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誠信與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內(nèi)涵,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古代詩文中對此有諸多簡明深刻的論述,記載了不少生動形象的故事,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上好讓學(xué)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不無益處。
關(guān)鍵詞:誠信 友善 古詩文 價值觀
誠信與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內(nèi)涵,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zhǔn)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重要價值標(biāo)準(zhǔn)。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shè)的重點內(nèi)容,它強調(diào)誠實勞動、信守誠諾、誠懇待人;友善則強調(diào)公民之間應(yīng)相互尊重、相互關(guān)心、相互幫助,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guān)系。
一.話誠信——莫道黃金千兩,不如季布一諾
1.花言巧語似吹簧,厚顏無恥不忍睹
《詩經(jīng)·小雅·巧言》中云:“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共,維王之邛?!?/p>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節(jié)選的大意為:盜賊話兒甜如蜜,禍亂不斷難勝防。小人不能盡職守,只會為王增禍殃。騙人大話夸夸談,都從讒人口里出?;ㄑ郧烧Z似吹簧,厚顏無恥不忍睹。原詩從個人遭讒人手,但并未落入狹窄的個人恩怨之爭,而是上升到讒言誤國、讒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帶有了普遍的歷史意義與價值,這正是本詩能引起后人共鳴的關(guān)鍵之處。白居易《天可度》中云:“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意謂:看上去一副誠心誠意的樣子,誰想到好聽的言辭全是假話。
《禮記》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薄赌印吩疲骸把员匦?,行必果。”《荀子·不茍》云:“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薄蹲髠鳌吩疲骸靶牛瑖畬氁?,民之所庇也。”這些金口玉言從正面論述了誠信在做人、從政、治國上的重大意義。《孟子·滕文公下》中有:“瞰其亡也,而往拜之?!本渲猩婕暗揭粋€故事:陽貨探聽到孔子外出時,給他送去一個蒸小豬,借此召孔子來答謝??鬃觿t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不失禮,又避免與陽貨見面。兩個人都是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虛假地做樣子,走過場。如果說陽貨與孔子玩的這場游戲令人發(fā)笑,那么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中描寫的則是另一種形象:“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谷狀?!睂懠匐[士周颙穿著用芰荷制作的隱士衣裳,一旦聽到皇帝征召,馬上撕裂并燒毀用芰荷制作的隱士衣裳,臉上顯露出鄙陋的笑容,奔走馳趨擺出俗不可奈的情狀。
《尚書·周官》中說:“作偽,心勞日拙?!币庵^弄虛作假之人費盡心機,處境越來越困窘。我們必須杜絕那種“懸羊頭,賣狗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那類事、不作“當(dāng)面輸心背面笑”、“外君子而內(nèi)小人”這種人。
2.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訴
《左傳·公十五年》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思是:我不詐騙你,你不欺騙我。有關(guān)史事為,楚國圍困宋國都城達數(shù)月之久,攻打不下。宋國派人與楚國談判,如果楚軍后退三十里,宋國愿意與楚國訂立盟約,楚國同意了宋國的要求,實現(xiàn)了和平。兩國在盟約中寫上了上面的話。唐代張九齡《親賢》中說:“推心置腹,開誠布公?!北扔髡\摯地對待別人,真誠地表露內(nèi)心、坦率地提出見解?,F(xiàn)為人們處事的重要準(zhǔn)則,贊美心境磊落的人。南朝范曄《后漢書·光武十王列傳》中有:“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贝笠馐牵赫嬲\所施加的地方,再堅硬的金石也能把它打開。唐代劉禹錫《上杜司徒書》中說:“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訴。”提倡相見以誠,一心為公,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能做到“盡誠”、“徇公”,即使有了“嫌猜”、“讒訴”,也是可心消除的。故《禮記·儒行》中有說“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中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奔静际琼椨饘㈩I(lǐng)之一,以得信義著名,古人把“季布一諾”看得比黃金還要貴重。從中可以看出誠信有多么重要,做人之本要“言必信,行必果”,“論必作,作必成”(《蘇軾·薦誠禪院五百羅漢記》),講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做了就一定要努力做成功。
二.話友善——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友善是一件神圣的東西,是感情與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與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zhǔn)備著為了他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懇求。人與人的友善,把大多數(shù)人的心靈結(jié)合在一起,有了這種寶貴的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才是溫柔甜蜜的。漢代劉安《淮南子·繆稱訓(xùn)》中說:“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币馑际牵壕硬徽J為小的好事不值得做而舍棄它,小的好事積累起業(yè)就成為大的好事;君子不認為小的壞事沒啥大妨礙而去做,小的壞事累積起來就是大的壞事。漢代韓嬰《韓詩外傳》中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贝笠馐牵簞e人對我友善,我也對他友善;別人對我不友善,我也要對他友善。這種團結(jié)友善的態(tài)度對干好團隊工作是相當(dāng)重要的,當(dāng)然,對個別居心叵測者要例外。隋朝王通《中說·魏相》中說:“見利爭讓,聞義爭為,有不善爭改。”這是友善待人的嚴格標(biāo)準(zhǔn)。清代程允升《幼學(xué)瓊林·人事》中說:“為善則流芳百世,為惡則遺臭萬年?!?/p>
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留下一則和諧友善的美談:張英的故鄉(xiāng)家里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chǎn)業(yè),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涂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寸土地。由于牽涉到尚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揮起大筆題詩一首:“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張英家里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只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后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房地產(chǎn)是很可貴的家產(chǎn),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動員將垣墻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tài)度。張英的行為正應(yīng)了那句古話:“宰相肚里能撐船。”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墻向后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的院墻之間有了一條寬六尺的巷子。這條巷子,雖只六尺寬,幾十丈長,但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十分深長。
毛澤東主席在建國后會見蘇聯(lián)駐華大使尤金時,曾經(jīng)講到這個故事,說起這四句詩,用來表達兩國之間的事宜應(yīng)該謙讓、平等。2008年2月21日,國務(wù)院副總理吳儀來桐城視察,在與講解員談到即將視察的六尺巷時,吳儀風(fēng)趣地說:“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時的吳家做得不太好?!币弥車诵β曇黄?。吳儀很嚴肅的說:“六尺巷的故事告訴世人:大度做人,克己處事?!?006年11月21日,國務(wù)委員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后,欣然題辭:“桐城六尺巷,和諧名城揚”。他說,六尺巷里曾誕生過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它昭示中國人民追求和諧的傳統(tǒng)美德,閃耀著超越時空的思想光輝。
參考文獻
[1]錢仲聯(lián)等主編.中國文學(xué)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2]劉蘭英、趙桂藩等.中國古代文學(xué)大辭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2012.
[3]賈傳棠等編.中國古代文學(xué)辭典[M].鄭州:文心出版社,1987.
(作者介紹:廖倫建,咸寧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教育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