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蓉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01
勞倫斯·斯特恩是18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多情客游記》與《項狄傳》,奠定了他在英國文學史中的地位。
很多人認為,斯特恩是一個“背叛”了18世紀文學的作家。18世紀后期文學,以“情感”和“想象”為主要特征,斯特恩被認為是這一時期感傷主義文學的代表。在閱讀感傷小說以及閱讀斯特恩的時候,筆者認為有一些地方需要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首先,情感的作用往往被夸大化,這是該類型小說崇尚情感而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感傷文學這一文學潮流,注重的是對人的感情世界和內(nèi)心體驗進行描繪。不過,凡事過猶不及,在18世紀后半期的感傷小說中,情感的作用被夸大、被凸顯,現(xiàn)實生活幾乎被忽視。小說人物往往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下盡情宣泄自己的情緒和表露自己的感情,卻不對具體的現(xiàn)象進行描繪。這樣的文學作品,自然也就少了它應有的感染力。作為一名小說家,斯特恩通過在自己的作品中來展現(xiàn)人類的豐富情感,試圖來教導人們不斷向善。這固然可以對處于各種矛盾危機下的人們給予一定的引導作用,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斯特恩在作品中將外部社會現(xiàn)實完全置之于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當時復雜的社會矛盾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不注意社會的變革及現(xiàn)狀,一味地在同情和眼淚中尋求解決社會危機的良方,這不能不說是感傷主義作為一股文學潮流很快便銷聲匿跡的原因所在。
其次,就斯特恩個人的寫作情況而言,它是“寫實”,而不是“顛覆”。在一些涉及到斯特恩小說的著作及相關文章中,經(jīng)常會有類似這樣的一種說法——斯特恩是現(xiàn)代派小說的先驅(qū),或者說斯特恩小說是20世紀意識流小說的先驅(qū),尤其是那部廣為人知的《項狄傳》。福斯特就曾把斯特恩和意識流小說家吳爾夫相提并論,而吳爾夫本人也對斯特恩推崇備至。在很多論述中,讀者可以看出,之所以將斯特恩幾乎看作是意識流小說的先驅(qū),主要在于他的作品注重的是心理感受和個人的瞬間感受。具體到《多情客游記》,它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小說轉(zhuǎn)向主觀和內(nèi)心世界、推崇人的自然感情的宣言書。不得不承認的是,斯特恩的《項狄傳》為一系列的后結(jié)構主義理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闡釋范例。斯特恩作品中漫無邊際的敘述、主次的顛倒、邏輯的混亂等等,僅就國內(nèi)已有的對其作品的研究著述中就可以見出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這些特點。事實上,從新的理論角度來研究斯特恩的作品,可以說是文學批評和文學作品研究的多樣性所在。后結(jié)構主義各種理論也為文學作品提供了較為寬廣的研究思路,但并不應就此給這個18世紀的小說家扣上一頂現(xiàn)代文化中又時髦又通用的某派、某主義的帽子。
在當時人看來,斯特恩的小說創(chuàng)作并不是中規(guī)中矩的,甚至是不合乎主流規(guī)范。在今天看來,這位18世紀的小說家的作品卻是極為貼近生活的,在斯特恩的小說里,我們跟生活再接近不過。因此,無論《項狄傳》和后來的《多情客游記》在當時引起了多少爭議,斯特恩都不應該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遭受冷遇。18世紀的英國小說,以寫實筆法為主,笛福、菲爾丁為代表的小說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繪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斯特恩的小說,單從表面上看,沒有笛福和菲爾丁的現(xiàn)實關懷多,也沒有理查遜的道德說教意味濃,確實像是顛覆主流文學的寫作。然而,若是仔細品讀斯特恩的作品,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jié)論。斯特恩并不是一個顛覆傳統(tǒng)的作家,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并沒有與主流文學背道而馳。笛福、菲爾丁等人注重寫實,斯特恩也在小說中寫實,不過他描繪的是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以及生活的真實,只不過他們各自選取刻畫生活真實的角度不同。當然,就這一點而言,斯特恩的小說寫作比較接近理查遜的心理小說。
事實上,在《多情客游記》中,約里克對情感的盡情宣泄并非毫無控制,他有意識地把控著情感的抒發(fā)。他總是能將從外在世界中得到的感受轉(zhuǎn)為自己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和思想。從這個層面來講,文本并非置理性于不顧。許多研究著述之所以要給斯特恩冠以現(xiàn)代派的名號,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斯特恩的作品中找到了某種和現(xiàn)代派小說共通的東西。就此對一位具有創(chuàng)作獨特性的作家妄下定論,將之劃為固定的門派,實為不明智之舉?,F(xiàn)當代的研究者和研究思路難免會受到一定歷史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即便是對幾百年前的文學作品進行研究,也難免會帶有當下的思想關懷。要正確認識斯特恩的作品,必須考慮到作者生活的特定時代背景和個人生活經(jīng)歷,因為任何一位有其獨特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都可以說是時代的產(chǎn)物,其藝術中體現(xiàn)出來的觀念、個人趣味等,無不受到他所處的那個社會集體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講,斯特恩的小說,是對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一種敘述“寫實”,而并不是對主流文學的“顛覆”。這種“寫實”,既有作者個人的生活圖像,也有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剪影。
就斯特恩的小說創(chuàng)作來說,讀者應該破除一種久已有之的觀念,即:認為斯特恩是一個背叛了那個時代的作家,他在同時代人中表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姿態(tài)。單從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及文章風格來看,在18世紀的英國,斯特恩的小說創(chuàng)作的確因其獨特的美學趣味而不同于其他作家。同時,由于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發(fā)展,尤其是意識流小說的出現(xiàn),其中的某些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能從斯特恩那里找到相似之處。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18世紀的斯特恩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超前的,超越了他身處的那個時代,超越了他的同時代人。但是,作為生長于18世紀的一位英國作家,斯特恩又與其他人一樣,與那個時代同命運、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