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之宴》張釗瀛個展于3月14日在EGG畫廊開幕?!埃ㄎ沂窃冢├脤苌献髌返摹F(xiàn)場恢復使觀者進入一種由我安排預設的現(xiàn)場‘陷阱當中?!?/p>
張釗瀛很早就受到了分析心理學派尤其是學派創(chuàng)始人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影響,對于遺傳保留下來的普遍精神——“集體無意識”有著不一樣的哲學思考。一般而言批評家常用分析美學的理論于解析藝術、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張釗瀛的研究方式與其說是分析不如說是一種實驗。作品是作者與觀者之前的橋梁,他的作品往往帶有很強的儀式感與“表演性”,在觀賞過程中試圖激發(fā)觀者的“集體無意識”。
這樣的方式并非是試圖將觀者一味帶入作者的思考之中,更為可貴的是觀者在觀看作品之后獨立的思考。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經(jīng)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即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展或延伸,藝術作品亦是藝術家的延伸。在觀看的過程中觀者的視知覺活動和情感以及視覺藝術形式之間,存在著一種對應關系。這幾種不同領域的“力”在觀看作品的過程中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結構上的一致,正如張釗瀛本人所說:“他們(觀者)會讓作品的豐富性或者對后期作品的延伸有一定的作用”
IART:你的作品大多以劇場為主題,為何選擇這個切入點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你的生活有什么關聯(lián)?
張釗瀛:我在做藝術作品方式時常使用的是場與作品形成關系的方式,而劇場在很多時候可以更豐富和多元的加入了更多元素使得現(xiàn)場和作品的關系更密切了,也使觀眾迅速進入一個陌生的非常規(guī)的環(huán)境中,這種對場域的自我設定能讓觀眾被內(nèi)設為一種對我作品的最原始反應,而這種反應有利于作品傳達的深刻性或?qū)ξ易髌返某志煤蟀l(fā)的思考。利用對架上作品的“現(xiàn)場恢復”使觀者進入一種由我安排預設的現(xiàn)場“陷阱”當中。創(chuàng)作的主題其實是和社會或者我稱為“社會人”中的矛盾關系有關,因為我小時候開始就喜歡表演,也對荒誕劇感興趣,這對我觀察社會或在做作品時希望通過演繹的方式來表達。
IART:《泰坦之宴》也好《發(fā)光的劇場》也好,都具有很強的儀式感,但在其中為什么細節(jié)卻是凌亂的或者說是無序的?
張釗瀛: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當代藝術的藝術家們比較喜歡的關系是一種清理和干凈,是一個做減法的游戲,恰恰我看到這個游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戲劇給我的是一個做加法的游戲,或許這種加法會有一種新的可能性。我一直對戲曲跟舞臺藝術比較感興趣,制作的整個場景是為了一個現(xiàn)場表演而制作的,重組了這個劇場的感覺因為它具備了不但是時間因素,更多的是劇情因素,所以細節(jié)的穿插對劇場的表達有很重要作用。其實劇場是一個比油畫和影像這些藝術形式更豐富的一個表達方式,我覺得現(xiàn)在非常需要去摸索一種新的關于戲劇的藝術方,希望可以進入這個語境去嘗試完成另一種敘事的過程。所以說我覺得場景中細節(jié)成分是有所考慮的,而并不是無緣夾雜的。
IART:你是否會去嘗試其他媒介其他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你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
張釗瀛:當然希望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不會束縛自己創(chuàng)作的媒材,只要恰到好處我都會去用的,我下一部希望把舞臺延伸到馬戲團當中,這種人為的奇珍是我最近特別感興趣的,這種場域和作品的發(fā)生一直讓我興奮。(采訪/撰文:張磊 圖片提供:張釗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