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安時期,群雄逐鹿,文人并起。在這其中曹植文采氣骨兼?zhèn)?,才高八斗,驚艷于世。然而,在詩情詩思之外,卻一直跳動著一顆建功立業(yè),一統(tǒng)寰宇的政治家之心。文士的才華與政治家的理想交織,似冰與火久久癡纏,鑄就了他悲劇的一生。
【關鍵詞】曹植;詩人;政治家
他“少小好為文章”,10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19歲銅雀臺作賦,“援筆立成,可觀”,他是“言出為論,下筆成章”,“含欣而秉筆,大笑而吐辭”的文人。然而這樣一個文豪也立下了“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yè),流金石之功”的雄心壯志,期盼“四海無交兵”,甘愿“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蛟S是受到父兄的影響,在文學方面天資聰穎、才華橫溢的他也對政治有著天然的熱忱,對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滿了期許。奈何任氣使才、倜儻不群的簡易性格最終讓他從翩翩佳公子變成郁郁不得志的待罪藩王。
曹植的才華被歷來被人稱道,謝靈運說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碧拼姼韪镄逻\動也以“漢魏風骨”為旗幟,對曹植的褒獎達到了頂峰。杜甫也有“子建文章杜,河間經術存”的論述。但是對曹植本人而言,他卻稱文學為“辭賦小道”,內心總是縈繞著濃烈的政治情節(jié)。
他所處的三國時代,漢室傾頹,戰(zhàn)亂頻仍,亂世中文化思想總是高度開放,是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而曹植注定要為時代創(chuàng)造不朽。
一、敏感多思的詩人之心
建安初期,曹植主要抒寫的是一個賦閑在父兄身邊、流連詩酒而又對自己未來充滿無限期許的翩翩公子,他“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為詩歌的發(fā)展做出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后世也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对娖贰氛f:“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p>
他不僅是建安時期文學創(chuàng)最為豐富的作家,而且其詩、文、歌行、辭賦無一不是感情豐沛,性情激越,展現(xiàn)出慷慨多氣的時代和雅好慷慨的個性?!栋遵R篇》中游俠少年英姿俊爽,揚聲邊塞,此類豪俠之氣無疑是建安詩人時代精神的凝聚和凸現(xiàn)。同時,作為失意文人的典型,他悲苦自重,無論是報國無門的述志詩,還是感嘆時光流逝,沉溺神仙境界的游仙詩,都骨氣高,辭采華茂。
二、慷慨激昂的政治家之志
文學上的成功、簡易的性格以及“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都讓他博得了父親的寵愛,以致發(fā)出“是兒類我”“兒中最可定大事”的感慨。這讓本就懷有政治理想的曹植更加對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滿期許,更何況古代的儒學知識分子本就懷揣得君行道、澄清天下的傳統(tǒng)理想,作為傳統(tǒng)士人的一員,他自然也接受了“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的傳統(tǒng)觀念,其建功立業(yè)的心理可以看做是古代文人的自覺。而且作為曹魏統(tǒng)治集團的重要成員,這種身份更加強化了他的政治意識。
再加上他“生乎亂,長乎軍”,曾經跟隨曹操“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行師用兵之勢”因而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十分自信。他的理想和抱負,他樂觀浪漫慷慨激昂的政治家的志向可以從他早期的詩歌中窺見蹤跡“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熱切地贊頌著游俠精湛的武藝和拳拳愛國之心,也以此來寄托他對建功立業(yè),在群雄逐鹿的三國年代一展拳腳的雄心。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優(yōu)”,充滿慷慨之音,當慷慨激昂雄心壯志的公子成為郁郁不得志,終日愁苦寡歡的戴罪藩王,他仍心系家國天下,將用世之心訴諸筆端,以求得到重新啟用,愿為伐吳效力,然而他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
