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明
遼圣宗朝皇太弟耶律隆慶及其諸子為官仕宦述評
●李宇明
耶律隆慶是遼圣宗朝統(tǒng)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位高權重,功勛卓著,死后被追封為皇太弟,可謂榮寵有加,終善其身。之所以如此,是與其身世背景、成長環(huán)境、個人品性以及皇權政治帶來的影響有著直接而緊密的關系。隆慶諸子受其蔭澤與影響,為官謹慎,頗有作為,既維護了皇權統(tǒng)治,又鞏固了家族利益。
耶律隆慶,字燕隱,契丹名“普賢奴”。曾祖父為東丹王耶律倍,祖父為遼世宗耶律阮,父為景宗耶律賢,是景宗與睿智皇后蕭綽所生的第二子,遼圣宗耶律隆緒之弟。隆慶幼時才能便過于常人,《契丹國志·諸王傳》載:“(孝文皇太弟)生而歧薿,儼若成人。幼時與群兒戲,為行伍戰(zhàn)陣法,指揮意氣,無敢違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馬駒也?!L善騎射,驍捷如風?!甭c作為“契丹國母蕭氏之愛子”,①“八歲封恒王,統(tǒng)和十六年,徙王梁國。開泰初,更王晉國,進王秦晉”,②擔任過侍中、南京留守、太師、政事令(中書令)、大元帥等要職。因深得景宗與蕭氏的喜愛,每年盛夏時節(jié),隆慶常隨太后至捺缽納涼,眾多的妓妾皆一同前往,“韓德讓尤忌之”。③
隆慶深受寵渥,在遼朝擁有極高的地位。路振在《乘軺錄》載:“屯幽州者數(shù)千人,并隸元帥府。隆慶驕侈,不親戎事,兵柄咸在蘭陵郡王駙馬都尉蕭寧之手?!雹苡纱丝芍?,隆慶作為大元帥,擁兵數(shù)千,軍事權力很大。除此之外,圣宗為使隆慶世代享有較高特權,在開泰元年(1012)賜給他“鐵券”。頒賜“鐵券”的做法始自漢代,但是唐代出現(xiàn)較多,契丹的制度主要承襲唐代,被賜“鐵券”者,可以世代享受重罪減刑、死罪得赦的特權。⑤隆慶地位顯赫,受盡榮寵,但也因此,變得有些目無法紀,養(yǎng)成了驕奢之風,“至殺人非理者,則決之于隆慶,喜釋而怒誅,無準繩矣”。⑥開泰五年(1016)九月,隆慶來朝與圣宗獵于松山,十二月返回燕京,在行至北安州境內(nèi)時“浴溫泉,疾薨”,⑦死后被追贈為皇太弟,葬于醫(yī)巫閭山境內(nèi),圣宗為此哀慟不已,輟朝七日,以表哀思??梢钥闯?,耶律隆慶從幼時起便深受矚目,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幼年封王是與其高貴的家世背景是分不開的,后來又由于隆慶突出的軍事才能,擔任高官,在遼王朝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耶律隆慶自幼時起便深受矚目與寵愛,才能過于常人,在朝中自然是契丹最高統(tǒng)治者依靠的中堅力量。作為皇室成員,朝廷在任命重要官員時,是有一定優(yōu)先權的。《秦晉國妃墓志》載:“故資忠弘孝神謀霸略興國功臣、兵馬大元帥、燕京留守、守尚書令、兼政事令、秦晉國王、贈孝貞皇太弟諱隆慶?!雹嘟y(tǒng)和十六年(998),“十二月丙戍朔,宋國王休哥薨,輟朝五日。進封皇弟恒王隆慶為梁國王、南京留守”。⑨契丹官制多數(shù)承襲唐代,尚書令相當于中原王朝的副宰相,而政事令相當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可見隆慶的官職是在不斷上升的。“留守”是五京最高軍政領導機構“留守司”的最高長官,遼王朝推行軍政合一制度,各京留守既是各京所在地最高軍事長官,也是最高行政長官,擁有統(tǒng)兵權、行政權和司法權。