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寶+劉芬+王健康+王春霞
摘 要:近年來高校中普遍開設了工程概論課程,以加強大學新生對專業(yè)的認同感,進而引導學生盡快融入專業(yè)學習。但具體采取何種教學手段、方法等進行課堂教學,使該課程能發(fā)揮預期的作用是擺在每個任課教師面前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教材選擇、內容精選、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關鍵詞:給排水;概論課程;專業(yè)學習;建設;實踐
一、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概述
在該課程中主要涉及水資源的城市水循環(huán)等基礎知識,重點側重于在城市中如何進行水質凈化、自來水供給、排水收集與污水處理等相關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涉及水質工程、給水排水管網系統(tǒng)、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水工藝設備與基礎、水工程施工與水工程經濟等相關內容。
二、教學內容建設
1.教材選擇
現今大多數院校使用的教材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并將這套教材作為給排水工程專業(yè)學生使用的一本重要教材。該教材具有權威性,由給排水專業(yè)指導委員會組織規(guī)劃推薦,全面真實反映了學科發(fā)展現狀,是初學者重點閱讀的一本教材。本教材從學科與行業(yè)發(fā)展現狀逐漸深入水質工程、給排水工程、系統(tǒng)設備等內容,覆蓋面廣,因此得到了各個院校給排水工程專業(yè)的青睞,在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
2.內容安排
對于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課程的內容上遵循從基礎入門的原則,給排水實質上是水資源的循環(huán)方式之一。因此在內容上首先設置水資源循環(huán)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到給排水的相關理論知識,然后再深入行業(yè)發(fā)展的現狀,使學生認識到進行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其認真學習知識技能,逐漸深入相關系統(tǒng)化的理論知識。
三、課程建設與實踐
1.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應體現豐富多彩的特點,多列舉一些工程實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對知識點進行傳授解釋。在課堂中多展示相關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帶領學生到市政工程設施場所中進行實地參觀。
2.多媒體的運用
多媒體在這門課程的應用體現了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性的呈現。該課程有些內容較為復雜,多媒體技術在其中的運用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細致的設計,以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內容簡化,化繁為簡,達到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建立立體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
(1)深化實驗改革,推進實驗教學課程建設。建立立體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對其課程的建設與實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在理論課程結束后,開展實踐教學,實驗是實踐教學的主要方式。在做實驗前教師說明實驗目的、注意事項等內容,做到使學生心里有數,從腦海中初步形成實驗過程的畫面。然后教師走入學生中間,面對面地演示步驟,將全班分成若干個組別,大家共同進行實驗,互相幫助,養(yǎng)成團結合作的能力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走入小組中,對學生的實驗操作給予指導及必要的評價,實驗后對結果總結歸納。
(2)緊貼前沿發(fā)展,完善實驗教材建設。該專業(yè)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相關實踐應用理論的發(fā)展,其知識理論也會與時俱進,因此緊貼前沿發(fā)展,完善實驗教材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我們可以建立污水處理實驗教學基地,增設開放的綜合型與設計型實驗項目,根據學校實際,根據院系實際情況,成立相關的課題研究小組,學習相關的前沿知識。廣度上除了教材上的知識,包括部分有利用價值的新興知識理論,覆蓋學科主干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在難度上設置能夠反映實驗知識體系不同類型層次的實驗項目。
參考文獻:
[1]劉 飛,張棟梁.建筑及給排水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以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制冷與冷藏技術專業(yè)為例[J].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13,(3):324—326.
[2]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J].給水排水,2013,(4):1—3.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