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本月電影界最大事件莫過于《美國隊長3》。整部片“打戲”分量頗重。甚至有人稱,《美國隊長3》片中的打戲調控部分,把國產武俠片秒得“渣都不剩”。
《美隊3》強調男性力量覺醒力,打戲中正反派間的爆發(fā)力、速度、耐力突顯了這種男性意識,紅女巫與黑寡婦的超能力和旋風腿則起到“搭臺”效果。多個場面調度鏡頭讓觀眾切身體會到打者的狀態(tài),這種高科技優(yōu)勢拉近了電影和觀眾的距離。此外,超能英雄們還在打戲動作中貫穿了物理、化學設計元素,如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智能穿戴裝備,超能外力作用,使整個打斗場面具有更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鋼鐵俠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頭盔可掃描讀取出美國隊長的打斗套路,進行反擊;反派新成員“小蜘蛛”的炫酷制服通過后天設計改裝,獵鷹的眼鏡和可拆翅膀也是利用了噴氣式動力的原理。
同樣作為打戲,中國電影如今拿得出手的并不多。在我國70-80年代曾因《少林寺》《黃飛鴻》《方世玉》等電影掀起一陣“功夫”熱潮。近年來,以袁和平、洪金寶為一代的武打設計代表人物,延續(xù)了中式拳法的傳統(tǒng)思維,同時把西式搏擊武術動作融入到電影中,出品了很多新的警匪武打片,港式打戲曾風靡大街小巷。但如今的影視作品中,武打場面千篇一律,許多武術指導創(chuàng)意不足。練家子出身的“武打”明星越來越少,舞蹈化升格的武打片并不能滿足觀眾的想象構建層面,這也導致《道士下山》和《葉問》等較為知名度高的中國功夫片,并未受到《美隊3》這樣的熱棒。
在電影院里,觀眾期待通過觀看超極限體能攻擊的畫面,來宣泄現實生活的壓力。這一點,《美隊3》做到了。該片3D版本通過天馬行空的暴力想象,把戰(zhàn)斗場景鏡頭從全景、遠景、近景得以全面的展現。《美隊3》中建筑高空爆炸、車輛飛機的轟炸,以及電光火石的破壞性摧毀等劇情鋪墊畫面,觸目驚心?!睹狸?》人物內心戲和打戲部分多是在一塊綠幕前拍攝完成,后期視效勝過一個實影的武打拍攝——這曾是中國動作和武俠片的老套路。未來,中國的打戲是繼續(xù)加強純粹的武打設計,還是效仿美式特效奮起直追?國產武俠重現輝煌,難度不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