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璐
摘 ?要:自1945年建立以來,聯(lián)合國在處理國際事務(wù)及協(xié)調(diào)各國關(guān)系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對其英語文件的英漢翻譯中,一味的使用四字成語會使譯文產(chǎn)生歧義。本文就此進行舉例分析,并就四字成語在譯文中的使用進行探究。
關(guān)鍵詞:聯(lián)合國;文件翻譯;中文譯本;四字成語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作為擁有193個成員國的大家庭,聯(lián)合國的首要任務(wù)便是協(xié)調(diào)各成員國之間的溝通問題,而溝通最重要靠翻譯來解決。在翻譯的實踐過程中,比起文學(xué)翻譯,文件翻譯似乎關(guān)注度不高。聯(lián)合國文件翻譯,顧名思義,就是對聯(lián)合國各類書面文獻的翻譯。聯(lián)合國的文件翻譯質(zhì)量較高,但并不意味著聯(lián)合國的文件翻譯版本就是最完美的。對于像聯(lián)合國這樣的國際性組織,在文件翻譯中,準確性是第一要務(wù)。由于有些聯(lián)合國文件是長期艱苦談判的產(chǎn)物,措辭嚴謹,譯文必須體現(xiàn)出詞義的細微差別。有些是各方妥協(xié)的產(chǎn)物,故意將詞義模糊化處理,譯文也必須體現(xiàn)這種模糊。況且筆譯人員不能親臨會場,不了解各方爭論的焦點,因此需要特別忠實于原文,在英漢互譯過程中,中文譯本中的選詞要格外考究。
在數(shù)據(jù)收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量的四字成語在聯(lián)合國文件的中文翻譯版本中出現(xiàn),例如“東躲西藏”“與世隔絕”“天壤之別”“真名實姓” “蜂擁而至”“付之東流”等。漢語四格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積累下來的固定詞組,其結(jié)構(gòu)工整、格式固定、意思明確。使用四字成語可以使表達更加簡潔明了,表達清晰,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對稱。但在聯(lián)合國文件翻譯的譯本中大量使用四字成語有時會對原文本造成誤譯。以下便是從聯(lián)合國文件中選取的幾個例子用來做具體分析。
例一
[Original text] Societies differ greatly in their capacity to manage population movements and assimilate migrants, and a capacity adequate to manage moderate and/or gradual flows may be overwhelmed by massive and/or sudden flows.
[UN translation] 不同社會在管理人口移動和使移徙者融入其中的能力方面有天壤之別,而足以管理適度和(或)逐漸流動的能力可能無法應(yīng)付大量和(或)突然的流動。
此例中,“differ greatly”被翻譯成了“有天壤之別” 而非直譯成“有很大不同”。那么,這是不是一個好的翻譯版本呢?根據(jù)The Dictionary of Idioms Online,“天”譯為 “heaven”而“壤”譯為“the earth”。因此,四字成語“天壤之別”指的是一級在天上,一級在地上,比喻相隔很遠。The Dictionary of Idioms 中把“天壤之別”翻譯為 “to be as far removed as heaven from earth; to be vastly different”,etc.很明顯,與 “differ greatly”相比,“天壤之別”所傳遞的差異程度更大。這么說來,“天壤之別”不是對原文件最準確的翻譯版本。也許譯者在此使用“天壤之別”是為了讓譯文更生動形象,但卻造成了過度翻譯的問題。因此,本文件中的“ differ greatly”應(yīng)直譯成“有很大不同”。
例二
[Original text] After learning that a verdict had been sent to his military unit to execute him, he moved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in Iraq for three years before he fled the country.
[UN translation] 得知其所在部隊收到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后,他在伊拉克境內(nèi)東躲西藏,三年后逃往國外。
此例中,“moved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翻譯成了四字成語“東躲西藏”,那么這個翻譯版本有無反映出原文的確切含義呢?根據(jù)The Dictionary of Idioms Online,“東躲西藏”用來形容為了逃避災(zāi)禍而到處躲藏,這與英文文本意思是相符的。因此,比起譯為“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這個翻譯版本既準確,又生動形象。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四字成語的使用實現(xiàn)了Nida提出的功能對等,并達到了表述完全自然的目的。
例三
[Original text] Even assuming that he deserted after three days in Najaf, he would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indiscriminate bombing of the city.
[UN translation] 即使假設(shè)他在納杰夫三天后離隊,他也可能參加了對該市的狂轟濫炸。
此例中,“indiscriminate bombing”翻譯成了四字成語“狂轟濫炸”。在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Pearsall & Hanks, 2005)中,“indiscriminate” 解釋為 “done at random or without careful judgement”; 而在 The Dictionary of Idioms Online中,“狂轟濫炸”被解釋為“bombing madly”. 因此,只有把“indiscriminate bombing”翻譯成“恣意轟炸”才能準確地反映出原文的意思。
從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中文譯本中四字成語的使用確實能使譯文更生動,使枯燥的文件具有人情味。但四字成語具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尤其在非常注重經(jīng)濟和文化層面的聯(lián)合國文件翻譯中使用要格外小心。盡管四字成語的使用能夠潤色譯文,但適當避免使用四字成語而選用直譯的方法會更保險。
參考文獻:
[1]Cao, D. & Zhao, X. (2006). Lian he guo wen jian fan yi (Translation at the United Nations). Beijing: Zhong guo dui wai fan yi chu ban gong si.
[2]Munday,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3]Pearsall, J & Hanks, P. (2005).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