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平 羅建蓉 錢金栿
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云南省昆蟲生物醫(yī)藥研發(fā)重點實驗室,云南 大理 671000
?
德國小蠊油脂成分的GC-MS分析
曹平羅建蓉*錢金栿
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云南省昆蟲生物醫(yī)藥研發(fā)重點實驗室,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德國小蠊油脂的化學成分,為其進一步研究提供實驗依據(jù)。方法:采用溶劑回流提取法提取德國小蠊中的脂溶性成分,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對德國小蠊油脂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結果:從德國小蠊油脂部位中共鑒定了55個成分,占峰面積的95.68%。主要為油酸(46.03%)、棕櫚酸(17.10%)、硬脂酸(5.50%)、棕櫚油酸(3.05%)。結論:德國小蠊油脂由多種化合物組成,其中以脂肪酸、酯、烷烴類為主。
【關鍵詞】德國小蠊;脂溶性成分;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
德國小蠊(Blattellagermanica)為昆蟲綱有翅亞綱蜚蠊目姬蠊科姬蠊屬昆蟲。德國小蠊作為藥用,歷史悠久,以干燥或新鮮全蟲入藥,具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水消腫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癥瘕積聚、小兒疳積、腳氣、水腫、疔瘡腫毒及蛇蟲咬傷[1-2]。近年來德國小蠊化學成分的研究甚少,實驗采用GC-MS聯(lián)用技術對其脂溶性化學組分及含量進行分析和測定,以期為德國小蠊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礎。
1儀器與試劑
1.1儀器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美國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
1.2材料德國小蠊樣品收集于云南大理,由大理大學楊自忠教授鑒定為德國小蠊(Blattellagermanica);甲醇、正己烷等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果
2.1樣品的制備將德國小蠊全蟲干燥,粉碎過40目篩,稱取3.21g,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濃縮至小體積,正己烷萃取3次,減壓濃縮干,得到正己烷提取物0.07g,備做GC-MS分析。
2.2GC-MS分析條件Agilent氣相色譜柱(HP-5MS,30m×250μm×0.25μm);載氣為高純氦氣;起始柱溫為60℃,程序升溫5℃/min至280℃,保持10min;進樣量0.4μl以分流比5∶1分流進樣;柱流量1.0ml/min。E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230℃,電離能量70eV,質量掃描范圍為m/z 12~550;采用NIST11.L標準譜庫進行檢索。
2.3分析與鑒定按上述實驗條件進樣,得到德國小蠊的脂溶性成分的總離子流圖,見圖1。所得各組分的質譜數(shù)據(jù)經(jīng)計算機檢索標準譜庫,各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分析結果見表1。
從德國小蠊脂溶性化學成分中共檢出76個峰,鑒定了55個化合物,已鑒定的成分占總峰面積的95.68%。由表1可知,德國小蠊油脂的化學成分豐富,其主要組分為油酸46.03%,棕櫚酸17.10%,硬脂酸5.50%,棕櫚油酸3.05%,7-己基二十二烷2.82%,異二十七烷2.53%。在已鑒定的組分中,酸類占73.21%,烷烴類占14.65%,酯類占4.4%,甾醇類占1.52%,醇類占0.96%,酮類占0.8%。此外還檢出少量的芳香化合物二苯胺和醛類化合物2-辛基、環(huán)丙烷辛醛,各占0.07%。
3討論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德國小蠊脂溶性化學成分主要為脂肪酸、酯、烷烴等類物質。實驗結果不同于邱文毅等報道的以C2~C5的揮發(fā)性酸和醇為主[3],樣品來源和提取方法的不同可能都是導致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德國小蠊油脂中油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肉豆蔻酸甲酯和棕櫚酸甲酯等脂肪酸甲酯、二十七碳烷和8-己基十五碳烷等直鏈和支鏈烷烴類化合物、棕櫚酸乙酯、鄰苯二甲酸異丁基辛酯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糖、調節(jié)血脂、降膽固醇和抗血栓等眾多功能[4]。研究表明,脂肪酸甲酯,尤其是十六烷酸甲酯能促進干細胞的增值[5]。德國小蠊來源于糞便和體表的引誘活性物質,是由多種烷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6]。棕櫚酸乙酯多應用于有機合成和香精香料中,通常在桂花、艾蒿等植物油中含量較高,赤芍所含的棕櫚酸乙酯具有潛在的護肝活性[7-8]。鄰苯二甲酸異丁基辛酯為楊桃酒主要的香氣成分之一[9]。亞硫酸丁基十二烷基酯、26-去甲膽甾醇-25-酮、2-(十八氧基)乙醇及檢出含量較少或未檢出的化學成分的活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通過對德國小蠊脂溶性化學成分的分析鑒定,為德國小蠊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致謝:大理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提供GC-MS測試。
參考文獻
[1] 蒙超衡. 廣西藥用昆蟲種類的研究[J]. 廣西科學, 1997, 4(3): 208- 212.
[2] 郭建軍, 檀軍, 張平. 貴州省藥用昆蟲名錄[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7(2): 51- 65.
[3] 邱文毅, 文平, 吳海磊. 德國小蠊蟲體揮發(fā)物成分分析[J].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14, 25(3): 235- 238.
[4] 林杰. 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其應用進展[J]. 廣東化工, 2013, 40(6): 92- 93.
[5] 張越華, 曾和平, 陳東風. 脂肪酸甲酯調控鼠骨髓間質干細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 分析化學, 2007, 35(10): 1400- 1404.
[6] 楊惠, 張金桐. 德國小蠊聚集信息素的組分及含量測定[J]. 寄生蟲與醫(yī)學昆蟲學報, 2004, 11(1): 42- 46.
[7] 姚曦, 岳永德, 湯鋒. 梁山慈竹揮發(fā)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評價[J]. 光譜實驗室, 2013, 30(5): 2344- 2350.
[8] 陸琳, 張萌, 王毅, 等. 赤芍中護肝活性物質的篩選與鑒定[J]. 中國中藥雜志, 2012, 37(5): 597- 600.
[9] 郭惜雅, 張麗玲, 黃鷺強. 固相微萃取—氣質聯(lián)用分析楊桃酒的主要香氣成分[J]. 農產(chǎn)品加工學刊, 2011, (5): 92- 94.
Analysis of the fat-soluble components inBlattellagermanicaby GC-MS
CAO PingLUO Jian-rong*QIAN Jin-fu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Dali University &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tomological Biopharmaceutical R&D, Dali Yun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atty oils in Blattella germanica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uses.Method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lvent refluxing extraction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by GC-MS. Result 55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ccounting for 95.68%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peaks.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Oleic Acid (46.03%), n-Hexadecanoic acid (17.10%), Octadecanoic acid (5.50%), Palmitoleic acid (3.05%). Conclusion Blattella germanica contains a variety of compounds mainly with fatty acids, esters and alkanes.
Key words:Blattella germanica; fat-soluble components; GC-MS
(收稿日期:2016.01.12)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6-0023-03
作者簡介:曹平,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天然藥物成分研究。通信作者:羅建蓉,女,副教授,主要從事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E-mail: ljrrong@sina.cn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重點基金項目(2012Z1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36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