⑩南京在遼五京中規(guī)模最大,是遼在華北的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中心,?與北宋較近,在與宋對峙交戰(zhàn)時期,屬于邊防重鎮(zhèn),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南京留守一職可謂位高權重。隆慶生性沉穩(wěn)冷靜,擅長軍事指揮,任南京留守19年間,屢與宋戰(zhàn),功勛赫赫,因此一再加官進爵,最高官封為兵馬大元帥。統(tǒng)和十七年(999),圣宗命耶律隆慶為先鋒南伐,隆慶憑借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趁宋軍布陣之時,乘機攻打,宋軍因此而亂了軍心,隆慶將宋軍范廷召部一舉擊敗?!岸ㄖ葜畱?zhàn),隆慶被封為梁王,加封兵馬大元帥,從其母蕭后以行,力戰(zhàn)深入,與擒王繼忠有功,拜西京留守,封秦晉國王,又拜尚書令”。?可以看出,隆慶因擒王繼忠有功,而獲得遼廷重賞,權勢、地位也不斷上升(但此處“拜西京留守”的記載有誤,開泰初年隆慶被封為秦晉國王,而西京建置時間是重熙十三年,就算隆慶被封為西京留守也應該是西京建置后的事,顯然時間上不符;且《秦晉國妃墓志》、《乘軺錄》中都記載隆慶為“燕京留守”、“南京留守”,應以墓志記載為主)。由于隆慶在南京多年的經(jīng)營,勢力逐步鞏固。統(tǒng)和二十二年(1004)十二月,遼宋訂立“澶淵之盟”,遼獲大勝,耶律隆慶戰(zhàn)功顯赫,因此被加守太師,兼政事令,尋拜大元帥。遼宋關系緩和后,圣宗仍讓隆慶留守南京,直至開泰五年(1016)逝世。由以上論述可以看出,隆慶有勇有謀,有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不斷被封官進爵理所當然。
南京留守作為地方軍政領導機構的最高長官,擁有一定兵權,很容易對皇權構成威脅,參與叛亂者大有人在。在耶律隆慶之前,曾有趙延壽、耶律牒蠟、耶律婁國三人在任職南京留守后參與造反。耶律隆慶在任職期間雖無謀逆舉動,但后來也是驕奢跋扈目無法紀,“其調度之物,悉奢侈于隆緒。嘗歲籍民女,躬自揀擇,其尤者為王妃,次者為妾媵”。?中原王朝的皇帝在冊立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一般只封授太子的名號,而遼朝的儲君封號則比較多,有皇太子、天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弟、皇太叔、皇太叔祖、皇太孫六種封號。在遼王朝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據(jù)統(tǒng)計,有以下幾人曾受封號:皇太子:倍、吼(阿不)、宗真、濬;天下兵馬大元帥:德光、李胡、隆慶、重元、洪基、延禧、和魯斡;皇太弟:李胡、隆慶、重元;皇太叔:罨撒葛、重元;皇太叔祖:和魯斡;皇太孫:延禧。遼朝擁有皇太子、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封號者,是競爭皇位之真正有力者,即遼朝的儲君人選。擁有皇太弟、皇太叔、皇太叔祖等封號的貴族,在遼朝更多的是表示地位的尊崇和優(yōu)越。?綜合來看,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隆慶對皇位的覬覦之心,但是隆慶的權力過大,對遼廷的威脅還是存在的。據(jù)《宋會要輯稿·蕃夷》載:“韓久專政,有智略,契丹畏服。