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杜卓賢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100-02
作文教學歷來被認為是"混沌一片,走投無路"。從目前的現(xiàn)狀而言,作文教學是老師頭疼、學生更頭痛的事。一到作文課,學生"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咬破鋼筆頭",或干脆"索然無味,面目可憎"。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關(guān)鍵內(nèi)容,多種多樣的作文訓練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寫作思路,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1.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魯迅先生說:"如要寫作,第一需觀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積累材料,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多觀察的興趣,還要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處處可觀、處處有素材。如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葉落、四季變遷、花鳥蟲獸、山川河流等事物,只要我們能引導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去看、去聽、去想,他們就會從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找到寫作素材。隨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這樣寫作文時,就不會頭腦空空,無從下筆。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學完《第一場雪》這篇課文后,引導他們背誦課文中描寫雪的內(nèi)容,恰好幾天之后,也下雪了,我就組織學生走出教室,置身于雪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用心去體味自己在雪中的感受。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背誦起描寫雪的句子來。隨后,我讓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不少學生會把課文中描寫雪的方法遷移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寫出了雪中的校園之美及自己的感受。根據(jù)學生好奇喜新、愛玩好動的天性,我還組織學生養(yǎng)花種草,飼養(yǎng)蠶、小蝌蚪等小動物,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然后在課堂上組織講述比賽,看誰觀察得最仔細致,講得最生動。讓多彩的生活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2.強化訓練,加強口頭作文訓練
口頭作文鍛煉學生構(gòu)思成文的能力,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進行口頭作文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課前5分鐘或者午讀時間要求學生講一則寓言或一個小故事,做到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有頭有尾。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生活,注意看書收集素材,以便在訓練中"大顯身手"。通過這樣的口頭表達訓練,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每次的訓練都有一定的要求,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要求組織口頭發(fā)言。比如要求他們推薦一本讀物時,既有概括介紹,又有重點評析,在重點評析時,可以讀讀講講。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閱讀,找重點,抓關(guān)鍵,進行概括歸納,既運用了語文課及其他學科所學的有關(guān)知識,又鍛煉和培養(yǎng)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3.激勵評價,在批改中給學生以信心
俗話說:"文章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然而教師批改、教師評價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然而,處處以教師為主題,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再說,由于學生缺乏參與意識,因而,雖然教師評改花了不少心血,但收效不大。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作文中學習改文,在改文中學習作文。教師可先示范評改,把修改的方法教給學生,授之以漁,然后采用師生共同修改,同等水平的互相改,小組集體改,放開手腳讓學生自我修改等。每次作文之后,我堅持讓學生互評互改,而在互改之前,我則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引導全班學生評議,讓他們改有所依,教給學生一個評改的標準,再讓小組內(nèi)交換作文互相閱讀,讀后初步修改,然后交流修改意見并寫出習作點評,應盡可能挖掘?qū)W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在批語中給予激勵評價,哪怕是寫作中的一個句子,都不應放過,讓學生真正的感到寫作的樂趣。在互評互改后,我讓他們再次閱讀自己的習作,及時表揚改得好、有進步的學生,并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這樣做,不但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本次作文的優(yōu)缺點,還將自己的習作水平提升到另一更高層次。這樣,學生才能主動探索,取長補短,真正體現(xiàn)了"教是為了不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多讀多思,促進閱讀帶動寫作
古人云:"要寫好文章無它術(shù),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讀是寫的基礎(chǔ),要使學生有材料可寫,閱讀是關(guān)鍵,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作基礎(chǔ),學生的寫作就是一句空話。如果學生閱讀的范圍廣,擁有的材料多,寫作時,便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否則便會捉襟見肘,左右為難。因此,我從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促使學生多讀、熟讀,利用課前5分鐘、晨誦、午讀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分享美文、講故事、談天說地、讀書匯報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切實看到讀書有用武之地,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向?qū)W生推薦有教育啟發(fā)意義的優(yōu)秀圖書,鼓勵學生讀些國內(nèi)外的文學名著,像童話、寓言、故事、詩歌、小說等。引導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做到讀有所獲,從而實現(xiàn)從閱讀到寫作的正遷移。加強對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教育,加強讀寫結(jié)合的指導,如:摘錄精彩片段、根據(jù)原文改變故事、續(xù)寫故事結(jié)局、寫讀書體會等。大量的閱讀,使學生的頭腦儲存了大量的信息,為自己的語言倉庫儲存寶貴的財富,寫作起來可以順手拈來,妙語連珠,從而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5.堅持日記,鼓勵學生自由練筆
多渠道地進行練筆訓練。俗話說:"好腦瓜比不上爛筆頭。"因此,在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多渠道的練筆。如:要求學生堅持每周寫日記兩至三篇;搞了課外活動以后,練習即興寫作;堅持寫讀書筆記,還可以寫身邊的小事,寫班級生活,寫社會人生奇遇和感受等。這樣,學生就不會沒東西寫,從而激起了對作文的興趣。正所謂:"厚積而薄發(fā)",我就是這樣狠抓了平時的積累、練筆、并抽出時間閱覽學生的日記,樹典型,推動學生主動性的發(fā)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
總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趣味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堅持不懈,采取得力的措施,從而確保學生的作文水平穩(wěn)中有升,以好帶差,最后達到大面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