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如何優(yōu)化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既能在教學中取得最佳效果,又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這就要求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藝術性,從而更好地進行有效教學。
首先,從講授藝術上來說,藝術講授與傳統(tǒng)講授方式不同。這就要求有適當?shù)乃囆g環(huán)境,即真實的語境。在授課中,教師應采取有效手段,幫助學生將英語形象化、具體化,力求將語言訓練融入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小學生認識、情感和生存世界的交際活動中。比如:在教授食品時,在學生掌握單詞的基礎上,將幾種食物(egg , cake , ice cream , rice)等放在一起,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快餐店”,讓學生扮演店員和顧客,進行對話練習。通過對話,學生不僅把單詞記住了,還更好地掌握并運用了句型。
其次,在英語教學的講授中,還要做到動靜相結合、快慢有變化和起伏有波瀾。
動與靜是常見的教學活動。如果一節(jié)英語課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或自始至終寂靜無聲,都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都是一種無效教學。教師應以學生活動為主,做到動靜結合,寓教于樂。如學生討論某個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說:“Now, close your mouth, think about it,then give me your reasons.”如學生靜靜思考后,教師可以說:“OK,lets have a discussion.”這樣有動有靜,避免使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厭煩情緒。
而快與慢是對教學進程的速度而言的。在整個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突出重點,合理取舍,詳略得當、快慢結合。例如,在Revision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采用“短、平、快”的教學節(jié)奏,抓住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點,快速復習舊知識。在Presentation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放慢節(jié)奏,突出重點,逐步滲透。如節(jié)奏過快,容易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學的進程,會欲速則不達。
另外,課堂的起伏是吸引學生的重點。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變化。如在導入新課后,教師應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不失時機地制造課堂的“小高潮”,并把重點、難點的教學活動推向“大高潮”,以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漲,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再次,小學英語教學還要掌握教學組織和課堂安排的藝術。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對活動的組織形式要動要活、要有秩序,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教師的地位。
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授課語言和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教師語言要富于情趣和幽默。如果一名教師語言冷淡,缺乏活力,就會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距離感,不利于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從而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在課堂教學的評價中,教師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要采取委婉的說法指出其錯誤,既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也還要采取嚴格要求和適當寬容相結合的原則。
拉扎諾夫說過:“藝術是最有力的暗示,它借助形式、色彩、韻律和節(jié)奏,通過非理性、直覺直接訴諸人的情感,打動人的全身心。它比理性直覺快得多、直接得多。”可見,如果在教學中,能很好地體現(xiàn)藝術性,那將在教學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呀。這就要求這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綜合考慮、巧妙安排,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有節(jié)奏地進行學習,既能有效提高英語課的教學效果,又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有益于學生高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周亮亮.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導入藝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3):17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