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禾
一面陡峭的懸崖,也許是從地面到天空最短的距離。系上結實的繩索,穿上輕便、靈巧而易于吸附巖石的特制鞋,帶上大大小小的釘子、鉤子、鐵索,用身體和四肢與地心引力抗爭,與突然滑下的巨大心理恐懼抗爭,一次次重新找到支點和向天空攀爬的勇氣,直到腳踩大山,置身云里。
?小兒子Jonathan在客廳吊起一根繩子練習攀爬大兒子Cameron在德國Frankenjura地區(qū)攀巖的影像。
維也納女攝影師Claudia Ziegler將這些攀巖者稱為“野人”。遠古人類被獵食者或敵人逼到崖底,只能向上攀登求生,或者在斷崖邊僥幸縱身一躍,從而成就了攀巖這項運動。而如今,人們?yōu)榱颂魬?zhàn)而攀登。“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打破的邊界,要么是新的攀登路線,要么是內心的障礙。他們有種現(xiàn)代人所普遍缺乏的勇氣,所以我覺得他們是‘野人?!盋laudia對《博客天下》說。
從6歲起,她就為這項運動著迷,21歲后她決定成為一名專職的攀巖運動攝影師,走遍世界各地去尋找心目中勇敢的攀巖家。
Claudia自身也是一名攀巖愛好者,在她看來,貼在懸崖峭壁上的影像并不能完整地展現(xiàn)“野人”們的勇氣—那只是他們行為的一部分,無論此刻他們是否正在從事這項運動。為此,她至少花4天的時間與每一位拍攝對象朝夕相處,觀察他們比賽、訓練,也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
Frankenjura是德國的攀巖勝地,其崖壁壯麗無比、艱險叢生,只有訓練有素的攀巖者才能征服
在德國,Claudia找到了“世界上最天才的年輕攀巖家”,Cameron H?rst和Jonathan H?rst兩兄弟。
“他們一家真正將生命獻給了運動和挑戰(zhàn)?!盋laudia說。男孩們的父親年輕時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攀巖家,并出版了一本攀巖訓練手冊,母親則是一個優(yōu)秀的高爾夫職業(yè)球手。兩兄弟從小就在地下室舉杠鈴,在客廳天花板上吊一根繩索爬上爬下,練就強壯的體格和靈活的身段。
他們家的地下室其實就是一個健身房兼室內攀巖館,車庫里掛了滿滿一墻五顏六色的攀巖裝備,那是男孩們從小的“玩具”。再長大一些,他們就去更廣闊的自然界,挑戰(zhàn)真正的艱難險阻。
孩子們在打橄欖球,身著2號球衣的是隊長Cameron
但攀巖并非生活的全部。他們仍有無窮的勇氣、精力和熱情揮灑在別處,比如餐桌上的談笑、橄欖球場上的奔跑,以及Jonathan房間里一堆五顏六色的毛絨小熊—成為一名巖壁上的“戰(zhàn)士”,并不意味著他就拋棄了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