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是理論與批評兼有繁榮與危機并存的時代。一方面,人們?yōu)槲膶W研究的進步而歡欣鼓舞;另一方面,人們又為理論與批評發(fā)展中暴露出的種種弊端而憂心忡忡。所以要克服文學理論中的缺點,重新確定理論與批評的方向。由此,理論的批評化與批評的理論化的觀念提出,理論必須批評化,批評必須理論化,才能使文學與理論都走上正確的軌跡,有一個科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理論批評化;批評理論化;實現(xiàn)途徑
作者簡介:張一帆,1988年12月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文理學院教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3-00-02
一、“理論的批評化”與“批評的理論化”提出的背景
人類進入20世紀,文學研究取得了令人興奮的成績。許多批評理論流派,此起彼伏,群峰競秀,理論家、批評家無不驚嘆,20世紀是批評的世紀!但是從如今文學批評的現(xiàn)狀來看,在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實際是存在許多弊病與不足的。這樣一種現(xiàn)狀,可概括為“繁榮與寂寥同在,進步與落后并存?!?/p>
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與文學的快速發(fā)展,文學批評落后于創(chuàng)作,以及文學批評力度不夠的問題日趨顯現(xiàn)。比較突出的問題便是批評功能的弱化,價值觀念的迷亂。
一是理論批評脫離實際生活,許多評論家不閱讀文學作品、不研究文學現(xiàn)象,也無真實體會、真知灼見,評論蒼白空泛的問題日益顯露。不少文學批評所能做到的,不過是對某些文學現(xiàn)象的描述,并且缺乏對問題真正本質(zhì)的揭示與判斷,以及對問題抵達實質(zhì)內(nèi)涵的理論化評析。
二是難以掩蓋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境,不斷地人為制造熱點,熱衷于發(fā)布各種理論焦點。這樣,往往缺少扎實的理論實踐支撐,用心良苦的炒作使得理論批評的名譽更加顏面掃地。
三是崇拜新教條、洋教條。生搬硬套地用一些舶來的理論牽強地比附中國的創(chuàng)作實踐,無選擇無分析地照抄照搬,絕對地叫好,卻看不到對我國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理論實際有什么歷史的和現(xiàn)實意義。由此,更加使得理論批評變得退縮與迷失。
孔耕蕻教授針對文學界存在的理論與批評互相脫離、相互分離的現(xiàn)象,寫了兩篇文章即《論理論的批評化》和《論批評的理論化》。前者是對“理論研究中偏離批評軌道的批評”,后者是對”批評實踐中脫離理論的純理論主義、主觀主義的批判“。缺乏批評的理淪是空中之樓閣,失去理論的批評是沒有靈魂的僵尸一具。因此必須提出切實可行的根治理論與批評相互脫離的建設性構想,就是“理論的批評化與批評的理論化”?!袄碚摰呐u化”,可以擺脫邏輯主義的規(guī)范,從而將理論引入批評,讓理論更充實;“批判的理論化”可以將批評變得更理性,使批評走上科學的軌道。這兩者更有分工,各有側重,又有同一目標,一起去挖掘文學王國中深奧的規(guī)律。
二、“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的基本概念
何為“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以及理論與批評到底要作怎樣的調(diào)整與改變?在文學批評領域內(nèi),批評實踐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那么為什么要提出“理論的批評化”這一說法?已經(jīng)有文學理論這門學科,為什么文學批評實踐又要涉及理論問題,從而提出“批評的理論化”? 我們來看看教授及批評家們對這兩個觀念的理解與認識。
王一川教授在《批評的理論化——當前學理批評的一種新趨勢》中指出:“ ‘理論與‘批評本就不應分家,本來就是一回事。但是,在90年代初,我們的理論與批評相互脫節(jié),以致空頭理論教條禁錮了文學理論本身的自由靈性和現(xiàn)實發(fā)展,因此,‘理論的批評化就成了一個無奈而又必然的主動選擇。 王一川在文章中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文學理論需要批評實踐做補充;其二,具體的批評實踐具有理論特征,進而得出了“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我們也可以認為“理論的批評化”這一說法指的是對批評實踐的偏重,而“批評的理論化”這個說法則是對這一有所偏重的實踐進行新的說明?!袄碚摗小笔菫榱宋膶W理論自身的發(fā)展,“批評—理論”是為了批評自身的建構,兩者相輔相成,各有偏重,重點不同,相得益彰。
我們再深入地了解一下“批評的理論化”:
