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俄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以其獨特的復調寫作,創(chuàng)作出了撼動人心的作品。本文主要闡述了她的復調書寫中的三個特征,設置了多聲部的人物語言,表達了人物內心的矛盾與沖突,使所有意識同時共存,展現(xiàn)了復調書寫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
關鍵詞:復調寫作;阿列克謝耶維奇;多聲部;矛盾;同時共存
作者簡介:田墨,河北大學文學院13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4--01
何為復調書寫?“復調”也叫“多聲部”,本為音樂術語。復調寫作的概念最早是由前蘇聯(lián)作家巴赫金提出,用于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詩學特征,以區(qū)別獨白型的小說模式。巴赫金指出:“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復調……”[1]4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復調書寫并不是將各種人物命運置于同一個世界之中,而是在一個事件中,形形色色的有價值的意識平等地結合起來,互相之間不存在融合。在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復調書寫的運用,她筆下的人物絕不是作者情感的附屬物,而是各自擁有自己的聲音和意識。[3]11下面我們將對阿列克謝耶維奇小說中的人物設置,人物心理以及時空結構進行分析。
一、多聲部的人物設置
以《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為例,全書一共展現(xiàn)了九十八個不同的人物聲音,這里包括已故消防員的妻子、居民、核研究所主任等形形色色的形象。每個人物所占的篇幅雖然不多,但是從一個側面就能看到他的完整視野以及他所處的世界。阿列克謝耶維奇讓他們各自發(fā)聲,每種意見都像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站在我們面前敘述。通過多聲部的人物設置,讀者、作者和主人公處于平等的地位,敘述者是參與者,旁觀者也似乎成為了事件的參與者。這種多聲結構的設置比單聲高出一個層次,我們能夠感受到真實,而這種真實不是來自于作者對外部世界所謂的客觀描繪,是來源于眾多意識。作者只擁有有限的權利,所以他把這些人的聲音拋出來,讓聲音去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讓我們看到人們的心靈活動以及世界本來的面目。
在《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之中有這樣一些敘述,“沒人提到和輻射有關的事……沒有提到輻射的事”[3]8、“沒有人叫我們不要去”[3]113、“我相信,如果發(fā)生了嚴重的事件,我們一定會收到通知”[3]230……這些話語來自于不同人物的多種聲音,雖然他們并沒有存在于同一世界,也沒有交叉,但是他們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事件的真實面目。如果作者直接以自己的口吻去表達,我們便不能感受到強烈的震撼,作品的表現(xiàn)力便會大大削弱。這種多聲部的設置把真實原本的反映出來,并讓我們自己去感受其中的力量,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深刻內涵。
二、矛盾的人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屬于多色調作品,其中交織著互相矛盾。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也同樣充斥著矛盾性,這種矛盾主要來自于人物自身,而主要的矛盾根源來自于,一是堅定的長久的信仰,二是現(xiàn)實的人道主義懷疑。通過這樣的矛盾,讓我們看到人物的內心掙扎,以此看到歷史的面貌。不相容的聲音出現(xiàn)在一個人物的世界中,但這并不會影響作品的完整敘述格調,這也是復調寫作的明顯的優(yōu)勢。同一個人物的意識出現(xiàn)對峙,這些對峙并沒有因辯證發(fā)展最終消除,體現(xiàn)出作者對矛盾的客觀觀察,也為作品留下了空白。阿列克謝耶維奇在客觀世界中發(fā)現(xiàn)并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并以自己的敏銳充分理解了這一切。
在《鋅皮娃娃兵》這部作品中,一個女護士有這樣的表達:“怎么幫助大家?……為什么會有這種子彈?誰想出來的?難道是人想出來的嗎?”[2]32“我自己也想弄個明白:為什么會如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要發(fā)生這類事?為什么這些事讓人如此揪心?”[2]39大量的反問,表象了人物內心強烈的矛盾。她從堅信自己來到阿富汗的正義性,漸漸地變成了懷疑,她不敢相信也不敢去想。她的內心出現(xiàn)了兩種完全對立的聲音,這種沖突性揭示出了人性的悲劇,會引發(fā)我們進入事件當中進行爭論。
三、同時共存的時空結構
阿列克謝耶維奇并沒有將一個人物的意識和世界延伸為一個發(fā)展過程,而是探究同時共存與相互作用。對她來說,要想深入地進行藝術探究,基本范疇應該是橫切面,而不是時間軸。阿列克謝耶維奇將所有的人物聲音組織在同一個時間范圍內,并加以思考,通過多種世界在橫切面上的相互關系得到完整的事件體驗。阿列克謝耶維奇是十分擅長在同時共存的時空結構下進行描繪的。在《鋅皮娃娃兵》中,她同時展現(xiàn)了阿富汗和蘇聯(lián)兩個不同地區(qū)在同一個戰(zhàn)爭下的真實面貌,不論距離現(xiàn)在的時間有多久,這種同時共存的處理方法讓我們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翱墒沁^了四年,我突然喜歡胡言亂語了……總想說話……昨天家里偶然來了幾位客人,我的話就是止不住……有人送來一本相冊……有人放幻燈:直升機在村莊上空盤旋,一位傷員被抬上擔架,他身邊放著他那條被炸掉的大腿,腳上還穿著越野鞋……”[2]48這是一個人物開篇的語言。他沒有講述他姓甚名誰,也沒有說他從哪兒來,直奔主題。雖然文中寫的是,過了四年,可是這些記憶碎片,依然是戰(zhàn)爭當時的場景,一切描述都停留在同功共存的結構上。這樣的空間結構為復調寫作增色不少,使之更具完整性。
參考文獻:
[1]俄,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玲等譯,《詩學與訪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白俄,S.A.阿列克謝耶維奇著,高莽譯,《鋅皮娃娃兵》,九州出版社,2014.
[3]白俄,S.A.阿列克謝耶維奇著,方祖芳、郭成業(yè)譯,《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花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