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陽
?
大力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湖北省宜昌市為例
○王理陽
(一)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是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
“六五”普法規(guī)劃指出,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的氛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著重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此后,各地也都紛紛出臺了關于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規(guī)定和意見,進一步落實中央精神。貫徹落實好中央以及各地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規(guī)定和精神,要求廣大基層必須大力加強法治文化建設。
(二)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是滿足廣大群眾熱切期盼的現(xiàn)實需要
在我國建設的法治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法治社會,與此相適應的法治文化同樣是社會主義的法治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要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要求在全社會構建以民主、權利、公平、正義、法律至上為基石的現(xiàn)代法治價值體系;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群眾觀點,站穩(wěn)群眾立場,主動面向群眾,服務引導群眾,維護群眾利益,充分發(fā)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釋放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確保人民群眾依法維護、實現(xiàn)和發(fā)展權益。由此,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如果建設得好,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義、自由和尊嚴,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三)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的動力保障
黨的十八大提出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指出,要加快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tài)文明;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tài)良好。錢穆先生曾說,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chǎn)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此言雖有些極端,但不難看出文化的重要性。法治文化作為“法治”和“文化”的結合體,是一種高級文化,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力。實現(xiàn)“五位一體”建設目標,必須充分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強化“五位一體”法治建設。法治建設要靠法治文化引領,由此,法治文化是推動我國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一)各級高度重視,狠抓責任落實
近年來,宜昌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法治宜昌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意見》,把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法治宜昌建設的重點工作予以明確。各級黨委、政府把法治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基礎性社會工程,列入年度工作計劃,重點部署,加大投入,積極推進,成效顯著。枝江市、遠安縣率先以黨委、政府名義出臺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當陽市委、市政府明確法治文化建設責任單位,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突出工作重點,切實保障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經(jīng)費。
(二)加強載體建設,形式豐富多樣
宜昌各地以陣地建設為基礎,化無形為有形,全面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打造戶外法治文化景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將刻有法治內容的清江奇石鑲嵌于主城區(qū)文化公園,在清江親水平臺創(chuàng)建了長達100米的“民族法治走廊”。枝江市將市政府門前人流量最大的街道打造成長達500米的“法治文化一條街”。宜都市、當陽市、西陵區(qū)、伍家崗區(qū)、猇亭區(qū)、夷陵區(qū)在主城區(qū)建設了面向群眾、貼近群眾和服務群眾的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小區(qū)和法治文化院落。二是建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各地依托圖書館、農(nóng)家書屋等基層文化公共設施和各類反腐倡廉基地,大力開展法治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yè)、進基層,建設了一批不同主題、不同類別、針對不同人群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構建覆蓋全市、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當陽市育溪鎮(zhèn)針對青少年學生,尤其是留守未成年人的現(xiàn)狀,建立未成年人驛站,先后有不同家庭背景的600多名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驛站受到了良好的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夷陵區(qū)行政服務中心在大廳制作法制宣傳牌、擺放法律書籍、通過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法治短語,使前來辦事的群眾能時刻感受“法就在身邊”。三是廣泛開辟其他宣傳陣地。法治文化演出、法治書法和攝影大賽、普法大篷車、電子法治宣傳欄等法治宣傳形式被廣泛運用,電視、網(wǎng)絡、報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宣傳作用被充分利用。
(三)推進隊伍建設,強化人才保障
高度重視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統(tǒng)籌發(fā)揮好執(zhí)法、司法、法律服務和法學教育研究隊伍的作用。各地認真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制,各級法官、檢察官、行政執(zhí)法人員積極行動,廣泛參與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宜都市市長與全市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簽訂了《“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狀》。遠安法院堅持把普法工作納入審判工作的重要方面,自覺承擔審判機關在普法工作中的責任義務。以第五輪“三萬”活動為契機,各地積極開展“法律服務進農(nóng)家”活動。市司法局制定出臺《關于在全市村(居)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意見》,落實村(居)委會法律顧問,實現(xiàn)“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的工作目標。枝江、遠安、伍家崗等地全面開展村(居)委法治副主任試點工作。注重發(fā)揮現(xiàn)有鄉(xiāng)風文明中心戶和民調中心戶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培養(yǎng)有影響、有代表性的“法治文化示范戶”。當陽市玉泉辦事處三橋村村民楊明生,在自家辦起了“明生調解文化大院”;當陽市兩河鎮(zhèn)“鳳平法治文化餐館”負責人王道鳳,在餐館辦起了100多平米的法治宣傳墻,把餐館接待室改成閱覽室,訂閱法制報刊十余種、法律書籍一千余冊,周末免費對外開放。各地還積極與三峽大學等有關機構聯(lián)系合作,認真開展法治建設工作調研,科學制定和謀劃法治建設工作規(guī)劃。此外,各地還廣泛開展“免費律師法律援助”行動,組織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積極調解民間矛盾糾紛。