自蕭氏卒,繼以韓死,虜主暗弱,其弟隆慶桀黠,眾心附焉,言事者,請因遣使特加恩隆慶,帝曰:‘講信修睦,務有大體,如其不法遂加恩命,豈柔遠之道耶?’”由此可知,隆慶的戰(zhàn)功顯赫,權力越來越大,且自從韓德讓與蕭太后死后,圣宗皇帝的勢力單薄,而隆慶卻逐漸得到了大家的擁護與愛戴。這間接的說明了,隆慶的確已成為圣宗掌權的主要障礙。除此之外,隆慶還擁有自己的斡魯朵。遼建十二宮一府,九位皇帝、應天皇太后、承天皇太后各置一宮,隆慶置一宮,大丞相韓德讓置一府。斡魯朵是遼代契丹民族特有的一種制度,有其所隸屬的民戶。隆慶擁有一宮,不僅可以看出其地位顯赫,經(jīng)濟實力也可見一斑。
因隆慶勢力過于龐大,又是圣宗親弟,地位別人無法比擬,圣宗自然對其有所忌憚。且自古以來,位高權重對王位能構成威脅的皇室成員不在少數(shù),唐朝太宗、宋朝太宗,都通過一系列手段謀取最高統(tǒng)治權的。且在遼朝初建時,太祖諸弟叛亂擾亂朝綱之事對遼廷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隨著嫡長子繼承制的逐步確立與穩(wěn)定,作為遼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圣宗為了維護統(tǒng)治王權,不得不對隆慶采取必要的防備與壓制手段,以確保政權的穩(wěn)定。從統(tǒng)和十六年(998年)到開泰初年(1012年),隆慶十幾年間封號未變。遼圣宗任命韓制心為遼興軍節(jié)度使,駐守平州,以牽制耶律隆慶勢力,防止隆慶對遼王朝構成威脅。
但從遼朝整體發(fā)展情況來看,隆慶并未對遼廷造成不好的影響。縱觀隆慶一生,皇室貴胄,有勇有謀,位高權重,戰(zhàn)功赫赫,隆慶在任職期間,沒有過分擾亂朝廷舉動,反而將自己與朝廷的關系處理的十分妥當,這顯示其性格有內(nèi)斂的一面,且深諳君臣相處之道。因此,隆慶不僅為自己帶來了無限的榮華,亦是為其子孫后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影響深遠。
《遼史·皇子表》記載,隆慶有子5人,分別為:“查葛、遂哥、謝家奴、驢糞、蘇撒”。長子查葛漢名為耶律宗政,次子遂哥漢名為耶律宗德,三子謝家奴漢名為耶律宗允,四子驢糞漢名為耶律宗教,五子蘇撒漢名為耶律宗誨。其中宗政、宗允、宗教均有墓志出土,除次子宗德與五子宗誨記載較少外,其余3子的記載較多。從出土墓志中可以看出皆在朝廷擔任要職(具體見表1)。
由表1可知,耶律隆慶諸子皆被封王,在中央與地方上都有任職,從側面反映出耶律隆慶家族地位的顯赫。下面主要針對隆慶5子任職情況,從中央與地方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5人的任職情況來看,所任的中央官職總體上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契丹(北院)樞密使、中書令是遼代北、南兩大官制系統(tǒng)中的最高職位,樞密使主要掌管軍政大權,而中書令則相當于宰相一職。大內(nèi)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和“國之屬籍”,擔任此職者,不僅輩分要高,而且要有名望。南院大王掌管契丹大部族的軍民之政,《遼史》和墓志等均記載南大王或北大王有40萬軍,可見其軍權之重。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亦是實際擔任宰相一職的人。
表1 耶律隆慶五子擔任官職統(tǒng)計表?
