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
諺語是一個民族語言的精華,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日語諺語則是日本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在語言表達上頗具特色。在日語諺語中,修辭手法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諺語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修辭手法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xiàn)出日語諺語的特征。因此,本文決定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探究日語諺語的特征。
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都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因此頗具語言特色。日語諺語也不例外,其有獨特的語言特色。在日語諺語中,修辭手法作為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它能使諺語生動活潑,獨具魅力。到目前為止有不少研究是從語言學的角度來探究日語諺語的特征,但是,大都是圍繞音韻及語法等展開的,從修辭手法著手對日語諺語特征的研究少之又少,尚未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將從修辭手法來探究日語諺語的特征,以期對日語諺語的特征有更深的認識。
一、日語諺語中的修辭手法
(一)比喻法
日本學者北村孝一在《言語》一書中論述“對于抽象、講述大道理的諺語,日本人感覺這并不是地道的諺語,相反,帶有具體形象、運用比喻的諺語讓他們感覺更自然”,從這一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日本人喜歡用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諺語。
比喻法是以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形象地表達出來,一般分為明喻、隱喻及借喻三類。以下將舉例來區(qū)分這三種類型。舉例如下:
(1)鬼の首を取ったよう(像取了惡鬼的首級一樣)。
(2)命は槿花の露の如し(生命如槿花上的露水)。
(3)商いは牛の涎(買賣是牛的涎水)。
(4)昔は今の鏡(過去是今天的鏡子)。
(5)詩を作るより、田を作れ(作詩不如耕作田地)。
(6)大阪の食い倒れ、京の著倒れ(大阪講究吃,京都講究穿)。
例(1)(2)屬于直喻,直喻是將本體和喻體直接進行比較,意思一目了然。諺語中通常會出現(xiàn)“像”“如”等詞,這種直接的比喻顯得生動有趣。例(1)是說“像取了惡鬼的首級一樣”非常得意,如立奇功。例(2)將“生命”比作“槿花上的露水”。例(3)(4)(5)屬于隱喻,隱喻是將一個詞從其本義轉(zhuǎn)為一般不能換用但卻相似的另一個詞,強調(diào)其認同,即兩者相似。隱喻中不會出現(xiàn)“像”“如”等字眼,而是用“~是~”等形式把描寫的事物和被比作的事物表達出來。例(3)的意思是“買賣”像“牛的涎水”一樣是細水長流的過程,需要有耐心持久經(jīng)營,一旦心急就容易失敗。該隱喻通過文字表面的意思及深層暗示的意思表達了諺語的警示意義。同樣,例(4)也是通過“~是~”句型,表達了今日要從過往中知得失的意思。例(5)(6)屬于換喻,換喻又名轉(zhuǎn)喻,是一種一個詞或詞組被另一個與之有緊密聯(lián)系的詞或詞組替換的修辭方法。例(5)用“作詩”指代精神生產(chǎn),用“耕作田地”指代物質(zhì)生產(chǎn),“作詩不如耕作田地”旨在告誡人們比起虛無的精神生產(chǎn),我們更應(yīng)將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物質(zhì)生產(chǎn)中。例(6)中的“大阪”“京都”分別指代住在該地的“大阪人”和“京都人”,道出了大阪人講究吃、京都人講究穿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見,為了生動形象地表達諺語的本意,比喻法在日語諺語中被大量使用。除了以上例子,「盆と正月が一緒に來たよう」(像盂蘭盆節(jié)和正月一起到了一樣)、「地獄で仏に會ったよう」(宛如在地獄見了佛祖)、「口は災(zāi)いの門」(嘴巴是災(zāi)禍的大門)等運用比喻修辭法的諺語比比皆是。此外,比起直喻,日語諺語更傾向于隱喻和換喻這些間接含蓄的表達形式,從中不難看出日語諺語注重含蓄委婉的特征。
