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
【摘 要】武戲,顧名思義就是側(cè)重戲曲武功技巧的翻、打、撲、跌、摔,是以武功為主的重頭戲。武戲中的打斗部分需要演員以扎實的基本功、精湛的技巧來展示。武戲?qū)ρ輪T的專業(yè)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甚至是苛刻,沒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吃苦精神,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沒有這種毅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武戲演員。
【關鍵詞】武戲;表演;專業(yè);技巧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25-02
武戲,顧名思義就是側(cè)重戲曲武功技巧的翻、打、撲、跌、摔,是以武功為主的重頭戲。武戲中的打斗部分需要演員以扎實的基本功、精湛的技巧來展示,還要展現(xiàn)劇情特定的環(huán)境、時間、地點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武戲?qū)ρ輪T的專業(yè)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甚至是苛刻,沒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吃苦精神,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沒有這種毅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武戲演員。武戲表演,演員不僅要懂的多、見的多、會的多,同時也要對合作演員的基本功、技術水準有所了解,充分調(diào)動武行演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團結(jié)一致、通力合作,才是一個完整的戰(zhàn)斗集體,武戲才能揉到一起。在設計方案上,根據(jù)戲的客觀需要,該打則打,該舞就舞,才能達到武戲的劇中作用、藝術功能和魅力展示,暨武戲“有聲有色”的舞臺演出效果。
傳統(tǒng)神話武戲《十八羅漢斗大鵬》,取材于西游記中“獅駝嶺”一折,妖怪“大鵬”剛愎自負,以個人之力挑戰(zhàn)前來收服自己的十八羅漢。全劇以武功見長,場面宏偉熱鬧,因為是一場火爆激烈的車輪大戰(zhàn),其戲曲武打設計層層疊疊、彩頭十足,頗具觀賞性。在“大鵬”與十八羅漢的開打過程中,從一個兩個到三個,直至人數(shù)越來越多,所展現(xiàn)的都是個人與群體的把子功開打技巧。作為衡量武功演員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把子功直接關系到武戲表演質(zhì)量,在使用技巧中,演員的手眼和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決定著武戲表演的自然連貫性。通過身體動態(tài)來展示劇情人物,包括身體靈活性、敏捷度以及技巧動作的收放力度和控制度?!妒肆_漢斗大鵬》的開打,對刀槍把子動作的準確性要求很高,無論是個人還是對打、群打,都要求做到準確和熟練,在把子功表演行進中,演員的注意力除了要高度集中,還要具備處變不驚的冷靜頭腦。把子功在這出戲中的充分運用,是為了表現(xiàn)“大鵬”與十八羅漢的敵對格斗和勢不兩立,無論是扮演“大鵬”的演員還是“十八羅漢”的群眾演員,強調(diào)的是把子功中嚴、準、狠,“嚴”是雙方的配合絲絲入扣、得心應手;“準”是腳下部位和手的準確性和對動作判斷接收的準確性,譬如把子開打中的倒右把、倒正步、打點、砍封點、踏右步等等,從正反把的變化到步法的頻繁進退,包括一些規(guī)范化的要點,配合身段功和腿功,都應該在運用中交待得清楚明了,才能做到表演時的嫻熟運用。武戲表演的精髓,是對劇情的真實再現(xiàn)以及人物的完美刻畫。把子功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營造和渲染舞臺戰(zhàn)斗氛圍等方面具有非凡的魅力和美感。在《十八羅漢斗大鵬》中,“檔子”開打也是一大亮點。武戲中,為了表現(xiàn)開打場面,或持兵刃交戰(zhàn),或徒手格斗,交戰(zhàn)雙方的人數(shù)在三人以上統(tǒng)稱為“檔子”,“檔子”名稱根據(jù)人數(shù)而定。如交戰(zhàn)雙方為三人的,稱“三股檔”,四人的稱“四股檔”,以此類推。人數(shù)更多的群打場面,稱為“群檔子”。在戲曲武打程式中,二人對打的套子都稱對子,包括徒手和各種兵器對打,往往是用兩種不同的武器開打,每一套對子各有一定的章法路數(shù),打法各異。徒手的稱對拳,雙方持同樣武器的有對刀或?qū)尩龋植煌鲗Υ虻陌炎佑袉蔚稑?、大刀雙刀、大刀雙劍等等,都屬于戲曲刀槍把子功程式體系。