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翔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48-02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推進教學流程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機,是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外部動因,是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渠道,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被人形象地稱為教學的“常規(guī)武器”。怎樣利用好這一“常規(guī)武器”,使之發(fā)揮不尋常的威力呢?下面結(jié)合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課堂提問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提問要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
課堂提問要從實際出發(fā),要顧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提問針對的應該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或是學生學習中的疑難之處、易疏漏之處,通過提問答疑這一活動,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從而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復推敲、精心設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又要靈活調(diào)整、隨機應變。切忌那種沒有目的的“隨意問”和那種缺乏設計的“滿堂問”,這種濫問表面上看似師生積極互動,其效果導致學生記憶疲勞,不僅激不起學生的興趣.還會引起學生的厭煩;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到答案,甚至還會弄得思維混亂、摸不著頭腦。因此,課堂提問的目的要明確,這是教師提問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二、課堂提問的問題要難易適度
教師提問要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所提問題要難度適中、含疑量適度,必須是經(jīng)過學生認真思考、分析?;蛴懻摵蟠蠖鄶?shù)學生能夠回答(或理解)的。“跳一跳,夠得著”就是問題難易適中的尺度。教師所提問題過深,即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潛在能力上無論如何也解答不了,學生回答不出,或答非所問,課堂就會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這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過于淺顯,即所提問題缺乏思維深度,往往不動腦筋就能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會感到乏味,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驕傲情緒,這都有礙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之前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做到對教材的重點、難點濫熟于心,對學生的基礎、智力等情況了如指掌,對所提問題和提問形式要精心設計,力求使大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能夠回答或理解。
三、課堂提問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師設疑提出的問題要符合教材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形成階梯,具有一定的思維“坡度”。 《學記》有"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木……"意思是說:教師的提問必須先易后難,逐步長久地進行下去,學生才會達到義理通曉的境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設計提問也應不同,譬如預習階段宜提鋪墊性的問題,講解階段宜提深究性的問題,總結(jié)階段宜提概括性的問題。這樣就引導學生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地進行思維過渡,從深入理解具體的問題升華到抽象的概括總結(jié)。這符合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
四、提問的問題要具體明確
教師所提的問題一定要明確具體,使學生弄明白問題的要求,忌問題模糊、問題的答案模棱兩可,所提問題不宜過大,使學生無從下手,切忌用含有歧義的詞語,以防學生理解產(chǎn)生歧義,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歧途。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目標分解成問題時,一定要遵循思維規(guī)律來化大為小、化繁為簡,使之具體可感,使所提問題形成合理的梯度。這樣鋪設臺階,幫助學生登堂入室,使他們的思維有層次地向縱深開掘。使問題化整為零,使問題變得明確具體。使學生容易理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由于師生在生活、閱歷、文化素養(yǎng)、認知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對同一問題認識的角度可能不完全一樣,甚至會完全相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變換提問的方式,以適應學生的思路指向。多角度地發(fā)問可以啟迪思維,開拓學生思路,便于學生理解和解答。
五、課堂提問一定要把握準時機
大教育家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边@條教育規(guī)律很適合課堂提問,課堂提問一定要把握“火候”,在學生進入“憤”、“悱”之時,恰到好處地發(fā)問,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看時機,學生思考尚未成熟就過早地發(fā)問,會打斷學生的思路,影響學生思維的連續(xù)性;發(fā)問過遲,會使學生大腦長時間興奮,易引起疲勞,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一定要把握準時機,待學生“憤”“悱”之時再恰到好處地、不失時機地進行提問。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維的良好品質(zhì)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秾W記》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從而著急、郁悶乃至悲苦的時候,不去啟示他開導他;告訴他(四方形物體)一個角,他不能觸類旁通另外三個角,就不再教他更多更深的知識.舉一反三的成語即由此而來,這種掌握時機、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主張和方法,與今之填鴨式以及大呼隆、趕進度的教學有天壤之別.
六、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
課堂提問在講究技巧的同時,還應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大腦進入興奮狀態(tài)。教師提問多一些期待和鼓勵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提問相機鼓勵、答疑,遇有障礙多方誘導,會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在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且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shù),它需要技巧,也需要愛心。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提問這一步下大力氣,要做到認真分析,精心設計,靈活實施,富于愛心。這是我們搞好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一步。
參考文獻:
[1]《啟發(fā)式教學論》編輯曹長德 2011年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