(二)對比法
對比法又稱對照法,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的一種修辭手法。具體將通過下例分析。
(7)花より団子(花不如丸子)。
(8)胡麻の遅蒔き小豆の早蒔き(芝麻晚播種,赤豆早播種)。
在對比法中,為了將A和B對比,經(jīng)常會用到“~不如~”句型,從邏輯上看是將二者對比,但實質(zhì)上是為了突出要表達的那一方。眾所周知,“花”雖然美麗但是不能食用,“丸子”雖然沒有美學價值,但是作為食物可以飽腹。“花”和“丸子”這兩個實物被放在一起對比,“外表光鮮的東西不如實用性強的東西”的思想就不言而喻了。例(8)雖然沒有用“~不如~”的句型,但是通過對比“芝麻晚播種”和“赤豆早播種”,很好地傳播了農(nóng)事知識。
除此之外,在用到對比法的諺語中,也有不少只是列舉兩個相反的事物,不直接做判斷,是非任由讀者來評判。舉例如下。
(9)話上手の聞き下手(會說但不會聽)。
(10)論語読みの論語知らず(讀論語而不知論語)。
(11)頭隠し尻隠さず(隱藏頭不隱藏尾)。
這些諺語都沒有直接說出警示意義,而是讓讀者去思考其中的內(nèi)涵。例(9)要表達“自己雖然很會說但是不擅長聽別人傾訴”的意思,通過這則諺語讀者意識到了這種行為的錯誤,自然會開始思考自己在滔滔不絕的同時也應(yīng)該去傾聽對方和體會對方的心情。例(10)告誡人們“只理解書本知識的人,是沒有實踐能力的人”,讀者在體會到“讀”和“不知”的差異后,自然會明白書本知識和實踐二者缺一不可。例(11)是說“試圖掩蓋部分錯誤和缺點是愚蠢的”,諺語本身沒有直接說出這層意思,但是它給讀者歸納總結(jié)了“最好去改正全部錯誤”這一思想。
可以看出,比起直接的對比,間接的對比更具說服力。為了說明這一點,此處還可以舉一個例子?!钢韦摔い苼yをわすれず」(治世時不要忘了亂世)這一諺語毫無疑問用的是直接對比修辭法,從字面上我們就很容易明白“即便處于太平盛世,也不要忘了居安思危”的警示意思。但是,這種直接的表達方式并沒有例(9)(10)(11)那樣有說服力。也就是說,不直接給事物下定論,好壞由讀者去評判的間接對比法更能使讀者信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日語諺語崇尚間接委婉的特征。
(三)夸張法
夸張法是指為了達到強調(diào)或滑稽的效果,而有意識地使用言過其實的詞語的一種修辭手段。在夸張修辭法的運用中,日語諺語有其自身特征。以下四例便可說明。
(12)娘一人に婿八人(一女八婿)。
(13)七度尋ねて人を疑え(問七遍后再懷疑人)。
(14)人生は一行の詩如し(人生像一行詩)。
(15)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一葉落知天下秋)。
我們可以通過對比分析中日諺語來更好地說明日語諺語中的夸張法。例(12)是說“雖然只有一個女兒但想成為女婿的人卻很多”,即“一家養(yǎng)女百家求”,“八人”這一夸張表達生動形象地刻畫了男女婚戀中粥多僧少的現(xiàn)實狀況。例(13)的意思是“私物丟了,先好好問問再懷疑人”。再來看漢語諺語,“百金買房,千金買鄰”“千丈麻繩終須有結(jié)”等,修辭手法雖然相同,但是漢語諺語中出現(xiàn)的是“百金”“千金”“千丈”等數(shù)量詞,日語諺語中則是“七”“八”等數(shù)量詞。漢語諺語中,“百”“千”“萬”等大數(shù)字作為夸張表達的手段經(jīng)常被使用,與此不同,日語諺語中出現(xiàn)的數(shù)字大都很小,夸張的程度不如前者高,在日語諺語中,“七次”幾乎成了次數(shù)多的代名詞。
夸張法除了將事物擴大有時也會將事物縮小,例(14)(15)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例(14)把漫漫人生縮小為一首詩,漢語諺語則說“人生如戲”,比起“戲”,“詩”這一表述顯得更細致入微。例(15)從表面看像夸張的手法,但仔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將“天下秋”濃縮成“一葉落”。
總而言之,在日語諺語中,夸張法這一修辭手法的程度并不高,并且,同擴大化的夸張相比,日語諺語傾向于縮小化的夸張,從這一點可以窺探出日語諺語纖細敏感的特征。
(四)省略法
省略是為了表達得簡捷,省去話中可以省去的字句,有不說可明白時的省略,也有扼要概括需要讀者自己領(lǐng)會其意的省略。日語諺語中,省略法經(jīng)常被使用,有時僅通過字面意思很難理解其中內(nèi)涵,簡練的表達也使得日語諺語具有含蓄委婉的特征。下面通過示例來分析。
(16)噂すれば影(一議論,影子)。
(17)蛇の道は蛇(蛇的道,蛇)。
