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鈺
摘 要:本文針對運用中C70c型焦炭運輸專用敞車車體外漲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應對這一故障的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C70c;車體;外漲;調(diào)查;建議
C70c敞車是由南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研制,專為運輸焦炭設計于2009年開始制造。它與通用C70型敞車的外觀區(qū)別是取消了中立門,增加了車內(nèi)高與車內(nèi)長。近日,有26輛C70c車因車體外漲原因在太原北車輛段榆次站修所扣修,施修期間,我們對此進行了調(diào)研。
1 基本情況
榆次站修線內(nèi)共停留C70c型外漲敞車26輛?;竟收蠟檐圀w一側外漲及上側梁旁彎。嚴重的車輛上側梁一側旁彎達200mm,已超過車輛上部限界,容易碰撞信號機等線路兩側固定設施。而且,由于一側外漲,造成車輛在運輸中一直處于偏載狀態(tài),影響車輛運行品質(zhì),易加劇轉向架、輪對的磨耗。
現(xiàn)場C70c型敞車體故障情況有如下特點:
1.1 基本為當時連掛狀態(tài)下的一側外漲。
當時故障車輛的主要情況是上側梁向外旁彎和側柱外漲,而且從入線26輛車的連掛情況看,是同一側外漲比較嚴重(施修線路為南北向則故障一側在東側,只有兩輛車外漲在西側)。
1.2 上側梁并不完全呈弧形彎曲,硬折變形情況明顯。
從上側梁的彎曲形式看,外漲的上側梁并不是全部呈弧形彎曲,其中有10輛的上側梁有顯的硬折變形,外漲嚴重車輛上這種硬折變形情況明顯,進到車內(nèi)看,旁彎上側梁的硬折變形處有明顯磕碰痕跡,最多一車上側梁上有6處。
1.3 故障車主要是中部6、8位側柱或5、7位側柱外漲嚴重,對應的上側梁部位向外旁彎最大可達200mm。
2 原因分析
通過對現(xiàn)車故障情況分析,及與通用C70型車結構對比,認為故障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2.1 結構原因。
2.1.1 車輛參數(shù)對比。
C70c、C70型車同為70噸級敞車,裝用相同的轉向架、輪對和車鉤緩沖裝置。車輛載重也相同,但因目標裝載貨物的體積不同,兩車的全長、車內(nèi)高、側柱間距等均不同,具體參照表2-1。
從表2-1數(shù)據(jù)可知,兩車型相比,裝用相同軸重的輪對,載重相等,自重相同,但容積增加,C70c車比C70車高且長。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車輛裝載貨物后的總重量除以軸數(shù)不超過軸重,只有降低大容積的C70c型敞車的自重,才能實現(xiàn)。由此推斷,C70c型車部分梁、柱的厚度要比C70型車小,據(jù)此,我們重點對兩種車的側柱、側柱連鐵、上側梁的材料情況進行了對比,詳見表2-2。
從表2-2中可以看出,兩種車的側柱、上側梁、側柱連鐵的規(guī)格均不同,C70c型車側柱、側梁及連鐵的寬度、厚度均比C70型車尺寸變小,雖實現(xiàn)了增大容積降低自重的目的,但卻同時造成側柱、側梁在運用中抗擠壓、外漲能力降低,再遇上機械化卸車作業(yè)過程中的蠻干、碰撞,上側梁產(chǎn)生彎曲、側柱外漲的可能性就增加。
2.1.2 側柱、側柱連鐵的中心矩及連接方式對比。
2.1.2.1 側柱中心距不同。
C70c型車與C70車側柱數(shù)量相同,但側柱中心距不同,C70c型車兩側柱中心矩為2120mm,C70型車的兩側柱中心矩為1835mm,前者間距加大。
在側柱中心距增加的情況下,上側梁卻使用了表2-2中所述的100×100×4(mm)方鋼管,其抗沖擊、抗壓能力就較低,再遇上裝卸過程中的碰撞,變形就是必然。
2.1.2.2 側柱連鐵數(shù)量、連接方式對比。
C70型車全車采用四根側柱連鐵,一側為兩根,從角柱到中門處側柱整體一根,在車體內(nèi)側與3根側柱及角柱焊接連在一起。
