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隨著2016年的到來,美國總統(tǒng)大選激烈廝殺的大幕也拉開了。
在美國,雖然在民主的外衣下看似人人都有問鼎總統(tǒng)寶座的機會,但在現(xiàn)實中,顯赫的家世無疑會為家族成員創(chuàng)造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這些大家族的后裔的確憑借龐大的家族勢力,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攬奪壟斷性資源,輕輕松松成為了政壇關系戶。
但利用關系輕易打造仕途的情況也并不是只出現(xiàn)在美國政壇。即使是在相對重視避嫌的歐洲,領導人姓氏隔代重復或是政要親友圈高度重合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這些政要后代也并非都是靠著上一代的祖蔭才取得今日的地位,這中間隱姓埋名憑實力上位的也大有人在。
靠家族蔭蔽的大有人在
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因罪犯來自比利時,而讓比利時現(xiàn)任首相、現(xiàn)年40歲的夏爾·米歇爾出鏡率猛增。這位近年來唯一任期內遭遇國內恐怖警戒達到最高級的首相還是多項“之最”紀錄的保持者。他是比利時史上最年輕的首相,16歲就開始政治生涯的米歇爾,早在18歲就成功當選了省議員,25歲坐上部長之位也是打破了比利時歷史。
除了自己對政治舞臺的濃厚興趣,這些榮耀還都離不開他曾任比利時副首相、外交部長及歐盟發(fā)展與對外援助委員的父親路易·米歇爾,后者現(xiàn)為歐洲議會議員。如果沒有這樣資深的政壇常青樹老爸的庇護栽培,從小便跟著父親外出參加競選積累一線地方經驗,這位法律系畢業(yè)生的人生可能也會是像大多數(shù)人那樣劃出平凡的軌跡——隨大流畢業(yè)后當個本地律師,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盼加薪等退休。
同米歇爾仕途由父親一手鋪路搭橋一樣,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的現(xiàn)任黨魁、2017年法國總統(tǒng)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同樣也是標配“接棒”式繼承家業(yè)。
創(chuàng)始人讓-瑪麗·勒龐曾是2002年法國大選的總統(tǒng)候選人,甚至憑借激烈排外主義在首輪中過關。后因年事已高且處事極端不及女兒“圓滑”而退下一線,將黨主席之位傳至女兒手中。
筆者曾在法國議會偶遇勒龐父女二人,眼見兩人形同陌路彼此互不理睬。政見有出入的父女倆因搶奪黨內權威甚至拿姓氏勒龐開刀:本以勒龐——這一象征了極端排外的姓氏為榮的接班人居然公開威脅要隨夫姓而終結父親的勒龐“王朝”。最終女兒在內訌中完勝成為黨內真正的實權掌控者,跳出父親的操控陰影逆襲成為了法國第三大黨的真正當家。
再以等級制度向來森嚴甚至是至今尚存的英國為例,“關系社會網(wǎng)”經過世代編織沿襲如今已滲透入精英選拔的各層縫隙。與美國不同,英國受認可的權勢二代,還包括那些繼承有頭銜的“貴族后裔”。
連任成功的保守黨籍英國首相卡梅倫,雖然其上位史沒少受選民挑刺,但這個早早踏入政圈翻滾的政治達人,他的人脈卻是無懈可擊。據(jù)史學家考證,卡梅倫具有純正皇室血統(tǒng)。
富商家庭出生也讓卡梅倫在同齡人擠去上公學時就早早脫離大部隊,與其他精英后代就讀費用高昂的頂尖私校。理所當然地,名校效應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結交到同樣具有深厚背景的名流后代校友、朋友、配偶。
卡梅倫的副手、英國財相喬治·奧斯本也同樣家世顯赫。這位男爵爵位繼承人是他的牛津校友,后來又成了前保守黨部長、擁有爵位的大衛(wèi)·豪威爾的女婿。同卡梅倫妻子為貴族后代一樣,奧斯本的妻子弗朗西斯也是王室之后。這兩位還同另一位家庭背景非凡的牛津校友,倫敦市長(未來首相競選人之一)鮑里斯·約翰遜私交甚密。
對于權貴后代交織密集的人脈網(wǎng)絡,難怪英國同行屢屢自嘲“貴圈真小”。
賣力勤奮的“拼二代”
歐洲的權貴二代成功是否真的都靠姓氏刷臉?