三、冰與火的癡纏
曹植的才情,歷來為人稱道。他的人品傲骨,他的風采風流,都為其贏得巨大名聲,然而他不甘于此,不甘于做個以詩名流世的文豪。心心念念地想要成為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梟雄。
可是在極度受到父親寵愛,其政治生活似乎頗為得意的時候,他文人的氣質又顯露了出來,文學與政治交錯,是他日日夜夜所面對的生活本身。然而恰恰是這種詩人的性格與政治家的理想,冰與火的癡纏鑄就了他一生的悲劇。
“司馬門”事件是他政治生活中的一大敗筆,由于他“任性而為,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酒后“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令父親大怒,自此恩寵日衰,率性而為、風生水起的生活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構怨于兄、見疑于侄的痛苦折磨。
當父親離去,兄長掌權,當身邊的朋友知己一個個離去,禍亂紛繁的年月里,生和死那么近,深宮的死寂將他牢牢地纏系。
《野田黃雀行》將他的憤懣、不滿、哀怨、孤獨、無奈表達的那么完整,當精神和形體受到現(xiàn)實世界的極度束縛和壓抑的時候,人常常會對飛鳥有企羨有同情。所以詩中會有“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钡恼Z句。詩中的設網者、落網者恰恰可以對應到曹丕和丁氏兄弟,而曹植也把自己想象成了削網的少年,救助罹難者重獲自由,這也許是在反抗,也許是在企盼有別人和自己一樣去削網,那么自己可能也會重獲一方蒼天。
本是渴望自由、無拘無束的吟風弄月的詩人性格,偏偏懷有政治家的愿望,然而古往今來沒有哪個政治家不是玩弄權術、工于心計的好手,這種矛盾的性格,冰與火癡纏的生活注定讓他懷利器而無所施。
對于曹植來說,他本身并不適合政治,或者說他并沒有奪嫡之心,他所求的不過是像夷齊、周公那樣成為輔佐君主的一代良相。然而他還是以詩人的性格卷入奪嫡之爭、朋黨之爭,并在其中茍全性命,屈辱而痛苦的活著,幾次上表終不得用,對于“名編壯士籍”的政治生活仍然執(zhí)著,但徒有藩王虛名的詩人,字里行間已沒有了廟堂之上貴公子的尊位與自傲、狂放與張揚;文質彬彬、雅正和諧的慷慨之音也蒙上了怨誹之情,白馬少年的自信與浪漫、自由與榮耀已在焦慮不安、無奈絕望的對生命的恐懼中慢慢消解。由翩翩佳公子落魄到待罪藩王,這其中多少血淚心酸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曹植一生以政治家自詡,而且有條件參與政治,甚至曾近無限接近過大統(tǒng),然而最終還是遭到猜疑,屢受冷遇,落得壯志難酬,抑郁苦悶的結局。但他天資聰慧,才思敏捷,失敗的經歷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成功的契機,奮筆疾書輩分和憂郁,取得了驚絕千古的文學業(yè)績。
也許沒有政治上的失意,我們可能無法欣賞到他那么多字字血淚、感人至深的詩文作品;也許沒有文學上的天賦,他可能不會獲得父親無限的恩寵以至于曾無限接近政治頂峰。也許他冰與火的性格,詩人氣質與政治期許造成了他命運的悲劇,正如文學與政治本就無法相容。
四、結語
政治悲劇與驚絕的才華是曹植生平的脈絡,他以王佐之才自命,視文學為“小道”,然而卻恰恰是文學為他帶來千古聲譽,“王佐之才”使得他成為待罪藩王……他風流倜儻,文采國人,生活瀟灑而飄逸,這作為政治家來說是很大的性格缺陷,文人之心被政敵利用,成為他狼狽退出政壇的致命傷。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是上天賜予的天賦,也是他一生悲劇命運的根源。
他的悲劇就是詩人之心和政治理想癡纏的悲劇,冰與火無法相容,一個成熟老練生于亂世的政治家自然也容不下一顆悲天憫人、敏感多思的文人意念。
【參考文獻】
[1] 周玉華. 曹植表文情感內蘊探析[J].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06.
[2] 徐公持. 魏晉文學史[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
[3] 俞紹初. 建安七子集[C]. 北京:中華書局, 2005.
【作者簡介】
李雯婧(1983—),女,四川德陽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