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學
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叫囂國際化、全球化的韓國,熱衷于向世界宣揚自己一直在國內(nèi)標榜的優(yōu)越性,這絕不是壞事。問題在于韓國一向強調(diào)“我們”文化的優(yōu)越性,卻缺乏學習世界上更多優(yōu)秀文化,并消化吸收這些文化的態(tài)度。
“越是韓國的就越是世界的”,就是這種認識的產(chǎn)物。比如為了向世界展示辣白菜的優(yōu)點,而舉辦世紀辣白菜比賽等,夢想著以新奇的方案走向國際化,這從根本上就錯了。
辣白菜對韓國人來說是每頓飯都不可缺的食品,可以說任何人都不否認辣白菜代表了韓國值得夸耀的本土飲食文化。
在日本留學的朋友中,有的人說沒有辣白菜就吃不下飯,甚至有人通過航空郵寄,讓家里寄來。用他們的話說,辣白菜在日本超市雖有出售,但是價格貴,而且因為是日本加工的,味道差多了,不好吃。
我也是朝鮮民族的后裔,當然是吃辣白菜長大的,但并不是沒有辣白菜就活不了。更何況現(xiàn)在在日本什么菜都能吃得到,完全不必春夏秋冬都吃辣白菜。
并不是討厭吃辣白菜,只是不喜歡離了它就活不了的偏執(zhí)習慣而已。再說從小到大,因為辣白菜而與其他民族的人多次發(fā)生摩擦,這些對我也多少有些影響。
上中學時把辣白菜裝入飯盒帶到學校,漢族和滿族的孩子們就會提出強烈的抗議:你們怎么又帶辣白菜來了,這臭味真讓人想吐!為此我在其他民族的孩子面前絕不再吃它。
這樣的經(jīng)歷一直持續(xù)到了大學時代。在中國,朝鮮族以外的人不喜歡吃辣白菜,來到日本之后,也是一樣,只要我前一天晚飯吃了辣白菜,第二天早上來到研究室時,肯定有人不滿。不是每個人都像韓國人那樣喜歡吃它,甚至有人都從未聞過辣白菜的氣味。
1990年世界足球錦標賽時,韓國隊航空運輸?shù)睦卑撞税b破損,外國人對它令人作嘔的惡臭提出抗議,這成了當時的一個熱門話題。即使韓國人自己再喜歡,也未必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并成為國際通行食品。把辣白菜當作國際食品自我欣賞,恰好暴露了韓國人偏執(zhí)的國粹主義。
只要辣白菜不具備普遍的親和力及魅力,想成為國際食品,就只能是“南柯一夢”。鼓吹辣白菜的優(yōu)越性的,在全世界也只有韓國人。在韓國通用,在世界上則未必行得通。
與其高聲叫嚷“我們”的優(yōu)越性,不如創(chuàng)造出真正有高度的能在世界得到普遍認可的文化。這種態(tài)度才是最重要的。韓國人所理解的國際化,不過是向世界探出自己的臉:“我是韓國人,既然已見過就請記住我們?!睂嵲谑怯字蓸O了。
(摘自“網(wǎng)易云閱讀” 圖/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