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才
我有一個朋友,只要別人說點什么,他好像都已經(jīng)知道在前,露出一種不屑的神態(tài),常掛著句口頭話:“無非如此……”意思是說,這玩意兒沒什么了不起,沒別的,不外乎就是這些。
本來別人想繼續(xù)把話說完,但這樣一“窒”,便不想再說了。有一次,這個說“無非”的朋友過后突然想起還得弄清別人說的某個問題,便反過來追問,而說話的人已經(jīng)索然無趣了:“別說了,無非如此。我也忘記了……”
“無非”,查語義,意思是:“不外乎;沒別的?!比绻迷诳隙ㄅ袛嗌?,如說“這個鑰匙無非掉到洞里”“這件事情無非是誰干的”,這是無可厚非的。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里寫道:“那朱紫半期,只不過呼朋引黨;這經(jīng)綸滿腹,也無非報怨施恩?!泵┒艿摹蹲右埂酚芯洌骸拔医榻B尚仲禮到益中去,也無非想和他合作?!钡?,如果在與人交往中,以一種滿不在乎的口吻和語氣對別人的講話進行評價,就不敢恭維了。譬如說:“他無非就那三板斧功夫”,“無非就那么回事”,等等。
之所以會這樣說“無非”,細數(shù)起來,一是“無非”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別人說的東西都超不過自己的水平;二是“無非”認為別人說的東西很簡單,不值得細品耐聽;三是“無非”認為生活太平淡世事太無味,所以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一切都覺得不以為然……
其實,“無非”,是人為地自我設(shè)置的與別人交往的一道障礙。世界上的事物總是生動豐富、變化萬千的。即使地位水平、學(xué)歷經(jīng)歷、年齡閱歷比別人高強,但術(shù)業(yè)有專攻、學(xué)問有各長,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經(jīng)歷和知識,因此,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這個師,就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只要能從其中得到啟悟,同樣可以稱“師”。虛心多聽,同樣對自己有幫助。怎么能自覺高明便拒之門外?另外,事物的簡單和復(fù)雜是辯證的,復(fù)雜寓于簡單之中,簡單常常包含復(fù)雜??慈颂魮?dān)不吃力,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別小看一些平民凡人說的雞啄細米的小事情,譬如家長里短、養(yǎng)兒孝老、求醫(yī)問藥乃至家居維修等等,那里常常蘊涵著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故事,都有其不同的道道。說不定這些交流會幫助你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省去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都值得細品耐聽。至于說到對任何事情都不以為然,那就得檢討一下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了,是不是對社會生活變得冷漠無情,對世事萬物看得平淡無趣?要是一切都覺得“無非如此”,麻木不仁,那不很悲哀嗎?
聰明人總是時時處處開辟和別人交流的渠道,用來充實自己,豐滿自己。愚蠢者則總是有意無意地堵塞和別人交往的通道。而這些隨口而出并習(xí)以為常的口頭語,常常會讓人失掉很多很好的學(xué)習(xí)機會。
類似的慣用口頭語還有不少。譬如“我早知道”。盡管可能要聽的東西早已知道,但多聽聽又何妨?說不定這次聽的是另一個版本,或者會增添不少新的內(nèi)容。這么一堵,不把很多豐富的東西舍棄掉了?又譬如:對人家的問候,好用反問句。人家問:“身體好吧?”答:“誰說我不好?”人家問:“最近忙嗎?”答:“忙不忙又怎么的?”話不投機半句多,下面還會有戲嗎?
看來,平時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語絕不可輕視。改一下這些不恭的口頭語,會和別人交往帶來便利。又何樂不為呢?
(寧靜姿涵摘自《廣州日報》201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