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當今德媒中的中國形象

2016-04-29 08:18王洋濤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中國形象明鏡

王洋濤

【摘要】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一種外化,更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由此國家形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筆者結合自身學科背景的優(yōu)勢,以德國雜志為研究文本進行分析,希望能從中得出德國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由于實體雜志報道中國新聞數量不多,所以筆者選擇了《明鏡》周刊網絡版—SPIEGEL OLINE上2014年下半年的中國新聞,對選取的269篇新聞進行了整理,并嘗試從新聞主題、標題和內容三個方面對選取的269篇新聞進行分析,以期得出《明鏡》報道的特點和方式,并從中推斷出報道人對其報到事件的態(tài)度,以及反映出的中國形象。

【關鍵詞】德國媒體;《明鏡》;中國形象

前言

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最近越來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國崛起的進程中,“國家形象”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每一個中國人必然遭遇的棘手問題。

《明鏡》作為德國一本高質量的新聞周刊在德國本土和歐洲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犀利的視角和高水準的采訪報道為它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睹麋R》從創(chuàng)刊初期就開始對中國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其中正面和負面的新聞都有呈現(xiàn),對中國形象在德國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和途徑。德國是中國重要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和高度工業(yè)化的世界強國,雙方提出還要建立中德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兩國關系發(fā)展呈現(xiàn)越來越好的態(tài)勢。所以研究當前中國形象在《明鏡》中呈現(xiàn)形式,對促進中德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動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有現(xiàn)實意義。

1. 研究現(xiàn)狀

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但是國外媒體對于中國的報道通常是負面和消極的。這也就引起廣大中國學者對這一現(xiàn)象的研究興趣。但是許多研究都是以國際傳播環(huán)境為前提,且多數以美國媒體為研究對象,對德國媒體進行的研究至今還未形成規(guī)模,主要集中在一些有德語語言學背景的學者研究中。

代表性的德媒中中國形象的研究如北京外國語大學賈文建教授的論文—德國《明鏡》周刊(2006—2007年)中的中國形象,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志強教授的《德國人視角下的中國形象——以德語版中國旅游指南為例》等。

國家形象雖然具有穩(wěn)定性,短時間內不會變化。但是有時候一個事件的暴發(fā)會導致國家形象大為改變。最近幾年中國發(fā)展迅速,尤其是2013年新一屆政府上臺后,中國政府加大改革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中國面貌大為改觀。所以這些10年以前所做的研究結果,對當前的中國形象可能沒有代表性。

筆者對《明鏡》有關中國報道進行了簡單地梳理,并嘗試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整理出的新聞報道進行歸納分析,希望能夠得出當前中國形象在《明鏡》中呈現(xiàn)出的特點,并為以后在這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

2. 國家形象和《明鏡》

美國政治學家布丁曾嘗試給“國家形象”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他認為,“國家形象 ”是一個國家自身的認識和評價,國際社會中其他國家對其的認知相結合的產物;國家形象是在信息輸入和產出過程中形成,它是一系列信息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作為一個“信息資本”其結構非常清晰。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徐小鴿從新聞傳播學的角度出發(fā)定義“國家形象”,他認為國家形象是指一國在全球新聞報道和交流過程中形成的認知形象,亦可以表述為是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媒體新聞報道和言論評論里塑造的某一個國家的媒體形象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段鵬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播策略》這本書中指出“國家形象”是外部或者國際傳播時一個國家外的公眾對該國的認知和評析所形成的綜合體,是一國的行為、性能特點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在國外公眾頭腦中的抽象思考。

系統(tǒng)分析以上定義解釋的“中國形象”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國家形象是人們從外界獲取信息后在頭腦中形成的對一個國家的印象。由于人類的物理視野和活動范圍受限,以及全球化過程中媒體傳播增加了信息的速度和廣度,所以媒體在國家形象塑造和傳播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方面來說,“中國形象”也可以從國際媒體對中國新聞報道中得出。