德國綠黨創(chuàng)始人、前歐洲議會議員弗蘭克·施瓦爾巴-霍斯是布魯塞爾頗有名氣的“社交狂人”,人稱歐盟圈“搭線王”??恐鴰资攴e累的龐大人際關系網(wǎng)絡,他出版了一本實為“游說歐盟黃頁”的《布魯塞爾通訊錄》。
對歐洲各國政界官員政客關系網(wǎng)絡可謂了如指掌的弗蘭克向本報分析說:“答案是‘對,也是‘不對?!备陨蠋孜豢克⑿帐稀⒈尘俺晒Τ龅烙邢嗤洑v的歐洲政客官員也大有人在,但令他們真正出彩的卻是自己數(shù)年如一日的堅持努力及自我人格魅力。
例如前法國總統(tǒng)候選人、社會黨第一書記,連續(xù)14年擔任法國里爾市長的瑪?shù)倌取W布里就是前歐委會主席、任密特朗總統(tǒng)內閣財長的雅克·德洛爾的女兒。再比如,意大利政客芭芭拉·斯皮內利是歐洲聯(lián)邦主義者、享有“歐盟之父”之稱的政治家阿爾提艾羅·斯皮內利的女兒。
像奧布里、斯皮內利這樣出身政治世家的“官二代”的確因父親的崇高地位早期受到黨內元老的重視。但要想在男性主導的政壇官場自由走出自己的理想之路,除了家境、學歷、經驗、人脈、閱歷,這些女“官二代”能殺出重圍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極高的心智水平,以及極具自身特色的人格魅力。
再說回卡梅倫的校友、被譽為“天才”的約翰遜,翻開約翰遜這類擁有專業(yè)特長權貴二代的履歷,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橫溢、獨具一格。出生美國紐約的約翰遜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及暢銷書作家,所著的《丘吉爾自傳》更是各大主流媒體評為最不可錯過的圖書之一。
為了更好地“效忠”服務英國民眾,英美雙重國籍的倫敦市長主動提出愿意放棄美國國籍。不可否認的是他擔任倫敦市長期間對整個城市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影響。
除了積極籌劃零污染綠色公交系統(tǒng),他每天戴頭盔蹬自行車的熱血場面更是點燃了不少倫敦人的環(huán)保熱情。在倫敦日益國際化繁榮發(fā)展面前,市民們也早已忽略了他們“帶頭瘋”的市長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名流之后。似乎只要工作出色,什么出生背景都不重要。
有些人將顯赫出身隱藏起來
在歐洲政壇,因各種因素不愿宣張自己顯赫出身的“隱”二代、三代同樣存在,他們的成功與家庭背景鮮有直接聯(lián)系。
德國社會黨籍歐洲議會議員雅各布·馮·魏茨澤克就是一名標準低調的智庫經濟學家,這位歐元債券的最早提出者很少對外談及自己的家庭成員,但他卻來自德國一大世家——馮·魏茨澤克家族。
他的父親恩斯特·烏爾里希是德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政治家;爺爺卡爾·弗雷德里希是德國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執(zhí)行德國核研究;家中長輩還包括德國海軍軍官、外交家和政治家,先后擔任過納粹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及駐教廷大使的曾祖父恩斯特·海因里希。他還是德國基民黨(目前執(zhí)政)籍前總統(tǒng)理查德·馮·魏茨澤克的侄孫。
這個起源于18世紀的日耳曼大家族在德國聲名顯赫,但他在美國麻省理工求學、進修期間倒是短暫失去了家族耀眼光芒的輻射,一切關注目光都只沖著他的經濟學研究領域成果而來。
弗蘭克·施瓦爾巴-霍斯向筆者介紹,歐洲議會幕僚長斯特凡·普菲茨納的外祖父乃希特勒前一任德國總理,這個內幕卻很少有歐洲人甚至德國同僚知曉。雖出身顯貴,但普菲茨納的晉升卻和自己的家庭背景沒有多大關系。
再比如連續(xù)多年被評選為“最受歐洲人愛戴議員(之一)”的愛沙尼亞籍議員英德瑞克·塔蘭德,隨和、開朗、風趣幽默,甚至愛耍寶的塔蘭德是愛沙尼亞前總理的愛子,但在這位與民眾打成一片、愛好打抱不平正義感十足的活力政客身上卻絲毫找不到“官二代”的架子。
歐洲有不少不靠“拼爹”而自己走上權力頂峰的不炫耀政商后代,也不缺出身貧寒卻憑借自身奮斗一路打拼而來的“草根”領導人,現(xiàn)任歐委會主席盧森堡人容克、前德國總理施羅德、前意大利總理及歐委會主席普羅迪都屬貧民勤勉成才的典型案例。
在弗蘭克看來,從整個歐洲范圍而言,出身名門的后人中,有人的確依賴家族影響力和社會關系網(wǎng)僅靠拼對姓氏就能拉夠支持票;也有人頭頂望族光環(huán)的同時后天依舊兢兢業(yè)業(yè),兩組優(yōu)勢相結合終助力自身發(fā)展;另外也有人刻意淡化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選擇做一名普通的“隱二代”,與一般人在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公平競爭。
換言之,有人因為家庭背景登上權力之峰,有人的背景只是推了自己一把向前沖,而也有人根本沒有利用家世這項“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