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任慧媛
?
本來生活:扎實成長的煩惱
文 | 本刊記者任慧媛
倉儲和供應鏈標準,是考驗生鮮電商實力的命門。值得肯定的是,本來生活目前在商品標準化、倉儲方式、冷鏈物流體系架構、自建安全檢測等方面都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
本來生活用一個橙子叩開了市場的大門,并由此脫穎而出。但這并不代表從此就可以在這片生鮮藍海里盡情搖擺。
三年多的成長,本來生活不斷試錯、改進,但總有一些繞不開的問題。
正如本來生活副總裁戴山輝所說,“跌過不少跟頭?!?/p>
而本來生活面對的正是所有生鮮電商都需要正視的問題:把控品質(zhì)、控制損耗,倉儲和配送必須適應生鮮產(chǎn)品保鮮、易碎等問題。
由于生長過程中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生鮮產(chǎn)品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再加上品種多樣,所以生鮮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并不好把控,并不能像工業(yè)產(chǎn)品進行標準化的生產(chǎn)銷售。生鮮產(chǎn)品隨時在進行著快速的質(zhì)量動態(tài)變化,比如腐爛、破碎、污染等,這對電商的倉儲和配送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據(jù)透露,本來生活的個別商品的毛利率高達40%,但因為生鮮商品難以保存,運輸耗損大(損耗率達20%),以至于凈利潤率大大被削減。同時,如果用戶需求的配送量少,客單價則會變低,若低于200元,扣除產(chǎn)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損耗后,基本沒有利潤。
事實上,生鮮電商面臨的門檻的很高,而且不止一重。
對此,戴山輝坦言,作為生鮮電商,最常提到非標準化和物流難的問題,冷鏈物流成本高,但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成本的絕對成本和非標準化的天然屬性改變不了,只能做一些成本上的優(yōu)化。
“品質(zhì)是生鮮的靈魂,只有實現(xiàn)全程的冷鏈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生鮮產(chǎn)品的品質(zhì)?!贝魃捷x告訴記者,本來生活初期時退貨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像草莓、香蕉一類的易腐水果,保存難度非常大,而且要嚴格把握成熟度,一旦過度便極易腐爛,成熟度不夠又會影響口感。在付出巨大成本之后,本來生活才慢慢開始了解生鮮的特性。
倉儲和供應鏈標準,是考驗生鮮電商實力的命門。值得肯定的是,本來生活目前在商品標準化、倉儲方式、冷鏈物流體系架構、自建安全檢測等方面都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
依托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個城市自建的3~4萬多平方米的冷凍庫、冷藏庫和常溫庫,以及微特派的末端冷鏈配送網(wǎng)絡,實現(xiàn)了全程冷鏈。微特派已經(jīng)覆蓋北京、廣東、上海、天津、湖北等地。“運營3年多以來,我們的庫存量(SKU)達到5000多個,其中生鮮品類大約占10%,銷量大約占60%?!贝魃捷x告訴記者,“去年成交額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3倍多。” 戴山輝稱。
生鮮服務O2O是網(wǎng)絡巨頭們的又一新戰(zhàn)場,從亞馬遜、谷歌到阿里、京東、百度、順豐等紛紛涉足。在深耕生鮮電商三年后,去年5月份,本來生活也開始進軍生鮮O2O——本來便利。
在戴山輝看來,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即時、碎片化和場景化的需求在增多,而生鮮O2O能快速響應消費者的即時、碎片化和場景化的需求。這也正是生鮮O2O與B2C業(yè)務的不同之處。
戴山輝告訴記者,目前本來便利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與便利店合作,一種是自建微倉。北京大約有300家合作便利店和社區(qū)超市,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各有200多家左右,全國共有1000多家合作商家。
在北京、廣州和深圳,本來便利主要與便利店合作,便利店須具備一定的倉儲能力和配送能力。本來便利向便利店供貨,線上接單之后,由便利店進行配送,便利店可賺取15%~20%的商品毛利。
本來便利在上海的模式是自建微倉,即在各個區(qū)域建立小型倉庫。倉庫或為小型冷庫、或為較大的冷藏箱,以確保產(chǎn)品品質(zhì)。消費者下單后,通過與常規(guī)快遞合作來完成末端配送。
“兩種模式的覆蓋范圍均為2~3公里,基本能在1小時以內(nèi)送達。與傳統(tǒng)B2C配送相比,O2O的最大優(yōu)勢是突破了冷鏈物流配送的難點,這或許是生鮮電商末端配送的最佳解決方案?!贝魃捷x說,B2C業(yè)務往往需要6~12小時才能配送,冷鏈控制就成為難題。而在O2O模式下,倉庫建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配送時間與消費者去大賣場或者超市的時間相近,因此冷鏈要求不高。
如果說本來生活B2C業(yè)務是一種困頓中的摸索,那么本來便利O2O模式也可以說是另辟蹊徑的突圍。但不得不說的是,2015年的生鮮O2O死亡名單又是所有生鮮電商無法逃避的事實。
雖然整個生鮮電商目前只占社會零售品總額的1%,但生鮮電商的市場競爭卻已變得火熱,資金雄厚的1號店,物流發(fā)達的順豐優(yōu)選,上海還有天天果園與多雅生活網(wǎng)、多雅農(nóng)莊等。
顯然,本來生活垂直B2C的空間正在受到擠壓。預計未來,這個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要想成為巨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鮮電商是一個投資巨大、回報緩慢的行業(yè),要做好,門檻非常高。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線下實體的超市生鮮也并非無動于衷,比如華潤旗下蘇果超市生鮮板塊正在從聯(lián)營向自營轉型,并開始加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的改造建設,目前7000平方米的冷鏈物流倉已經(jīng)改造完畢投入使用。每天生鮮配送量達到250噸,可以滿足南京周邊100公里內(nèi)大中型門店的生鮮供應。
事實上,生鮮電商不同于消費者習慣的菜市場、超市,可以對商品有直觀的感受并且進行挑選,很容易產(chǎn)生商品送到之后顧客覺得不滿意的情況,使消費者失去對電商的信任。
針對消費者不選擇生鮮電商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天貓曾做過一項調(diào)查,結果得出的理由有三點:擔心物流時間過長、擔心商品不新鮮、不衛(wèi)生以及不能進行挑選。也就是說,目前大多數(shù)消費者還是習慣在線下購買生鮮商品,以看見實物為準,所以在引導消費者轉變習慣方面生鮮電商們也仍然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在食品安全、口感、新鮮等特殊的要求下,誰能推出更好的服務及體驗,無疑將為未來的成功贏得更多籌碼。對此,戴山輝表示,“生鮮電商從來不以模式取勝,關鍵在于服務和細節(jié)。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是本來生活一直堅持的原則。”
擴張是需要資本支持的跑馬圈地運動。對于未來,本來生活將會進行持續(xù)的投入,短期內(nèi)仍無盈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