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思
郁金藥性寒,寒能去熱,味辛苦,辛能升散,苦能降瀉,入血分,因此有散血中熱的作用,是常用的涼血活血藥物。郁金歸肝心肺經,能入血分亦能行氣分,是此藥的特點,因此該藥是治療氣滯血瘀的常用中藥,臨床常用于咳嗽、兩肋下按壓疼痛、黃疸、癲癇、狂躁、皮膚病等。
1)咳嗽,溫病初期外感風溫,溫熱邪氣,造成肺衛(wèi)郁阻,熱郁胸中,出現咳嗽、煩躁、脈弦滑數。此時給予銀翹散,合并梔子豉湯加郁金、瓜蔞皮等,去胸中郁熱效果理想;撤掉郁金則效果大減,說明郁金起著關鍵作用。郁金一方面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開郁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痰的排出。
2)兩肋下按壓疼痛,肋下屬于膽經路線,疼痛中醫(yī)認為是不通或不榮所致,氣滯血瘀或氣血虛虧。臨床中針對氣滯血瘀證疼痛往往多用行氣活血藥物,郁金使用頻率較高。常配合延胡索,白芍,姜黃,五靈脂,青皮,陳皮一類使用。但對于肝有實質損傷或改變的疼痛,這類藥物的使用多從小劑量開始,首次若給予較大劑量往往增加疼痛。
3)黃疸,對于血瘀型或郁熱型黃疸郁金多作為必用藥物,常配合茵陳柴胡湯或柴胡劑同用,一方面可以增強疏解肝膽郁熱,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活血化瘀,加快血中有害物質排出。對退黃是有利的。但郁金本寒涼,因此非熱性不可用,脾胃虛弱較重或血虛較重的病例郁金也理當慎重使用。虛寒濕性黃疸應禁用。脾胃虛寒而用郁金最常見的癥狀是嘔吐加重,疼痛加劇。
4)癲癇狂躁,并非所有的癲癇狂躁均適用,有兩種情況,一是痰郁所致癲癇狂躁,二是血瘀所致癲癇狂躁,常多用郁金與蟲類藥同用。
5)皮膚病,很多皮膚病雖然表現于體表皮膚,但本質是血的問題,血瘀是造成很多頑固性皮膚病的常見證。要區(qū)分的是行在里的血還是在表的血。方劑入里還是走表取決于引藥或是取決于方劑的方意。郁金、丹參是治療皮膚病時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配合走表藥則行表,配合入里要則行里。注意氣血之間的轉化,治療頑固性皮膚病從氣血人手(可參看《中國動物保健》2013年4月發(fā)表的《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治療寵物皮膚病》)。
6)伏氣溫病,起自于里,初期即見里熱,由內向外發(fā)展,成表里同病之勢,里熱灼耗津液,表郁不開,隨之誤用寒涼加重閉表,氣分郁熱加重進而更加重血熱傷津耗液。初期見有里熱則表里同治,“入血就恐動血耗血,直需涼血散血?!币虼耍艚?、生地、丹參、西洋參、丹皮一類最為常用,我治療伏氣溫病郁金為必用藥物。若兼有胃氣虛弱則另當別論。
郁金一般常用量為6~12g。血虛,中焦虛寒,無氣滯血瘀者慎用。
(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