同樣,在這出戲中,“打出手”與“檔子”相互穿插連接,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數(shù)。它以打出手者為中心,稱“上把”,另有幾個拋扔武器者為“下把”,相互配合,作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如拍槍、挑槍、踢槍、虎跳踢槍、烏龍絞柱踢槍以及連續(xù)起跳踢槍等,以兩桿槍直至八桿槍不等。雙方在邊扔邊踢的同時,還要不時變換舞臺部位,組成“斜一字”、“五梅花”等各種群體陣型,根據(jù)劇情需要和技術水平,可由三人、五人、七人、九人表演,并有戲曲打擊樂中專門的“出手鑼鼓”伴奏,常用于傳統(tǒng)武戲中神怪斗法的劇目。所以說,“大鵬”的藝術形象樹立,建立在群體戲襯托的基石上,《十八羅漢斗大鵬》的美感,講究的是個人與集體配合的默契程度。
《白水灘》是一出火爆猛烈的傳統(tǒng)武戲,以短打武生、武花臉為主。它的突出看點是武行演員的真功夫,也是此劇的表演美學特色。戲曲舞臺上的搏斗雖是虛擬假打,但演員功夫卻是貨真價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因為只有深厚嫻熟的武功技巧底子,才能表現(xiàn)出該戲“虛擬”性的武打場面。劇中人物十一郎和青面虎的把子開打和跌打翻撲,無不彰顯出表演者扎實的戲曲綜合武功底子(刀槍把子功、毯子功、腰腿功)技巧。十一郎耍的“棍花”“槍花”“蹦子”“掃棍花”等武功技巧,難中見險卻又險中見巧。而青面虎則是花臉應工,舉手抬足性如烈火,剛勁有力,其在開打中所使用的“僵尸”“肘棒子”“變身踝子”等毯子功技巧起份高,落勢狠,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驚心動魄。作為一出武戲,《白水灘》的人物行當感鮮明強烈,通過行當程式表現(xiàn)出人物的極致個性。應工短打武生的十一郎,英俊挺拔、玉樹臨風,身段走勢干凈利索、帥勁十足,與之對應的青面虎則是武花臉應工,性如烈火,舉手抬足剛勁爆裂,兩者間的對打相得益彰,因為具有可看性,這出戲總是博得臺下觀眾的喝彩叫好?!栋姿疄氛f的是英雄好漢之間的誤打誤識,作為打斗的雙方,十一郎和青面虎都是正面人物形象,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它們是一種相互照應的表演關系,之所以十一郎的人物形象突出,源于青面虎的技巧表演襯托。武功技巧雖然是這兩個人物舞臺表演上的必須手段,但它的“精彩”實質(zhì),是建立在“技”與“戲”相融,以及相互刺激爆發(fā)的基礎上。武功技巧刀槍把子的運用,展現(xiàn)的質(zhì)量再高再難,都要圍繞中心主題的“戲”來服務。武戲的設置和設計都要依照劇情合情合理,酌情恰當,既在戲理之中又不失技藝,既符合劇情又不故弄玄虛,不能為技而技,方為“有聲有色”?!栋姿疄芬呀?jīng)具備了單打、雙打、以及武戲中常用的“三股檔”、“四股檔”、“五股檔”、打擊樂、武戲嗩吶曲牌、人物個性明朗的臉譜化等等,但這并不僅僅就代表了全劇表演上的完整。演員對武戲“鑼鼓經(jīng)”的爛熟于胸,才是這出戲真正的“有聲有色”。打擊樂在武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武戲的靈魂。它指揮調(diào)度著演員技巧身段程式運用上的收放自如,激發(fā)演員臨場演出的潛能。對于專業(yè)武戲演員來說,除了掌握穩(wěn)、準、狠、脆、漂、帥的武功技巧要領,最重要的則是深諳戲曲鑼鼓經(jīng)點子,只有熟悉了“鑼鼓經(jīng)”,演員才能在舞蹈武打中運用自如、動靜有致。掌握鑼鼓節(jié)奏火候,做到心中有底,通過打擊樂的速度,力度乃至音色變化,才會加強和豐富人物的塑造。《白水灘》中,十一郎與眾人的開打,是一套完整的、程式的戲曲“鑼鼓經(jīng)”。從“急急風、撕邊、四擊頭”緊接棍花下場式、背躬花、大涮腰、在“跺頭”的鑼經(jīng)中與動作戛然而止,隨之“鷂子翻身”突起在“四擊頭”中亮相。尤其是劇中群體開打場面,在激烈的打擊樂聲中,十一郎的“烏龍絞柱”蹬腿縱身定格亮相,一連串的程式動作與鑼鼓點的配合嚴絲合縫,人物的武藝高超、叱咤勇猛頓時躍然臺上。對專業(yè)演員來說,武戲的好看,并不是因為武功技巧順利完成后的滿足,而是鑼鼓經(jīng)引領帶動技巧運用的流暢,催生演員舞臺表演上的爆發(fā)力。
隨著社會發(fā)展,戲曲觀眾的審美觀念也在改變,造成很多年輕觀眾不再是為了看武戲而看戲,而是喜歡有故事情節(jié)、有矛盾沖突的劇目,所以武戲比之往日的潮起略有回落。入行至今,從事短打武生三十多年,從戲校坐科直到院團,因為自身行當使然,武戲相應演過不少,這其中所吃的苦和感受自然是不言而喻。尤其是這兩出令我情有獨鐘的傳統(tǒng)武戲,我的創(chuàng)作體會是,隨著多年舞臺演出實踐的經(jīng)驗積累,把技巧與戲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讓“武戲”也和“文戲”一樣的有聲有色!
參考文獻:
[1]張生筠.中國戲曲的武戲藝術[J].戲劇文學,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