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君
摘 要 本文結合當前音樂課程改革的需要喝實際教學,對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音樂課 有效課堂 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音樂新課改不斷深入進行,對于新課程我也有了新的認識、新的體會,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落實和運用。在這過程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音樂課堂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變多了,學生活動有序了,音樂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了……但是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不高,游離于音樂之外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孩子們無法用“心”參與音樂活動的全過程。
過程決定結果,細節(jié)決定成敗。有些教學細節(jié)表面上看似信手拈來,實質上卻是老師的獨具匠心、刻意安排,它的背后是教學理念的流露,教學思想的表達,教學能力的詮釋,教學個性的彰顯。
1引人入勝的導語
面對剛入學一個多月的一年級的兒童,教師這樣導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誰來學學少數(shù)民族舞蹈的典型動作?”這句話是在課堂伊始說的,是對一群剛入學一個多月一年級的孩子說的。教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表情——沒有多大變化。過了好一會兒,有一個小女孩動了動脖子,模模糊糊地說是維吾爾族的。孩子的反應,讓筆者感到教師沒有注重課堂語言這個細節(jié),沒有很好地關注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象不同,說話的語氣、選詞都會不同。不要對低年級的兒童說很書面的語言,因為他們聽不懂;也不要對高年級的學生嗲聲嗲氣的說話,因為他們已經(jīng)長大。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音樂課伊始,老師要投入,用生動、親切、充滿激情的語言營造一個適合教學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中的意境,學生會被這個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感染,會情不自禁地投入,這時,整個教室就變成了巨大的“磁場”,這個“磁場”是師生共同營造的,必將師生牢牢吸引。
2充滿文化內涵的過渡語
音樂教學活動是由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各環(huán)節(jié)之間應該用充滿魅力的過渡語連接,幫助孩子很快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老師語言平淡,經(jīng)常用 “接下去我們來做什么”這句話,流水帳似地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孩子提不起興趣來,漸漸地,他們眼中靈動的火花就慢慢地消失了。
《其多列》一課中用了很多描述性的過渡語:“其多列”是什么意思?這是哈尼語言,意思,就是“快快來”!她們呼喚我們快快來,快來參加她們的節(jié)日。這個就是哈尼族最熱鬧的節(jié)日叫做“十月年”,就像我們的春節(jié)一樣,她們載歌載舞,要熱鬧一個星期呢!在最后一天,家家戶戶會把各種好吃的擺到街上來,這就是著名的“長街宴”。哈尼族的人民不僅熱情好客,他們還熱愛勞動!他們在山腰上開墾農田,所以這里有世界上著名的“哈尼梯田”,他們還漫山遍野種滿竹子,讓翠綠的竹葉成片成林。
音樂是一種文化,音樂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應該具有文化性,也就是說,應該將所有的音樂活動納入一個大的文化背景之下,讓學生從音樂的視角去感受了解、感悟、學習各地的文化,從而豐富精神生活,提高審美能力。因此,連接這些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也應該具有文化性。
3充滿音樂性的提示語
在音樂課中還需要用一些情緒和速度的提示語來引導學生感受歌曲,表現(xiàn)歌曲。“再歡快點!”“速度慢點!”是音樂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提示語。這些提示語硬邦邦的,將學生硬拽入音樂中,讓他們去比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全然不顧“樂由心生”這句古語。孩子被動地接受著,即使學生唱歌的速度或情緒跟著老師的提醒作了改變,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眼睛是那么茫然,臉上沒有一絲表情,他們沒有從內心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土撥鼠》是樂圣貝多芬位詩人歌德的詩譜寫的一首歌曲:我曾走過許多地方,把土撥鼠帶在身旁,為了生活我到處流浪,帶土撥鼠在身旁。啊,土撥鼠啊,土撥鼠啊,這土撥鼠陪在我身旁。
這首歌曲表現(xiàn)的內容是二百多年前的,所表達的情感是孩子們完全陌生的。因為與孩子的現(xiàn)實生活距離很遙遠,孩子很難被他感動,所唱的歌聲很平淡。我設計了這樣的提示語: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唱了《土撥鼠》這首歌,誰來說說這首歌曲的主要內容呢?(生回答略)
師:是啊,秋天到了,天氣漸漸涼了,游吟詩人還穿著單薄的衣裳,他不知道自己下一頓飯有沒有著落?他不知道今天晚上自己住在哪里?假如你就是那位詩人,你的心情如何?用歌聲來告訴大家。(學生再唱,他們的歌聲有了很大變化)
師: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的聲音有了變化,你覺得自己有了哪些變化?(學生交流,再唱)
師:為什么你們的音量變弱了,速度變慢了?為什么你的眼中充滿了悲傷?旋律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旋律是歌詞的翅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體會到旋律線像一根弧線,由低音開始,慢慢上行然后又下行。教師首先請學生根據(jù)旋律顯得變化,做出強弱的變化,然后體會與歌曲情緒的關系——旋律級進下行是造成憂傷情緒的原因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始終抓住音樂要素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感悟歌曲的情緒,和學生在說說唱唱中選擇合適的速度和力度來表現(xiàn)歌曲,顯得那么自然,充滿音樂的美感。
大家都非常喜歡聽語言功底好的老師上課,這些優(yōu)秀教師在課堂上很注重語言的細節(jié),連每一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語都精彩自然,充滿感情。整堂課中,很少聽到他們說“接下來”、“然后”、“最后”等呆板的語句,連表揚學生的話都是那么充滿個性,富有創(chuàng)意。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堂好課應該從能抓住兒童“心”的導語開始,用優(yōu)美靈動的過渡語連接,用充滿挑戰(zhàn)、難度精當?shù)膯栴}將兒童深深吸引,最后讓充滿韻味的結束語在孩子的心里種下對下一節(jié)音樂課的期盼。
童年的歌是純真美好的。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加注重教學細節(jié),通過每一個音樂教師的努力,構建和諧有效的課堂,讓屬于孩子自己的歌更加令人陶醉,讓每個孩子都能愉快地放聲歌唱,唱自己,唱未來,唱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