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少勇
日光溫室栽培茄子產量高,效益好,是綏中縣設施蔬菜主栽品種。由于自根茄子重茬栽培黃萎病嚴重,生產上應用托魯巴母為砧木嫁接可以達到根治黃萎病的目的,還能防治根結線蟲的危害。另外應用多頭嫁接技術,還能降低進口種子成本。
1 育苗設施
綏中地區(qū)的溫室茄子定植時間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育苗時間正趕上炎熱的夏季,育苗需要在能降溫的聯體智能溫室或跨度高度較大的冷棚內進行,且設施內必須有架床。
2 育苗基質的準備和穴盤
育苗基質配方以蛭石∶珍珠巖∶草炭土按1∶1∶3比例。穴盤規(guī)格有平盤、118孔、105孔、98孔、72孔、50孔等,根據實據需要選擇。為作業(yè)方便,穴盤多選擇長54厘米,寬27厘米。
3 托魯巴母砧木的培育
按照預定的秧苗出圃日期倒推70~80天播種托魯巴母。砧木種子先用清水浸種24小時,然后在恒溫箱內30℃催芽4~5天,當種子80%露白后即可播種于平盤內。每盤用種量以干種子計算在2.5克左右,平盤內鋪基質,厚度2厘米,先預潤濕再播種,然后再覆蓋1厘米厚珍珠巖,均勻噴水后覆白地膜保濕。白天棚室外用遮陽網防止高溫,白天溫度不超過30℃,夜間溫度20℃左右,3~4天苗出齊后去掉地膜,溫度開始降到28℃以下,適當噴水,防止徒長。20~25天即可移栽于50孔或72孔穴盤內,育苗期間均衡供應肥水,35~40天即可嫁接。
4 接穗播種
嫁接前25天左右播種接穗種子,即在砧木播種后10~15天,一般進口包衣種子可以直播,未包衣種子需用藥劑浸種或溫湯浸種,溫湯浸種方法是將種子用55℃溫水在不斷攪拌的前提下保持水溫,浸種30分鐘。在98孔或72孔穴盤每孔一粒種子,種子上面先覆蓋0.8厘米厚的基質,再覆蓋0.2厘米厚的珍珠巖,噴透水,覆蓋白地膜,在25~30℃下培養(yǎng)5~7天齊苗。及時去掉地膜,溫度降至28℃左右,培養(yǎng)20天,長到三葉一心即可嫁接。
5 嫁接
嫁接前要做好全方位消毒工作,地面與架床用300~500倍高錳酸鉀消毒,嫁接工人的手腳和嫁接工具用800倍高錳酸鉀消毒。
5.1 砧木預處理
將托魯巴母砧木苗盤澆透水,嫁接前架床上方用內外遮陽網雙層覆蓋,保持棚室內溫度在25~28℃,然后剪掉托魯巴母苗所有葉片,留干10厘米高去掉砧木頭部。
5.2 接穗預處理
茄子接穗在子葉以上0.5厘米處剪取生長點。如果在育苗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帶子葉的茄根繼續(xù)培養(yǎng)15~20天,待發(fā)生新生長點后,可繼續(xù)再采接穗。
5.3 嫁接方法
用嫁接刀片在砧木斷面中間部位縱深向下切深度為1厘米左右的切口。接穗的大小應保持一致,以保證以后苗齊,高度在5~8厘米,在莖的下端切楔形口,切口長度不小于0.5厘米。由于砧木與接穗粗細不一致,所以嫁接時把接穗要砧木的一側對齊,插入砧木切口,用嫁接夾固定好。接完一盤苗刀具消毒一次。嫁接好一盤苗后,立即放到架床上,用白地膜蓋嚴。整套嫁接過程采用流水線式管理,6~8人一組,各司其職,利于提高嫁接效率。
6 多頭嫁接
為節(jié)省種子,充分利用資源,斷頭后的接穗,可再培養(yǎng)15~20天,第二次采接穗。效果好時每株可采兩個接穗,如果育苗時間允許,還可再培養(yǎng)15天可做到第三次采頭。多次采頭的育苗盤需72孔或50孔的穴盤育苗。有些育苗工廠采用自根苗移栽地下多次采頭的做法不可取,這種方法的弊端一是接穗容易過大,嫁接苗不好管理,二是移栽地下容易感染黃萎病,失去嫁接意義。
7 嫁接后管理
7.1 溫濕度及光照管理
嫁接后保持棚室內外雙層遮陽網遮陰,室內超過30℃開啟濕簾,打開風機降溫,前三天苗床內保持90%以上的濕度,6~7天待嫁接苗完全成活后,逐漸去掉地膜和內外遮陽網,正常管理。
7.2 水肥管理
嫁接后一般三天內不澆水,三天后視干濕程度適當補水,6~7天撤地膜后視干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注意澆水一定要均勻,苗床四周有容易干的地方,要隨時補水。嫁接第10天以后,結合防病蟲補充海法魔粒壯葉面肥2~3次。
7.3 株形調控
由于苗床密度較大,容易徒長,秧苗完全恢復生長后,保持基質見干見濕,并適當控水,苗高達到20厘米時,及時噴國光助壯素或葉綠體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控制旺長。管理上盡量把濕度降至最低,盡量不開濕簾,最好用通自然風的方法降低棚室的溫度。
8 病蟲害防治
8.1 苗期主要病害藥劑防治
疫病可用霜霉威或甲霜靈或希先嗎啉或甲基托布津加百菌清防治。病毒病用病毒靈防治。蚜蟲和白粉虱用吡蟲啉或啶蟲脒防治;薊馬用多殺霉或多殺菌素防治;紅蜘蛛用一遍凈或唑螨酯或殺螨特防治。
9 出圃
嫁接后15天即可出圃。出圃前人工重新組盤1~2次,挑出弱苗、小苗或未成活苗,做到一盤內苗大小基本保持一致。壯苗標準:株高達到20厘米左右,株態(tài)三葉或四葉一心,莖粗達到0.3厘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