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漫畫大師豐子愷個人經(jīng)歷的解讀,分析了他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悲劇命運的成因。并通過現(xiàn)實假設(shè),進一步挖掘了豐子愷思想的現(xiàn)存價值,及其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關(guān)鍵詞:豐子愷;成長經(jīng)歷;理想;現(xiàn)實
作者簡介:李曉航(1984-),女,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小學一級教師,教育學碩士,單位:吉林省長春市東師中信實驗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K8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1
2015年初,我于蘇州博物館巧逢“緣緣·本本——豐子愷漫畫展”。可惜彼時淺見寡聞的我,對豐子愷的生平故事和作品并無太多涉獵,只覺畫得好,卻沒能看出作品背后的意蘊,徒然浪費了一次與大師隔空對話的機會。所幸一緣一會,此次江南相逢卻讓我對大師感了興趣,回家后立刻買書、上網(wǎng)查閱資料,竟一見傾心,從此不斷研讀,深受感染,不能自已。
一、成長的經(jīng)歷
童年的底色常常會對一個人產(chǎn)生長久而深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豐子愷是幸運的。作為母親在連生六個女兒后,誕下的第一個男孩兒,豐子愷得到了家人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富裕的家境,溫暖的家庭和身為中國最后一年及第舉人的父親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可以說為童年時期的豐子愷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成長環(huán)境。這環(huán)境讓他養(yǎng)成了溫柔敦厚的性格和謙和儒雅的氣質(zhì),終生未變。
如果說家庭給了他生命的底色,那么弘一法師李叔同便給了他精神的高度和終生的追求。16歲那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李叔同的相遇是豐子愷一生的轉(zhuǎn)折。李叔同的文學和藝術(shù)造詣自不必說,名師出高徒,豐子愷秉性靈慧,加之名師點化,大器成之必然。然而李叔同對豐子愷的影響還遠不止于此,最重要的是,他傳予弟子一顆悲天憫人的佛心。一句“世壽所許,定當遵囑”,他承諾恩師的不僅是每十年一部的《護生畫集》,更是一份衣缽,一種精神的延續(xù)。
二、理想與現(xiàn)實
豐子愷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雖已皈依佛門,但儒家學派“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的觀念卻左右了他的選擇。他無疑是想要入世的,但這世道不許。
1.邦有道則仕的夢幻泡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豐子愷也曾積極入仕,出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等。與他的導(dǎo)師李叔同一樣,豐子愷也是個做事極認真的人。為官期間,他筆耕不輟,身正為范,上海畫派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長,文革開始后,無休無止的批斗和折磨便開始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是熱愛黨,熱愛國家的?。〉菄?,人們不讓我愛?!睆拇素S子愷積極進取的入世前景化為泡影,仿佛南柯一夢。
2.邦無道則隱的佛家歸宿
豐子愷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亂世中度過的。嘗遍了世間甘苦,于是他一心向佛,心中向往著世外桃源般的社會生活,并以擁有“絕假純真之童心”的孩子們?yōu)橐劳校瑢⑵涿枋隽顺鰜恚骸八麄兿胧裁淳惋@出什么,一點都不能瞞人,這真是最善良的人類社會,在這社會里,一個個個人坦白,個個人率真,個個人無事不對人言,個個人天真爛漫,這社會里絕對沒有欺騙詐偽的事?!比欢褪沁@樣的敘述,也夾雜著難掩的哀傷,正如豐子愷自述:“我的孩子們!我憧憬于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上У侥銈兌梦业脑挼囊馑嫉臅r候,你們將不復(fù)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
三、佛性童心的現(xiàn)世解讀
豐子愷的人生是一出典型的中國文人式悲劇。幾十年來,每每談起那佛光隱隱的赤子之心,便引得眾人一陣唏噓。
我常常想,倘若豐子愷生在安穩(wěn)的治世,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同時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像他這樣人格圓滿的人,你甚至找不出什么緣由來讓他不幸福。即便在文革中,被辱罵、毆打,被剪掉為紀念母親而蓄留多年的胡須,他依然可以在面對家人時,戲謔著來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足可見大師內(nèi)心力量之強大。這樣在人性上幾乎無瑕疵的人,難道不該獲得幸福嗎?
可我轉(zhuǎn)而又想,即便豐子愷活在其他時代,恐怕也是不幸的。且莫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太平盛世累計疊加卻也僅有四百年不到,其他時間都或多或少地陷于戰(zhàn)爭中。就算是在中華民族的難得的太平盛世里,他恐怕也不會獲得全然的幸福。何哉?
佛陀以普度眾生為己任,豐子愷雖為居士,但亦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他沒有選擇像弘一法師那樣了卻塵緣,是因為他對人世有著執(zhí)著的熱愛。他愛現(xiàn)世的迷人風光、百態(tài)人物,甚至還在拳拳心系著國家的命運。宗教信仰給了他一顆慈悲敏感的心,扎實的畫工和卓越的概括能力,讓他的筆端流淌出一幅幅意蘊深遠的畫作,仿佛是在安靜的傾訴。傾訴著每一種目所能及的悲歡喜樂,描述著以往最不被關(guān)注的市井小民的生活狀態(tài)。但他不僅僅是描述,從他的畫作中,我們能看出對天性釋放、自由平等和民主和平的呼喚和追求。然而這些訴求,又有哪個時代實現(xiàn)過呢?
也許你會說現(xiàn)在?,F(xiàn)如今我們的國家確實沒有荷槍實彈的戰(zhàn)爭,且物質(zhì)文明也在日新月異地飛速進步著,然而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貧富差距,對權(quán)勢的瘋狂崇拜,各種病態(tài)的情感的流行,以及中國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內(nèi)斗智慧……這些又有哪樣蒙混得過他那顆敏感的心?更為可惜的是,國家的各級教育似乎都出了問題,都病得不像樣子。身為知識分子的豐子愷,難道能視而不見嗎?
都說豐子愷有一顆純凈的童心,不遺余力地關(guān)心教育,并也曾躬親垂范。但他終究沒有將畢生的余力都傾注在教書育人上,而是用柔韌的筆觸描繪出更深刻的人生百態(tài),以喚醒更多的人。我想他是明白了,雖然教育是這個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教育的問題,都出在教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