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芬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13-02
眾所周知,舉世皆驚!2015年12月4日早上,湖南邵東縣發(fā)生一起兇殺案,一名學生在辦公室內持刀將老師殺害。老師的本職工作應是教書育人,而學生理應尊師重教。但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于老師學生之間的暴力事件卻讓人觸目驚心。雖然這只是個案,但我們不得不慎重的考慮一個問題:高效課堂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當前教育,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在教學中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課堂教學關注學科、忽視學生的情況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往往急功近利,不僅造成了大量學生厭學,產(chǎn)生學習倦怠,而且造成許多教師厭教,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導致師生之間情感關系冷漠,缺乏溝通。為此我認為有必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師生相處有幸福的感受。
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及所處的環(huán)境特點,結合新課程中的要求,我們思考: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是什么?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中有怎樣的需求?學生渴望與老師建立什么樣的關系?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有怎樣的教學功效?對學生身心發(fā)展起著怎樣的作用?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想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實現(xiàn)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話是師生之間交往的主要形式。通過對話,師生形成真正的溝通交流,形成真正的相互作用。對話不僅僅只是二者之間狹隘的語言談話,而且包括雙方的“敞開”和“接納”,包括對對方的傾聽,是“雙方情感和精神的互相承領”。對話還可以使知識、意義和真理通過討論而被接受。對話過程就是思想、情感、意義的呈現(xiàn)和彼此滲透的過程,是師生的精神境界發(fā)生變革的過程。通過對話氛圍的有效營造,逐步在師生之間形成“民主的、平等的、互動的、相互關懷的良好關系”。
1.對話要遵從平等原則,摒棄主從關系。它強調主體雙方是平等的,都有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權利,雙方因此能夠敞開真實自我進行交流和溝通。
2.對話要發(fā)生于“你—我”之間,具有直接性。對話雙方之間沒有任何中介,是直接的面對面關系。正如馬丁布伯所言:“這種關系直接無間,沒有任何概念體系、天賦良知、夢幻想象橫亙于‘我與‘你之間,一切中介皆為阻礙?!?/p>
3.對話要使雙方步入“之間”領域,具有相遇性。從動態(tài)的角度來看,對話的實質就是相遇。相遇是相互溝通的前提。相遇使主體擺脫自我中心,為對話創(chuàng)造條件。
二、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作為有著豐富情感生活的個體而存在的,彼此因信息交流、互相了解和評價而形成特定的情感關系。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過去、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會對學生個體和群體形成一定的態(tài)度,如喜歡、滿意、不滿意、失望等等。學生也通過對教師的言行舉止的觀察和對教師教育水平的評價而形成尊重、親近或敬畏、疏遠等態(tài)度。
1.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通過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師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就會提高,對自己和對方的信心就會增強,師生情感就將朝積極的方向轉化。
2.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師生情感關系的建設上,教師同樣是主導,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于學業(yè)不夠理想的學生,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
3.完善個性,展現(xiàn)人格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這是優(yōu)化師生情感關系的有效策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表現(xiàn)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臺。
三、建立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師生關系的建立,從外部條件上講,還需要有適宜的制度環(huán)境,推進教育評價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教育中的諸多問題,都可以在教育評價制度上找到一些原因,師生關系也不例外。在師生交往過程中,必然涉及到對于師生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會對師生交往產(chǎn)生明顯影響。
1.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指標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2.重視采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發(fā)展證據(jù)的手段。
3.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法,實施發(fā)展性評價,減輕學生的壓力。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系,應該是有著幸福感受的親切的伙伴關系。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養(yǎng),用師愛的甘露去滋潤學生的心田,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發(fā)揮“導航”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