去了,也為人們帶來光明,我為你的朋友感到驕傲!”有的寫“小鳥,你對朋友的真誠,你的信守承諾,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的寫“人類朋友們,你們看到了小鳥那傷心的眼淚了嗎?你們聽到了小鳥的心聲了嗎?行動起來吧,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吧”……學生的寫話不光提升了對文章的感悟,也訓練了他們的寫作能力。所以,在文章空白處設計寫話是大有裨益的。
(九)從文章結尾入手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有的是小說,有的是人物傳記、童話等,這些課文描寫人物栩栩如生,敘述故事曲折生動,文字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包含許多諸如語言、心理、場景和情節(jié)等方面的“不確定”與“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抓住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點進行拓展,并多方面、多層次的訓練,這樣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質,又能引發(fā)學生共鳴,激情達義,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特別是對孩子們酷愛的童話和寓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續(xù)寫,對于發(fā)展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合理性的思維,培養(yǎng)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例如,我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后,設計了這樣的續(xù)寫要求:孩子們,小木偶擁有了所有的表情之后,她又踏上了旅途,發(fā)揮你豐富的想象,寫寫他又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咱們比比,誰的想象最豐富,語言最通順。在這個設計中,既有寫童話的要求,也有寫作文的基本要求,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寫作的欲望和興趣。寫作時,他們興趣盎然,不再是愁眉苦臉。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想象豐富,有創(chuàng)造性,語句通順,有趣的語言文字中還飽含著一個道理,比平常的那些作文漂亮多了。如果在閱讀教學中,經常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寫作,對于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十)從讀后感入手
有許多課文讀完后,總給人一種言盡而意未完的感覺,讓人思索和回味。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寫讀后感,大膽發(fā)表個人看法,一吐為快。如學完《長城》一課后,學生無不驚嘆于之長、之奇、之雄,更驚嘆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趁此我讓學生寫讀后感。學生的讀后感各有千秋:有的側重于對長城的慨嘆;有的側重于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和贊美;有的則延伸開去,表達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贊美和自豪之情。又如學完了《搭石》一文后,我讓學生寫讀后感。在讀后感里,他們不僅寫出了從這一課中感悟到的鄉(xiāng)親們那無私奉獻、為他人著想、尊老愛幼、淳樸善良的美德,更聯(lián)系實際寫出了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事物中感受到的美。表面看學生是在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實則是在訓練學生的寫作,借此機會也洗滌了學生的心靈,教給了學生真、善、美的價值觀,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總之,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將寫作訓練無形地滲透于閱讀教學中,在閱讀與作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樂意,使學生的寫作能力隨著理解能力的加深而逐步提高,達到真正的“從閱讀走向寫作,學以致用”的目的!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