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張嘉瑜
劉巍(化名)的人生最近起了微妙變化。他是滬上某公立三甲醫(yī)院人力資源部主任。下班后,待辦公室冷清下來,會有陌生面孔前來,向這位在醫(yī)療圈摸爬滾打10年的資深人士求教“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的那些事”。對于這些來自網(wǎng)絡(luò)的特殊學(xué)員,劉巍的“認知盈余”有著明碼標價,1次授課200元,每次1小時。他說,下班后當一名“私教”,是他人生的B面。
還有那些腳踩高跟鞋的白領(lǐng)麗人,那些公司高管、首席財務(wù)官等,你看他們職務(wù)光鮮,卻未必知道下班后,他們又華麗麗地變成了為一群陌生人烹飪美食的飯局主人。
毫無疑問,他們是追逐時髦的人,但他們更顯著的特征在于:愿騰出自己有限的時間,孜孜于分享并從中尋求多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ヂ?lián)網(wǎng)的各種新玩法,給了他們第二職業(yè)?;蛟S,這便是成就更完美自己的另一種生活。
新職業(yè),也敬業(yè)
行家們對學(xué)員的授課是一對一的,而有些人則樂意將一眾陌生人請到自己家。2015年圣誕夜,馬莉位于徐家匯的家中,圓木桌上擺放著精致餐具,綠色餐巾紙被巧心思地折疊成圣誕樹的樣子。8位食客圍坐著談笑風(fēng)生,殊不知在踏入房間之前,他們彼此間并不相識。女主人馬莉是上海姑娘,正在廚房掌勺,中國香港出生、加拿大長大的丈夫邱其鋒負責(zé)打下手。
4個月前,馬莉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注冊為飯局主人,此后幾乎每周末都會組織一場飯局。每場6~8人,奉上十余道精品菜,人均200多元,迄今10場,多是一上線即售罄。
夫妻倆喜歡“顯擺”廚藝,又是熱情好客不怕生的人,他們倒是對“什么樣的人愿意到陌生人家吃飯”充滿好奇。開張后發(fā)現(xiàn),食客多集中在80后、90后,都是特別有趣的人。有一個金融男孩,獨自參加過20多場飯局,品評美食頭頭是道。還有一外國人,自小存錢,只為來中國,中文講得順溜,更癡迷于“舌尖上的中國”。
為了這些“吃貨”,馬莉夫婦忙得不亦樂乎。每次組局前,她要逐一了解食客們各種喜好與忌口,有說要進口牛排,有說羊肉不能筋太多,有說奶油過敏。為了一位面粉過敏的小孩,馬莉為其他食客做了甜點,又單獨給小孩做了綠豆馬蹄羹。每場飯局自晚上18時開始,有時要到22時甚至23時才意猶未盡地散場。
據(jù)馬莉所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像她這樣的飯局主人還有許多,年齡和職業(yè)分布廣泛。就這份“兼職”的收入而言,以馬莉為例,從一大早配菜、布置到烹飪,到飯局結(jié)束后所有餐具洗刷歸位,要忙碌整整一天,而盈利不過三四百元。但是好玩。有時候通過鉆研,馬莉買到了價廉物美的食材,她還會主動大幅讓利給食客。她對食客說:“我不為賺錢,你能再來就很好?!?/p>
新社交,新人情
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B面人生,透著人情的溫度,映射著社交的渴求。一位“骨灰級”的拼車車友說,她最近突然“人品”爆發(fā),接連拼到了2次奔馳1次瑪莎拉蒂,如此“福利”,令她無限感慨,難道“土豪”們都出來體驗生活了?最令她感動的是,有一次她坐副駕駛位置,發(fā)現(xiàn)座位上靜靜躺著車主的錢包,“可見車主對乘客有多信任……”
的確,互聯(lián)網(wǎng)的各種新玩法,讓有著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共享精神和趨同價值觀的人,更方便地聚在一起,這又決定了自一開始,彼此間便少有隔閡與防備。正如飯局主人們給食客們的標簽是——“愛吃的人心眼好”。
新玩法,正重構(gòu)著社交方式。譬如一頓飯的附加值,除了美食,還有故事的交換、情感的流動。有位年輕女孩說,第一次參加飯局那天,是她生日。她獨自在大城市打拼,沒什么朋友,就只想和一群人一同吃個飯。于是,整桌人就一起為她臨時過了一場生日會,飯局主人特地為女孩做了生日蛋糕,情感依靠漸漸產(chǎn)生。一場陌生的聚會后,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飯局主人成了女孩的“人生導(dǎo)師”;還有一位美女食客,25歲的美甲店老板,有過婚姻,而今單身,帶著6歲的女兒,更積極地生活。她的故事讓其他食客們動容,誰都是在別人的故事中流自己的淚,隨后彼此鼓勁,以更強大的內(nèi)心擁抱生活。
社交已不再局限于舊友和熟人。馬莉有著無窮的點子,她準備請新加坡品酒師朋友推薦3款酒,配以3道菜,辦一場別具匠心的陌生人飯局;她還打算辦一場“盲約”,邀請互不相識的3名單身男食客和3名單身女食客,期待著一場飯局帶來愛的火花。
這位飯局主人的第二職業(yè),讓她比過去更明艷動人,朋友粘她,丈夫更愛她。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帶給自己的變化,馬莉興奮且期待著更多未知,“人生的追求不應(yīng)該僅僅是買房買車,我還想要生機勃勃的生活”。
(摘自《解放日報》2016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