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
又是一春薺菜香
張坤
又是一春薺菜香,小草返青,柳樹發(fā)芽,鮮花綻放,鳥鳴劃過蔚藍(lán)的天空。
不知不覺間,冬天已走到了盡頭。田野里的凍土也漸漸解凍,溫暖的春風(fēng)跟著就刮了過來。天公作美,又下幾場淅淅瀝瀝春雨。這時,崗坡上、田埂上、梨樹下,便會拱出一片片綠絨絨的薺菜芽來。過個三五日,細(xì)嫩的薺菜芽全變成肥肥壯壯的鋸齒狀葉片了。在野菜家族里,薺菜似乎是春天的第一抹綠,不記得還有什么野菜比它綠得更早。
我從小就對薺菜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諸多野菜中,我認(rèn)為薺菜的口感和味道最佳,是野菜中的上品,歷來受人贊美:蘇軾謂其“天然之珍,雖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嗜好素食的陸游對薺菜更是深愛有加,留下了諸如“唯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日日思?xì)w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的妙句。薺菜株小,貼著地皮長,一簇簇,碧綠青翠,看似不起眼,味道卻極鮮美,難怪《素食說略》說“薺菜為野蔌上品,煮粥作齋,特為清永,以油炒之,頗腴,再加水煨尤佳”。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可做成各種美食。它不僅味道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多種氨基酸,同時,還有一定的藥效作用。明朝蘭茂所著《滇南本草》說它:“性平,味微甘,清熱解毒,利尿止血,軟堅散結(jié)?!背?,薺菜還有明目、降壓等功能,故民間有“三月三,薺菜當(dāng)靈丹”的說法。
薺菜有很多吃法,按照各人的口味,或炒,或蒸,或做湯,或涼拌,或剁成餃子餡,或用其制成菜煎餅,隨意調(diào)劑。大多數(shù)人最鐘情的吃法還是包水餃。取挖來的薺菜,細(xì)細(xì)地?fù)袢S葉、須根,撣去泥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葉子綠得發(fā)亮,根白得耀眼,撈出來放在熱水盆里,用滾水迅速地燙一下,然后立即以冷水降溫,略擠一擠菜汁,用刀細(xì)細(xì)地剁碎,拌上豆腐、粉條、雞蛋,再加入鹽、味精、蔥、姜末、生豆油,各種調(diào)料加足,和面搟皮包餃子,這樣薺菜餃子就做成了。咬一口,濃濃的薺菜香香在嘴里,香在心里。記憶中最愛吃的是薺菜與雞蛋、粉絲、豆腐做餡的餃子。姥姥每次做薺菜餃子,我都倚在廚房的門框上焦急地等待,當(dāng)屋里飄著薺菜的清香時,我嘴里已滿是口水了。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庇质且淮核j菜香,小草返青,柳樹發(fā)芽,鮮花綻放,鳥鳴劃過蔚藍(lán)的天空。約上家人,吟誦著辛棄疾那首《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xì)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yuǎn)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走出家門,沐浴著明媚的春光,迎著和煦的春風(fēng),奔向春意盎然的田野。置身田間地頭,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舒活舒活筋骨,去采摘春天的野菜鮮蔬,品讀別致的春天,是何等愜意。但采挖薺菜要選準(zhǔn)時候,鄉(xiāng)間有“界后花朵界前菜”之說,這界限以清明為界,過了農(nóng)歷三月三日,薺菜就有些老了,開始抽莖開花,所以采薺要當(dāng)時,才能春來薺菜香……
(責(zé)編李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