(18)夜目 遠目 笠の內(nèi)(夜晚看,遠處看,斗笠下)。
(19)日笠 雨傘 月笠 日傘(太陽戴帽子 雨傘 月亮戴帽子 陽傘)。
(20)藪蛇(草叢、蛇)。
(21)泥縄(小偷、繩子)。
省略主要是主語的省略,主語雖然不明,但是讀者很容易理解是“誰怎樣”。事實上除了主語其他部分也可省略,日語諺語中的謂語部分就經(jīng)常被省略,其中“名詞+助詞”的句式很多,例(16)(17)就是代表。例(16)中完整的意思應(yīng)該是“一議論,影子就出現(xiàn)了”,類似漢語諺語“說曹操曹操到”,例(17)的全意是“蛇的道,蛇知道”,意識是某一領(lǐng)域只有內(nèi)部人員才會更了解情況,如果對諺語不了解,單從字面上很難理解其中意味。
有時只會列舉幾個名詞,以斷句的形式組成諺語,比如例(18)(19)。例(18)(19)分別表達了“月夜時、從遠處看時、窺看戴著斗笠的女性時,女性的容貌會比實際更美”以及“太陽戴了斗笠的話會下雨,出門要帶雨傘;月亮戴了斗笠的話會晴,出門要帶陽傘”的意思。這兩則諺語并未出現(xiàn)謂語,但是僅用幾個名詞就使得諺語充滿韻味,發(fā)人思考。
此外,有些諺語是從一句話中抽出個別詞凝練而成,如例(20)(21)。例(20)原句是“敲打了草叢,把蛇給引出來了”,例(21)原句是“抓到小偷后才開始搓繩子”,但諺語僅僅挑取了“草叢、蛇”“小偷、繩子”個別詞,告誡人們不要“做不必要的事情給自己找麻煩”,不要“在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才開始準備”。從這種極其簡練的表達方式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含蓄及豐富的想象力。
二、日語諺語的特征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將日語諺語的特征歸納如下。
(一)輕理性、重感性
日語諺語缺乏嚴密的推理和抽象的理論探究,傾向于感性認識。如比喻法中的例(3)“買賣是牛的涎水”,并沒有直接講道理“買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經(jīng)營”,而是用喻體“牛的涎水”情感化地傳達了中心思想。又如省略法中的例(21)“小偷、繩子”,從邏輯上看這兩個單詞是不能傳達“未雨綢繆”的警示意義的,但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日本人不難理解其中內(nèi)涵,可以說日語諺語體現(xiàn)出的這種強烈的感性色彩遠強于他國諺語。
(二)委婉含蓄
即在表達上不透徹,留余韻引人思考。日語諺語一般會避免陳鋪直述,追求回味,修辭手法中的比喻法、對比法、夸張法及省略法無一例外都達到了這種藝術(shù)效果。比喻法中的隱喻、換喻最能體現(xiàn)日語諺語的含蓄,如換喻法中的例(5)“作詩不如耕作田地”,如果直接說“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不如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諺語的本意雖然會一目了然,但是語言魅力會蕩然無存。此外,在夸張法的運用中,日語諺語出現(xiàn)的數(shù)字大都很小,夸張程度較低,比起擴大化的夸張,日語諺語更喜好縮小化的夸張。這些都體現(xiàn)了日語諺語委婉含蓄的特征。
(三)現(xiàn)實主義
日語諺語注重實物的描寫,通過具體的形象表達寓意。如對比法中的例7“花不如丸子”,“花”代表美的事物,“丸子”代表實用性強的事物,在眾多形象中,選取了非常生活化的“花”和“丸子”,充分體現(xiàn)了日語諺語忌浮夸、重生活實踐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除此之外,在運用到比喻法的諺語中,有很多以例(3)“買賣是牛的涎水”為代表的動物諺語和例(2)“生命如槿花上的露水”為代表的植物諺語,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動植物被運用到日語諺語中,使其充滿了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氣息。
三、結(jié)語
本文從比喻法、對比法、夸張法、省略法這四種修辭手法出發(fā),探究了日語諺語的語言特色,得出了日語諺語具有輕理性重感性、委婉含蓄、現(xiàn)實主義的特征。當然,日語諺語中運用到的修辭手法遠不止這幾種,這也是今后研究中應(yīng)該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阿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