《明鏡》(Der Spiegel)常譯作《明鏡周刊》,在德國發(fā)行的周刊,每周的平均發(fā)行量近110萬冊。該雜志自稱是“德國最重要的且在歐洲發(fā)行量最大的新聞周刊”。雜志創(chuàng)刊初期年青的編輯們就確立了《明鏡》雜志的主旨:政治批評與嚴肅的政治評論。此后它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宗旨,以其批判性的特點擁有著大量的讀者群?!睹麋R》在德國有很多的受眾和較廣的影響力,在媒體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所以對該媒體上有關中國的報道進行分析有利于更快更真實地呈現(xiàn)德國媒體對中國形象的塑造。

3. 新聞整理分析

3.1 新聞主題分析

筆者整理了2014年8月到2015年1月《明鏡》上對中國的新聞報道。筆者并沒有將所有包含中國字眼的新聞都統(tǒng)計在內。只有以中國為報道對象且用大量篇幅圍繞中國敘述的新聞,才符合統(tǒng)計條件。按照這一標準共整理了269篇新聞。

接著對這些新聞進行分類。分類時有些是按照新聞原來的主題,比如經濟,政治,科技,汽車,互聯(lián)網和體育。還有一些類別是筆者自己歸納,比如社會百態(tài)由社會,文化和綜合版得出。環(huán)保是按照新聞內容重新歸納出的一類。依照這一分類標準,269篇報道中互聯(lián)網20篇,環(huán)保10篇,社會百態(tài)22篇,科技11篇,汽車11篇,政治107篇,經濟85篇,體育3篇。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經濟和政治類體裁占了新聞報道總數的2/3還多,說明《明鏡》對中國新聞報到時,偏向于選擇政治和經濟類主題。其次互聯(lián)網,汽車,科技,社會百態(tài)都有報道,但數量不是很多,各自約占4%-8%。體育類數量最少,只報道了3篇,占1.12%。所有主題按照被報道的順序依次是政治,經濟,社會百態(tài),互聯(lián)網,汽車,科技,環(huán)保和體育。

3.2 新聞題目分析

接著筆者對各個主題報道的新聞進行初步整理。這些主題所報道的內容分別是:

1. 政治:三峽水電站,驅逐艾滋病兒童,冤案平反,政府反貪,少數民族問題,APEC會議,香港問題,昆明事件罪犯審判,死刑人數,德國人在中國判刑,新疆暴亂

2.經濟:中俄合作,電商市場,跨國企業(yè)合作,阿里巴巴上市,高鐵,中國經濟增速減緩

3.社會百態(tài):上海踩踏事件,廣西富商吃虎肉案,香港運鈔車事故,朋克一族在北京,中國同性戀趨勢,學生軍訓事故,西藏汽車事故,手機一族

4.互聯(lián)網:網絡安全,智能手機,蘋果,小米,臉書,谷歌

5.汽車:奔馳,汽車貿易,電動汽車,汽車市場

6.科技:長征9號,環(huán)保技術,發(fā)射繞月衛(wèi)星,南海造島

7.環(huán)保:氣候變暖,北京霧霾,環(huán)境保護,溫室氣體減排

8.體育:李娜退役,足球

政治類報道最多,這與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上的政治大國有關。另一方面這也符合鏡報報道的主旨:政治批評和嚴肅的政治評論。其中少數民族問題報道8次,APEC會議5次,政府反貪7次。而香港占中事件更有49次報道。中國的少數民族問題一直是德國等西方國家關注的焦點,西方媒體在這方面的報道一直不惜筆墨,當然作為以批判性報道見長的《明鏡》更是抓住這一話題不放。2014年11月北京舉辦了舉世矚目的APEC會議,這一亞洲一太平洋地區(qū)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區(qū)域性經濟組織更是吸引了媒體的關注。反貪是新一屆中國國家領導人上任以來一直狠抓嚴打的任務,表明了中國政府想要改頭換面的決心。對該事件的青睞也表明《明鏡》對新一屆中國政府的認可。而香港占中事件的暴發(fā)使原本就飽受西方國家和媒體詬病的中國民主問題,又一次搬上媒體的舞臺。

經濟類報道其次。報道次數最多的有阿里巴巴上市和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事件。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阿里巴巴上市的大獲成功也影射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從阿里巴巴事件的關注度也可以看出它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認可。但是當中國公布經濟增長率降低了的時候,鏡報開始在這則新聞上大做文章。在沒有整體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轉變的情況下,就報道說中國經濟減速,中國經濟遇到瓶頸,這是報道不全面的表現(xiàn)。