因隆慶的身份地位與功績顯赫之故,圣宗對隆慶子嗣十分喜愛?!兑勺谡怪尽份d:“開泰三年,圣宗皇帝重弟兄之嫡嗣,嘉伯侄之懿親。”?特封宗政為漆水縣開伯國。《耶律宗允墓志》載:“時圣宗皇帝情深猶子,開泰中,遙授貝州觀察使?!?可見,宗政與宗允的任職是深受其父親耶律隆慶身份地位的影響的,這也體現(xiàn)出遼廷在任命官員時還是十分看重家庭出身的。
由表1還可以看出,隆慶5子在地方擔任節(jié)度使一職居多。遼仿唐制設置節(jié)度使,地位雖遠不及唐宋兩朝,但是也是地方長官。遼代節(jié)度使是有實權的,職掌地方軍事與民政。隆慶子宗教、宗德、宗允都曾在東北地區(qū)任職。太平初年(1021年),宗教任始平軍節(jié)度使,七年(1027年),任崇義軍節(jié)度使。始平軍是遼州軍號,直轄遼濱、安定二縣(在今遼寧境內(nèi))。圣宗太平三年(1023年),宗政任遼興軍節(jié)度使、平、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營州今屬遼寧)。在此期間,其子宗德任廣德軍節(jié)度使,廣德軍是乾州軍號,屬東京道。太平七年(1027年),其子宗允任保寧軍節(jié)度使,保寧軍即定州軍號,臨近高麗,亦屬于東京道。興宗重熙元年(1032年),耶律宗允擔任臨海軍節(jié)度使。崇義軍宜州、臨海軍錦州隸屬中京道,這兩個州位于今遼寧省境內(nèi)且緊鄰東京地區(qū)。重熙元年(1032年),宗教任天德軍節(jié)度使,重熙十四年(1045年)任忠順軍節(jié)度使。忠順軍是蔚州軍號,“兵事”屬西京都部署司,毗鄰彰國軍、武定軍。耶律隆慶在統(tǒng)和十六年(998)至開泰五年(1016)擔任南京留守期間,宗政、宗允、宗教則出任過這三地的節(jié)度使。在宗教調離忠順軍后,興宗派宗允接替其職位。由此可見,耶律隆慶諸子在軍事上為朝廷貢獻很大,使地方得到穩(wěn)定。后來遼興宗任命宗政兄弟為西京南面幾個州的節(jié)度使也是因為如此。這不僅說明了耶律隆慶子孫超群的軍事行政能力,更說明了其家族勢力的龐大與家族地位的穩(wěn)固。
長子宗政與三子宗允分別任上京留守與西京留守,在前文已經(jīng)介紹過,五京留守代表天子鎮(zhèn)土一方,且西京與南京相鄰,是遼朝邊防要地,朝廷派宗允任西京留守,可見對他的器重與厚愛。
耶律隆慶在為官期間,政治勢力強大,地位穩(wěn)固。而在隆慶諸子長大任職后,更是上升了家族勢力,甚至影響到隆慶孫輩。耶律宗允“子二人:長曰弘辯,昭義軍節(jié)度使”。?耶律宗教“有子二人:長曰崇骨德,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次曰鐵離,右千牛衛(wèi)將軍”。?耶律隆慶家族勢力不斷穩(wěn)固強大,成為遼王朝的重要依靠。
由上述分析可知,就耶律隆慶本人來說,家世顯赫,能謀善斷,功績卓著,雖有些目無法紀,卻懂得維護君臣之道,享盡榮華且福澤蔭及后代。隆慶諸子也是遼王朝的中堅力量,不僅身居要職,鎮(zhèn)守一方,且深諳中原儒家之道,忠君愛國。隆慶與諸子在任職期間,恪盡職守,使南京、東京與西京地區(qū)社會安寧,政局穩(wěn)定,也因此鞏固了與中央的關系。
注釋:
①③④⑥?賈敬顏.路振《乘軺錄》疏證稿.44,45,45,49,49.
②⑦(元)脫脫.遼史(卷64)·皇子表[M].北京:中華書局,1974.986,986.
⑤齊春曉,何天明.試探以“賢”著稱的契丹皇族成員耶律宗政[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2).
⑧向南.遼代石刻文編[A].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340—341.
⑨(元)脫脫.遼史(卷14)·圣宗紀五[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4.
⑩王旭東.遼代五京留守研究[D].吉林大學,2014.
?楊樹森.遼史簡編[M].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188.
?契丹國志(卷14)·孝文皇太弟傳. 152.
?郭德慧,郭文娟.遼朝儲君教育與培養(yǎng)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
?表1由向南所著的《遼代石刻文編》中《耶律宗政墓志》、《耶律宗允墓志》、《耶律宗教墓志》墓志以及《遼史》匯總而成。其中,耶律隆慶五子宗誨為向南先生推斷得知,蘇撒為契丹名,宗誨為漢名,《遼史·皇族表》載:“漆水郡王蘇撒”?!哆|史·圣宗本紀》載:開泰九年五月,“癸酉,以耶律宗教檢校太傅,宗誨啟圣軍節(jié)度使”.
??向南.遼代石刻文編[C].耶律宗政墓志[A].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306,751.
??向南.遼代石刻文編[C].耶律宗允墓志[A].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