(四)著力打造品牌,工作亮點紛呈
各地法治文化建設工作有亮點、有特色、有氛圍、有影響,樹立了優(yōu)質品牌,為全市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當陽市以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為核心,突出以法治文化建設為主線,開展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建設活動,加快構建傳播快捷、覆蓋廣泛、影響深入的法治文化傳播平臺,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為法治當陽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遠安縣全面實施“法務導航”工程,堅持用先進的法治文化領航、用豐富的法務載體引航、用健全的法務網(wǎng)格護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遠安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果。宜都市全力推進“法潤宜都”工程建設,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培育法治文化,實施小康護航,提升法治實踐。
宜昌各地在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上雖然成績突出、亮點紛呈,但也必須看到,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基層法治文化建設還必須大力加強。
(一)大力培育群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識
法治信仰是一種內在心理信念,表現(xiàn)為從內心深層情感上尊崇法律、忠誠法律、遵守法律。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在盧梭的這句名言中,法治信仰、法治意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當前,很多地方對法治文化理論研究不深,對法治文化理解簡單化、機械化、膚淺化,忽略了法治文化本身的精神內涵,簡單地以純粹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條文的宣傳代替法治精神、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培育。鑒于此,各地對法治文化建設還要進行深入研究,努力在培育公眾法治信仰上多下功夫。要在廣大群眾中廣泛宣傳現(xiàn)代法治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民主、公正、理性、和諧和人權等成為全體人民的公共精神和社會理想,并努力推動廣大群眾積極踐行,形成自覺守法學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進一步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要在繼續(xù)沿用原有的切實管用的傳統(tǒng)宣教手段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創(chuàng)新,廣泛開辟法治文化宣傳途徑。要防止形式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千篇一律,工作缺乏時代性和長效性現(xiàn)象的發(fā)生。二是注重分類指導、因人施教。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既要符合大局要求,又要從不同行業(yè)、不同群體、不同層面和不同社會職業(yè)者的特點和訴求出發(fā),區(qū)別工作重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簡單搞一刀切,抱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想毫無針對性的對所有群體、所有地區(qū)使用同一種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內容。三是要深入挖掘和培育獨具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資源。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資源,有些地方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有大量有益成分值得汲取。法治文化建設必須“接地氣”,積極萃取傳統(tǒng)文化精髓,并不斷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從中獲得豐富的滋養(yǎng),依托地緣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
(三)充分發(fā)揮重點群體的示范帶動作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法治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黨員干部帶頭學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增強法治思維、主動依法辦事,更能為廣大群眾當好表率和模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處于成長期,抓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在法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源頭性作用,將極大推動其法治意識的培育,使其終身受用,同時也能直接帶動影響周邊人學法守法。此外,在廣大群眾中涌現(xiàn)出的“法治中心戶”、“法治示范戶”等學法典型,是群眾自我宣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生動實踐,能夠有效帶動周邊群眾積極學法守法。各地要在學法典型的選樹培育上狠下功夫,不僅要在政策、物質、業(yè)務方面加強幫扶,而且要在精神上給予相應獎勵,使廣大群眾認識到學好法、守好法是一種無上光榮。
(四)不斷完善法治文化建設的工作機制
一是繼續(xù)堅持和完善“黨委統(tǒng)一領導、人大監(jiān)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證。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其公益性、群眾性、社會化、經(jīng)?;奶攸c決定了要不斷加強合作、交流溝通,通過部門配合、分工協(xié)作、擴大交流,不斷提高普法的質量和效率。二是建立健全法治文化建設考核機制,把法治文化建設績效作為政績考核的“風向標”。綜合運用法律知識考試等多種手段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法治素養(yǎng)的考察考核。要重點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法治建設情況的考核,將法治建設考核作為重要一極納入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權重,突出法治建設戰(zhàn)略地位,凸顯法治政績導向。要高度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彰顯法治考核“剛性”,切實把法治素養(yǎng)好、依法辦事能力強、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領導干部優(yōu)先提拔重用;對不重視法治建設甚至有違法違紀和犯罪行為的領導干部,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處理。
(作者單位宜昌市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周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