社會百態(tài)類的新聞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不能僅從數量上就認為鏡報開始關注中國社會問題和中國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況。這一主題的新聞大多數揭示中國社會黑暗和不和諧的一面,比如說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香港運鈔車事故,同性戀趨勢,西藏汽車事故等。鏡報報道的幾乎都是中國社會的負面新聞,這樣也就會給德國民眾塑造一個事故多發(fā),生活不安定的中國社會形象。

中國互聯(lián)網已經形成規(guī)模,互聯(lián)網應用走向多元化?;ヂ?lián)網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響著整個社會進程。當然互聯(lián)網是全球性的,不僅在中國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不列外?;ヂ?lián)網問題是全球的問題,鏡報更是不能放過這個影響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的話題。

如果說以上這些類別的新聞事件影射了中國國家的現(xiàn)實,或者一部分現(xiàn)實。那么接下來這些方面新聞可能更多的是在言說自我,深層次里間接地展現(xiàn)了德國在這些方面的表現(xiàn)。

“汽車”在《明鏡》上竟然單獨算作一個主題,毋庸置疑這是因為德國是眾所周知的汽車產業(yè)大國,汽車品牌是德國的一個象征。另外中國和德國在汽車領域的合作也是雙方經貿合作的重頭戲。德國企業(yè)幫助中國汽車工業(yè)迅猛發(fā)展,當然中國汽車市場也給德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所以中德雙方合作的重點也是鏡報關注的焦點。

科技強國一直是中國政府呼吁的口號,這也說明了中國急需發(fā)展科技實力。與世界上的科技大國相比,中國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能望其項背。創(chuàng)造力不足也是導致中國科技實力遠不如他國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科技方面中國也是有亮點可尋,比如報道的長征9號和繞月衛(wèi)星的發(fā)射。

環(huán)境問題也是中國現(xiàn)在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近年來北京霧霾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甚至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中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著手解決環(huán)境問題,開發(fā)和引進先進的環(huán)保技術。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德國一直是世界的模范,并且中國引進環(huán)保技術也大多來自德國。理所當然這也就成了鏡報報道的一個關注點。

體育類新聞數量最少,但是僅有的3則新聞中竟然有2篇是有關足球的報道。中國足球可以說是中國體育事業(yè)中很弱的一個項目,不是一個很好的報道中國體育的例子。

3.3 新聞內容分析

接下來筆者以部分新聞的摘選為例對其簡要分析,以期得出《明鏡》報道的特點和方式,并從中推斷出報道人對其報到事件的態(tài)度,以及反映出的中國形象。

“昆明這座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是位于中國西南部的云南省的省會。云南省緊鄰西藏自治區(qū)。1951中國占領并且嚴格地控制了西藏,以及有藏民居住的地區(qū)?!边@句話摘自一篇報道昆明火車站砍人事件的新聞。這次砍人事件發(fā)生于2014年3月1號,事情過去了半年之久德國媒體還是對它進行了深入報道,可以看出德國媒體對中國的負面新聞始終抓著不放深究到底。第二點,這則新聞報道的主題是昆明砍人事件,但是新聞的最后卻將焦點對準了西藏。原文是這樣報道的,“昆明這座城市是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省會。云南緊鄰西藏自治區(qū)。中國于1951年占領這一地區(qū),并嚴格的控制了該自治區(qū)及其周邊地區(qū)?!边@種硬生生地把西藏和昆明連接起來的方式未免過于牽強,但從中可以看出德國媒體長期關注中國的一個焦點—西藏問題。