王一川教授指出人們可能會質(zhì)疑:“批評就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文學批評,為什么還要“理論”而且更要“化”?這不等于窒息了批評的生命嗎?這一質(zhì)疑本身有道理,但需要看到,今日批評之所以變得種類混雜、標準不一和難以理解,主要是由于批評本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新的分化,過去單一形態(tài)的文學批評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向了多元化。這種一體化的文學批評已經(jīng)被分解,取而代之的是以下四種批評形態(tài):鑒賞批評、媒體批評、日常批評和學理批評。尤其學理批評是指一些研究機構或高校學者對于文學現(xiàn)象的學術觀察,這種批評遠不發(fā)達,還常常受到批評:愈來愈專業(yè)化或“學究氣”,脫離讀者大眾的日常言談、遠離創(chuàng)作實際。王一川教授認為置身在多元批評格局中的學理批評,其實不必看別人眼色行事,而應在學院氛圍中理直氣壯地走自身理論化道路。
針對“批評的理論化”,北大教授兼批評家陳曉明,提出了新的看法,與新的視角,即“現(xiàn)代中國文學批評界是理論嚴重不足,人們對文學批評的理解有許多誤區(qū),中國的文學批評不是理論太多,而是太缺乏理論。”陳曉明說,中國文學批評的影響背景是十分復雜的,深受國外不同文藝理論與文藝思想的影響,并且,當下國內(nèi)的文學批評還不以理論為出發(fā)點。所以現(xiàn)在文學批評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從文本中建構出一種理論,所以批評必須要理論化。
三、“理論的批評化”與“批評的理論化”的實現(xiàn)途徑
既然理論與批評有了發(fā)展的目標:即走向批評化與理論化,那么如何才能從實踐中達到這個標準呢?
陳曉明教授表示,當下,中國的許多評判家對于西方文藝,看似認真研究,涉獵范圍很廣,其實在研究問題的深度上是遠遠不夠的。當代批評家,大多是這里研究一下,那里抓取一點,根本沒有深入去研究,造成很多問題仍然停留在表面水平。所以,在當今國內(nèi),許多學者都不敢稱自己在西方文藝理論方面是專家。在國外,研究者們就會專一去研究康德、或者黑格爾。并沒有哪個學者敢說自己是通曉??禄蛘哂侄每档碌模环N學說、一位大師研究透都很難。我們應該一個個去探究,去深入研究,而不是泛泛涉足,以此彰顯自己就是專家。我們對西方文藝理論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應該大力學習,彌補,才能使文學理論在開放中進步,在多元中發(fā)展,才能提高其功能性。
王一川教授指出要實現(xiàn)批評的理論化目標,批評需要從事一些相應的準備工作:一是文學領域的知識通串。這要求調(diào)動相關的文學史知識、文學理論知識和批評方法,去從事具體現(xiàn)象的多方面批評。二是文學與其他文化形態(tài)的跨學科通串。這意味著把文學與其他人文學科打通,形成文學學科與哲學、社會學、歷史學、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和人類學等學科之間的跨學科通串。通過這種跨越的多學科交融,文學批評才可以呈現(xiàn)出理論化的活力。三是文本的個性化體驗。理論化不等于人們擔心的那種抽象化、概念化、學究化,而是要使學理批評重新富于活力。我們要實現(xiàn)文學知識的通串和跨學科通串,但批評更要尋求對于文本的個性化體驗,即批評家應當深入探究文本對于個人的生存體驗的表現(xiàn)或再現(xiàn),并且發(fā)掘自己對于文本中的獨特體驗。如果缺乏這種個性化體驗,批評即便是再堆積多少跨學科知識,也是沒有活力的。在“理論的批評化與批評的理論化”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只有在問題中,才會有新思考與新思路,才能給理論與批評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使其在文學史上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一川:文藝理論的批評化[J].文藝爭鳴,1993年第4期.
[2]王一川:批評的理論化—當前學理批評的一種新趨勢[J].文藝爭鳴,2001年第2期.
[3]王一川:理論的批評化—在走向批評理論中重構興辭詩學[J].文藝爭鳴,2005年第2期.
[4] ]楊曄:對“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爭論的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賴大仁:文學批評的角色定位與價值定位[J].文藝評論,1999年第1期.
[6]董希文:文學文本理論與理論的批評化[J].德州學院學報,2006年2月.
[7]王達敏:論批評的藝術化—對新時期文學批評的批評[J].安徽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8]饒先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形態(tài)的研究及啟示[J]學習與探索,200年第5期.
青年文學家2015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