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
前不久,意外地收到周有光先生的兩份禮物:一個是制作精美的瓷碗,上面有“長壽”二字和先生的親筆簽名;另一個是他出版的新書,《歲歲年年有光——周有光談話集》。如果說長壽碗寄托了老人的美好祝愿,那么這本新書則讓我看到他的長壽秘訣。
早在2008年,我就拜訪過103歲高齡的周有光先生。后拐棒胡同周老的住處,是一座老舊的居民樓,進去一看,房屋之狹小、陳設(shè)之簡陋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寒暄之后,我看到老人笑容可掬、紅光滿面,說話時手里拿著一塊白手帕,不時地掩口大笑。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所以我認為,樂觀開朗是老人長壽的第一個原因。
與此同時,我發(fā)現(xiàn)在不足10平方米的客廳里,只有一張破舊的沙發(fā)和一張小書桌,書桌上放著一臺英文打字機似的東西。老人告訴我們:這臺中英文打字機,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一家公司送給他的。這機子雖然比286電腦還要老舊,但是因為處理中文和英文都特別方便,所以他一直使用這臺機器寫作。令人驚訝的是,30年來老人就是用這臺機器寫了數(shù)不清的文章,出了幾十本著作。這個事實,堪稱文化奇跡。
讀罷《歲歲年年有光》,我才知道自從愛妻張允和去世以后,周老就把有價值的家當都給了孫女。為此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比她大四歲,她去世了,我想我自己也快了,所以把家里什么有價值的東西都給我的孫女拿走了。但是我想不到自己能活到現(xiàn)在。所以人家說我年紀大了,活一天少一天,我說完全不對,我是活一天多一天?!庇纱丝梢?,豁達通透的人生參悟,是他長壽的第二個原因。
張允和先生是2002年逝世的。在此之前,因為她出了好幾本書,各路媒體對她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報道。為此她對丈夫開玩笑地說:“我比你還有光?!睆恼掌峡梢钥闯?,她喜歡穿中式大襟上衣,再用花色的線繩與花白的頭發(fā)編成一條大辮盤在頭上,渾身透露出一種典雅大方的“民國范兒”。據(jù)說張先生在世時,二人在每天上午10點左右,都要喝杯咖啡或紅茶,并且舉起杯相互致意,用周老的話來說,這叫“舉杯齊眉”。所以我認為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長壽的第三個原因。
說到這段姻緣,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兒。二人是1933年4月30日結(jié)婚的,按照舊的風(fēng)俗,這一天叫“盡頭日”,特別不吉利。為此,周家保姆偷偷地拿上他們的生辰八字找人算命,沒想到算命先生說:“這兩個人啊,都活不過35歲?!钡?,周有光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認為舊的盡頭正是新的開始,結(jié)果妻子活了93歲,他已經(jīng)度過111歲的生日。這是不是說明相信科學(xué)、絕不迷信,是周老長壽的第四個原因呢?
我始終認為,生命是既有長度又有寬度的:長度是指人的壽數(shù),寬度是指生活質(zhì)量及其貢獻。年過百歲的周有光雖然身居陋室,卻仍然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不斷地表達了憂國憂民的赤子心懷。這就把生命的長度和寬度,都發(fā)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