“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減緩至五年來最低和改革態(tài)勢:中國經濟像2009年一樣增長緩慢”這兩則新聞報道了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問題。中國官方公布預計2014年經濟增長率為7.49%,相比往年出現(xiàn)下滑。德國媒體只是抓住增長率減緩這一數字,并沒有看到數字后面隱藏的事實和原因,就開始大量報道中國發(fā)展面臨危機,中國經濟出現(xiàn)滯退。而中國對這一數字的看法并不是像德國媒體那樣悲觀。中國官方認為經濟放緩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調整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產業(yè)越來越受重視,所以增長速度不會像以前那樣快。此外這一數字是在以前經濟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之上的表現(xiàn),數字變小但是增長的實質并一定減少了。同一個數字德國媒體卻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這種片面的,否定的報道態(tài)度是媒體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能源研究—中國將超過生態(tài)能源大國—德國”從這個新聞標題上,可以讀出德國媒體有贊揚中國的生態(tài)能源開發(fā)和研究的味道。但是新聞正文的最后一段卻明顯可以感覺出整篇篇新聞的態(tài)度指向。“當然在國家控股經濟且不考慮民生的情況下肯定比在民主的情況下能更快的發(fā)展國家的電力設施和電網?!弊詈笠欢喂P鋒轉向中國民主問題。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德國媒體對中國生態(tài)能源發(fā)展方式的諷刺,他們不贊成這種以犧牲民主和民生換取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做法。民主問題是一個中國和德國意見大相徑庭的問題。而且這一話題總是會被德國媒體反復談到。

4. 《明鏡》報道特點及德國媒體中的中國形象

筆者通過對整理新聞的主題,題目和內容的分析,總結出《明鏡》報道有關中國新聞時的特點如下:1、報道信息不全面?!睹麋R》在報道中國新聞時,并不從整個新聞事件出發(fā),沒有考慮中國的國情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而是單純片面地從一個方面下結論。這樣的新聞報道不能揭示事件發(fā)生的本質,可能會錯誤的引導公眾對整個新聞事件的理解。比如報道中國經濟增長減緩的事件。2、報道的負面信息多于正面信息。從筆者整理的269篇新聞來看,有絕大數報道對中國的態(tài)度是負面的。報道中國正面形象的新聞只占少數,比如說阿里巴巴上市,發(fā)射繞月衛(wèi)星,汽車市場等。3、媒體的態(tài)度以批判為主。《明鏡》的大量報道是負面態(tài)度,其中對不少事件表達了批判的看法。中國民主問題、少數民族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都是德國媒體經常批判的對象。

《明鏡》有上關中國新聞的特點也間接地反映了德國媒體對中國的看法以批判否定為主。同時,透過這些新聞報道也可以總結出在德國媒體中的中國形象。

首先從經濟上來看?!睹麋R》在報道中國經濟的新聞時,以阿里巴巴上市大獲成功為主線,一系列報道側面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德國媒體已然承認中國在世界經濟發(fā)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報道中仍不乏種種否定和批判。,比如說在報道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事件時。再從政治報道來看?!睹麋R》尤其關注最近的暴發(fā)的香港占中事件。此外還有少數民族問題和人權問題,整體來說對政治大國—中國的民主問題還是持否定態(tài)度。科技報道相對增加,涉及到各個領域如,南海造島,衛(wèi)星發(fā)射和新能源研發(fā),而且多數新聞是正面積極地報道。表明德國媒體也看到了中國科技取得的迅速進步。而在社會部分的報道中新聞內容相對豐富,也涉及到中國社會中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比如中國發(fā)生的災難事故、中國汽車市場遇到的發(fā)展瓶頸以及德國人在中國等等。但這些報道仍然不免距離中國人民大眾的生活較遠,很難接近真實的中國民眾生活。

5. 總結

通過對新聞報道的分析不難看出,隨著中國向世界強國步伐的邁進,德國媒體對中國報道的數量明顯增多,然而負面報道仍然不在少數。新聞報道中諷刺中國的不實之詞屢見不鮮,報道的字里行間充斥著不贊成的成見和偏見。但是這一負面的中國形象正在逐漸改觀,尤其體現(xiàn)在科技和經濟方面。這與中國在世界的地位逐漸升高,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有密切的關系,當然也可能與中國對外宣傳中國形象的方式和手段有關。

由于筆者自身能力有限,沒能對德國媒體當前中國形象的原因進一步闡釋和分析。如果以后有機會,希望可以在這一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另外本文分析新聞依據的材料數量不太充足,這樣可能會降低分析結果的代表性,筆者以后會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段鵬.《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播策略》.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

[2]徐小鴿.《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問題》.《新聞與傳播研究》,1996 .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明鏡
一句話
明鏡
《明鏡》(德)2017.03.04
美國保守主義權勢集團對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陸形象的演變
講好中國故事:政府對德傳播媒體該怎么做
觀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