C70c型車體為無中立門結構,采用兩根寬度不同的側柱連鐵,兩側柱連鐵及上側梁間距約為610mm,全部采用分段連接方式,嵌在兩側柱間,或搭接在端柱與側柱上,焊接后整體承載貨物向外的力。
C70c型車雖使用了兩根側柱連鐵,但其與C70型車相比:一是型鋼尺寸??;二是采用側柱間分段連接方式,側柱連鐵的整體連接性能下降,那么相對于側墻來說,其抗擠壓、抗外漲能力就下降。相同規(guī)格下,冷彎曲面帽型鋼比普通冷彎帽型鋼抗彎能力更強。
2.2 裝卸原因。
故障車基本為一側外漲,且部分旁彎的上側梁上有明顯的碰撞變形的硬折,結合C70c型車在實際運用中基本為整列編組、定區(qū)間運行。
因此可以推斷,一是在機械裝卸貨物時,由于總是一側裝卸,該側墻受力頻繁,甚至經(jīng)常碰撞。二是該車設計較常用敞車車體高,在裝卸不規(guī)范的情況下,造成裝載機或挖掘機對車體的碰撞,這些就極有可能造成這樣的故障。
3 本次施修方法
本次因外漲施修的車輛,主要采用熱調(diào)的方法。即先加熱受力點,主要是加熱側柱兩側內(nèi)背柱上平面部位,側柱兩側腰帶上面部位,加熱側梁距側柱兩側200mm部位處以及上側梁相應部位。使應力釋放后再使用導鏈和絲紐等工具向內(nèi)拉上側梁,在外力作用下使變形部位復原,待自然冷卻后去除導鏈和絲紐等工具,使上側梁取直,側柱外漲消除,空車狀態(tài)下,基本達到段修限度要求。
4 建議
這26輛外漲車輛經(jīng)此次調(diào)修后,雖可以投入使用,但是否能不再外漲還不能確定。而且,現(xiàn)在車輛工廠還在制造此型車,如果不能很好解決此類問題,將來或許會有大量的C70c型車因外漲而扣車整修。另外,上側梁調(diào)修部位大部分變形,橫向有折皺,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裂紋源(見圖4-1),因此,我們認為當前急需解決好如下幾方面:
加強貨物機械裝卸過程中的管理,減少對側墻、上側梁的碰撞,尤其是使用挖掘機、裝載機時,不得直接碰撞上側梁。
應對C70c型車的車體部分設計重新核定,在滿足設計指標的情況下,應充分考慮車輛實際裝卸特點,增強車體抗外漲能力,在未出廠的新造車上進行必要改造和補強,從源頭減少車體外漲發(fā)生的可能?,F(xiàn)提兩條建議:
①增加上側梁方鋼管的厚度。從發(fā)生的故障分析,主要集中在上側梁抗碰撞能力較弱,不能滿足當前焦炭裝卸過程中的碰撞。在規(guī)范裝卸作業(yè)的同時,須提高上側梁的抗彎、抗碰撞能力。
②側柱可采用異形結構間隔使用,在車輛兩側間隔、相對使用C70型車的冷彎曲面帽型鋼,來增強側墻的整體抗外漲能力。尤其是中部5、7位側柱或者6、8位側柱,可采用冷彎曲面帽型鋼,也可增加其厚度。
針對已投入使用的C70c型車,研究一種合適的補強方法,進行適當?shù)难a強,當前這種熱調(diào)的施修方法,并不能徹底解決外漲問題,運用一段時間后,故障可能重新發(fā)生,需從根源解決此問題?,F(xiàn)運行的部分車,今年就要進行第一個段修,希能在段修時對其進行局部補強或改造,以滿足車輛運輸需求?,F(xiàn)提兩條補強建議:
①對上側梁進行補強。譬如,根據(jù)上側梁的規(guī)格制作槽形壓型鋼,蓋在上側梁上后下部焊固,提高上側梁的抗彎能力,型鋼厚度應根據(jù)抗彎能力需求及車輛自重等綜合測算。
②對中部5、7位側柱或者6、8位側柱根部進行補強??梢越梃b圖4-2部分C62BK側柱下部及上部焊加強筋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北京交通大學.南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載重70t級焦炭運輸專用敞車車體結構疲勞壽命分析報告[R].2008.
[2]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南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70t級焦炭運輸專用敞車車體靜強度試驗報告[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