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瓊
表格,既是一種可視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種組織整理數據的手段。在教學中,表格是直觀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能將教學內容以清晰的條理、簡明濃縮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一目了然。不僅如此,教師若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表格,還能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在PEP《英語》六(上)Unit 3 Read and write 的教學中,筆者引入了表格教學,切實提高了語篇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了解文本大意,厘清文本思路從而獲取文本的具體信息或細節(jié)信息是英語語篇教學的主體,也是英語語篇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圖表能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有助于他們理解、歸納文本的邏輯結構和主要內容,內化所學語言材料,達到說的教學目的(張小萌,2013)。針對文本特點,筆者通過先聽錄音并回答問題的方式來整體感知文本,教師所提的問題是:Who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同時通過PPT向學生呈現(xiàn)了如下表格(見圖1),由此來掌握文中所出現(xiàn)的人物。學生聽完整個文本給出答案,接著筆者讓學生粗讀文本,自我校對先前所給出的答案是否正確并得到以下表格(見圖2)。
圖1
圖2
接著,筆者在表格的右側增加一欄,讓學生通過細讀文本回答表格第一欄中的這些人物將在中秋之夜干什么,學生根據表格上的列舉邊讀文本邊在文本中找出相應的關鍵句,然后一一作答,并得到以下表格(見圖3)。至此,文本中的人物及相應的事件已在表格上一一呈現(xiàn),學生也因此對于文本的內容了然于胸。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借助表格幫助學生抓住文本的主干,提綱挈領式地將文本中的主要內容以極其簡潔的語言、極其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便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利于學生厘清思路,還能幫助學生記憶。
圖3
圖4
圖表可將前、后、左、右的內容歸納在一起,進行縱向、橫向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加深理解,在比較中加深鑒別,在比較中增長綜合分析的能力(黃涓,2013)。在語法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向學生提供比較和鑒別的機會,從而使學生有機會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縱觀表3,我們發(fā)現(xiàn)表格右側一欄中的四個子項目呈現(xiàn)出will句型與be going to句型交替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據此,筆者引導學生一起讀一遍其中的句子,并有意重讀句子中所包含的be going to和will部分,然后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期間師生的對話如下:
T:What can you find from these sentences?
S1:She is going to make mooncakes.We alsocansay,she will make mooncakes.
S2:They are going to read a poem.We also can say,they will read a poem.
T:So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will”and“is going to...”and“are going to...”?
S3:We can use“be going to”,also we can use“will”.
T:So from these we can find out that we can use“be going to”in stead of“will”.
結束了以上歸納和小結活動后,筆者將表格右側一欄的項目名稱用“Be going to/Will”予以補全,至此一張完整的表格形成(見圖4)。然后,筆者引導學生將表格中的句型以另一方式進行表述,如:His family will get together.引導學生用:His family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進行轉述。通過對表中每一個句型的轉述,進一步鞏固之前所歸納出的語法知識點。而且由于最終形成的表格形式簡單,內容明了,非常有利于學生進行形象記憶。
語篇學習可以按照“總—分—總”的順序進行,在最后回到整體上處理語篇時也可以采用復述語篇的形式,以加深學讓對語篇的整體理解。復述的過程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內化過程,也是語言整體輸出的過程,是更高層次的鞏固和理解,因而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格因為其簡明、清晰和可將關鍵詞羅列其中的特點,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學習輔助手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復述對話內容,在本課教學中,筆者就安排了一個根據表格(圖4)來復述文本的活動。在該表中清晰地呈現(xiàn)了人物和事件這兩個文章的主要要素,也就是說,一篇文章的主干都已躍然紙上。學生只要按照表格中的內容,一句一句地表述即可囊括文本90%以上的主要內容。一般表述如下:Wu Yifan’s family willgettogether.Wu Yifan’s aunt is going to make mooncakes.Wu Yifan’s grandma will tell us a story.Wu Yifan and Robin are going to read a poem.在此基礎上,筆者只要引導學生加上該語篇內容所指向的時間,就可以讓整個復述相當完整。據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班內80%的學生能完成這一語言整體輸出任務。在這一活動中,表格為學生很好地搭建了腳手架,使學生的復述活動猶如順藤摸瓜般順利??梢哉f,條理清晰的表格能引領著學生有序思考、有序表達。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最終落腳點?!队⒄Z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要通過讓學生“用語言做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創(chuàng)設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言運用情境,為學生搭建切合實際的語言支架,從而使學生達成語言的輸出和運用。表格被廣泛地運用于調查、采訪等信息交互活動中,恰當的表格設計能有效幫助學生采集、加工和運用信息,構建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教學情境,從而達成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在閱讀后活動階段,筆者設計了一個“說一說,寫一寫”的活動,并在PPT上給出了示例(見圖5),在筆者的引導下,師生共同生成了以下文本:
Dear Diary,
It’s going to be Children’s Day.The friends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Sam is going to sing a song.Jack is going to do some kungfu.Lily will play the piano.Lucy will tell an English story.We’re going to have a good time.
Yours
Joan
然后,筆者對PPT中的文字和表格作了留白處理(見圖6)。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調查并完成留白部分的書寫,再進行口頭表達。期間可以用表格引領學生進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I’m going to do sth”的交際,使學生獲得某人將在某個節(jié)日干什么的信息,再在表格右側項目欄“Be going to/Will”的提示下運用將來時態(tài)組織語言,也就是說對信息進行再加工和處理。最后,以整個表格為依托,在全班學生面前仿照示例完成匯報,既實現(xiàn)了信息的傳遞,也鍛煉了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還體現(xiàn)了“Learn by doing”的教學思想。
圖5
圖6
總之,表格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能引領學生思考和探索,它能幫助學生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它能為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搭建腳手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和運用,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