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蘭朵,中國作協(xié)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詩人。她的小說《聲色》展現(xiàn)電波背后的故事,讓讀者走進了電臺工作者們的酸甜苦辣生活之中。然而過于混亂的感情描寫雖然揭示了一定社會問題卻也使得文本變得零散。如何處理社會現(xiàn)實和文本展現(xiàn)的關系,這是很多小說需要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電臺;生活;聲色
作者簡介:張詩悅(1990-),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現(xiàn)代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01
提到廣播電臺,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想象——我們在無線電波的這一方聆聽,那一方可以有許多種可能。它是這樣一種神秘的存在,用無形無色的電波覆蓋著每一個角落,如此親近,又如此遙遠。聽眾也許猜想著,電臺主持人會像擁有美妙聲線一樣,擁有著精彩的人生。
然而,在蘇蘭朵的長篇小說《聲色》中,虹電臺里每個人的生活似乎都不是那么如意:總監(jiān)閆慶珍總是缺乏點自信,突然病倒之后卻被別人占了自己的位子;靠個人奮斗才有今日的名氣的凌風,與保姆有婚外情,在保姆的丈夫要求復婚后迷茫不知所措;別人眼中的完美女人朱笛,與眾多有權有錢人士來往,快四十歲仍然單身;有著幸福家庭的常翠珊,得知了身為市委秘書長的丈夫有了婚外情,這個當初成功上位的“小三”對于“小四”的存在十分郁結,打算通過工作與升職來轉(zhuǎn)移注意力;妻子當年的離去讓章可凡對婚姻麻木,在他醒悟自己與妙妙的關系時,妙妙卻離開了他;一直生活在底層的妙妙,喜歡章可凡多年未等到結果,最后為了母親能夠好好生活而嫁給了殘疾的富二代;年輕的安娜當初不顧父親反對進入電臺,被某企業(yè)家看上但最終拒絕了對方,她的職業(yè)選擇讓她感到了迷茫;同樣大學畢業(yè)后來到電視臺工作的霍然至今仍然單身,最近他發(fā)現(xiàn)跟安娜很談得來,但這個女孩卻想要離開電臺……
作者剝?nèi)チ斯诿烂盥暡ㄔ搭^之外的那層神秘的外衣,用細致的描繪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生動的電臺生活,以及這其中的聲與色。作者善于在細節(jié)處動人,而真正的生活其實就在細節(jié)之中。讀過整部小說之后,旋即被這種平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生活的無奈”所震撼,讓人覺得生活竟是這樣的不易。
小說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普通人,都是立體而多面的。身處于社會之中,誰都希望別人看到的自己最好的樣子,虹電臺的眾人也一樣:他們戴上了公共面具,似乎永遠一副“笑臉”;在家的時候是另一個樣子,不再需要穿給外人看的風光外衣,可以更隨意地與家人相處。但是在這個私人空間,也未必都如外人想象的美好,作品中的人物無論是凌風與妻子、常翠珊與丈夫、甚至章可凡與妙妙,他們之間都有隔閡,未能坦誠相待,或者有交流障礙。而當他們獨處的時候又是一個樣子:孤獨甚至脆弱,并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反省——也許只有獨處的時候,才會顯露給自己一個真實的自我吧。這個時候不需要任何根據(jù)社會規(guī)則附加于身上的虛榮的束縛,可以卸掉所有的已經(jīng)習慣了的偽裝,內(nèi)外統(tǒng)一,以一個本來的面目去體會和思考生活。但當虹電臺眾人獨自一人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然被生活的無奈包圍了。這無奈是這么真切,讓讀者也跟著深陷其中。
小說也有一個比較出乎意料的地方,就是電臺眾人的情感生活的混亂程度。不知道是否因為電臺主持人的交際廣泛給他們提供了發(fā)生各種可能的機會。在小說中大部分重要人物都有涉及婚外戀或曖昧男女關系,整部小說讀過讓人對男女之間的感情失望。雖然作者在最后一章《尾聲,亦或開始》中,給讀者傳達了安娜和霍然兩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可能會有一個美好未來的訊息,但是在這樣一個社會里,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下,就算他們在一起了,事業(yè)蒸蒸日上,又怎么能保證他們不會成為下一個凌風或者朱笛呢?作者想表達的希望,在整個故事無奈與迷茫的氛圍下顯得十分微茫。
小說的結構很是奇特,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那種刻畫重點人物的長篇,而是采用了一種網(wǎng)絡式的結構,整個小說里面沒有一個或幾個主角,虹電臺的十幾個人無論總監(jiān)、主持或者導播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的故事皆以臺慶晚會在即為背景,在不同的角落展現(xiàn)出來,又在最后被臺慶彩排推向高潮。每個人的故事雖交織在一起,但單獨拿出來都可以成篇,起因經(jīng)過高潮結局也都齊全。這種敘事方法的優(yōu)點就是用很短的篇幅描繪出了虹電臺的眾生相。電臺里的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都有各自的利害沖突,作者從單個故事中的人物和其他人物的不同視角隱藏和引出眾人行為背后的故事,又從每個故事各自的角度深入去寫,很好地展示了社會群像。
這部小說里面的眾多故事,每一篇都有側重點,獨立成短篇都是不錯的短篇。把這么多故事匯集在一起構成一個長篇,怎么把分散開的中心聚集成一點,作者做的還欠缺了一些。短篇小說篇幅短小,可以只通過一個現(xiàn)象反映一個問題,點到為止就可余味無窮。然而篇幅一旦拉長,人物增多,情節(jié)復雜起來,其中會有很多現(xiàn)象,會反映出很多問題,整個小說需要有一個可以讓所有問題指向一處的核心才能建構好,否則作者原來想表達的意思就不能全面地確切地表達出來,甚至會造成說了很多卻像什么也沒說的效果??梢钥吹?,作為一部長篇小說,作者在文章整體的深度挖掘上還有所欠缺,有批判之意卻未能進一步揭示問題,缺少一種更為深沉而集中的力量來統(tǒng)攝全篇。長篇小說如何達到在場面、情節(jié)、人物的描寫中凝聚出一種發(fā)人深思和回味的美學力量,使讀者的閱讀超越故事本身而獲得升華,是一個優(yōu)秀作者需要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蘇蘭朵:《聲色》,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年.
[2]趙昊龍:《小說創(chuàng)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