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藥片、義肢、耳朵和眼睛已經不再稀奇。但是,想要打印出可用于移植的大型器官,比如心臟、肺臟等,還需要繼續(xù)研究。我們的身體會利用復雜的血管結構來實現(xiàn)器官對營養(yǎng)物質的主動吸收和對廢棄物的排出,但打印出的3D組織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它不但不能完成這一功能,而且還會自行分解。在這項新的研究當中,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在實驗室中成功創(chuàng)造出了“血管化”的組織,這就意味著打印出的組織中存在血管結構,而且能夠將生長因子運送至整個組織中,并刺激組織細胞的增殖。打印出的組織在實驗室條件下,存活了6周之久。雖然打印出的人體組織還不能應用于器官移植當中,但是可以利用這種組織來檢測人體器官對藥物的反應,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動物試驗,同時更加精確地預測藥物對人體的長期影響?!睹绹鴩铱茖W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