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潔(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 臨汾 041000)
?
★文學藝術★
接受美學視閾下《荷塘月色》兩種英譯本的比較分析
杜晶潔(山西師范大學山西臨汾041000)
【摘要】接受美學以讀者為中心,強調(diào)讀者的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讀者的意識、接受水平。本文以朱自清先生的經(jīng)典散文《荷塘月色》為例,對比研究葛浩文、朱純深翻譯的《荷塘月色》兩個英譯本,旨在探索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譯者是如何實現(xiàn)視域融合,進而證明接受美學闡釋散文文體的有效性。
【關鍵詞】《荷塘月色》接受美學英譯
散文作為一種文體,以“美”著稱,具有形散神不散、語言凝練優(yōu)美、意境深邃的特點。《荷塘月色》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的經(jīng)典散文,它描述了清華校園美麗的荷塘月色,抒發(fā)了自己對現(xiàn)實不滿的郁悶、沉重以及渴望自由的心情?!逗商猎律芬元毺氐恼Z言風格以及優(yōu)美意境,給讀者以美感,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接受美學是西方的文學理論,強調(diào)了讀者的重要性。譯者作為原文的首位讀者,他們在解讀原文、填補文本的空白意義時受自身的審美價值、知識結構、期待視域的影響,會存在差異。不同的譯者在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著差異。本文擬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以經(jīng)典散文《荷塘月色》的英譯為例,探索兩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譯者翻譯的差異性。
1967年,姚斯提出了接受美學這一概念,它的理論基礎是現(xiàn)象學以及闡釋學。接受美學以讀者為中心,認為讀者是能動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1]。作為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的接受美學被應用到了翻譯領域,它以讀者為中心,強調(diào)讀者的接受性以及讀者的期待視野,以期達到譯者與讀者的視域融合。讀者的期待視野指讀者帶著意識即某種世界觀、社會經(jīng)驗以及審美要求[2]。因此,同一部作品不同時期的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伊瑟爾根據(jù)英伽登的“圖示化結構”觀點,提出了文學文本中的“召喚結構”這一概念?!罢賳窘Y構”指接受美學理論中的核心思想是視域融合(fusionofhorizon)以及文本意義的不確定性(indeterminacy)。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達到原文作者審美期待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目標讀者的接受能力,吻合目標語讀者的審美期待,達到視域融合。簡而言之,譯者以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和方式為導向,忠實地重現(xiàn)原文。作為原作的首位讀者,譯者需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原文本中的隱含之義,對文本意義的空白進行填補。譯作的接受過程伴隨著譯者視域、目標語讀者之間的相互作用[3]。
(一)對原文韻律美重現(xiàn)的比較
散文的重要文體特征是語言美。語言美可以通過疊音詞傳達韻律美,也可以通過特殊的句型,展現(xiàn)語言形式美,同時也可以通過多樣的修辭手段,展現(xiàn)意象美。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過使用二十七組疊詞,疊詞的呈現(xiàn)形式主要為AA型、AABB型以及ABB型。AA型包括日日、漸漸、悄悄、淡淡、田田、亭亭、層層等;AABB型包括迷迷糊糊、曲曲折折等;ABB型包括陰森森、一粒粒。同時,作者也通過使用頭韻如裊娜、渺茫等,押韻如零星、蒼茫等,實現(xiàn)音樂美。通過使用重疊詞、頭韻及押韻,作者不僅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對荷塘月色之美進行描繪,而且使原文具有韻律美以及節(jié)奏美,使讀者達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漢英表現(xiàn)韻律的方式不同,漢語疊詞的音樂感在英語中可以通過頭韻、尾韻以及諧元韻等方式實現(xiàn)。
例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葛浩文譯:Onthesurfaceofthewindingand twistinglotuspondfloatedanimmensefieldofleaves. Theleaveslayhighinthewater,risinguplikethe skirtsifadancinggirl.
朱純深譯:Alloverthiswindingstretchof water,whatmeetstheeyesisasilkenfieldofleaves,liketheskirtsofdancinggirlsinalltheirgrace.
首先,從韻律的角度說,葛以尾韻的形式“windingandtwisting”重現(xiàn)了“曲曲折折”所具備的音樂感,而朱的譯文未能呈現(xiàn)原文的藝術效果。其次,原文中,作者用“田田”形容荷葉密集茂盛,相連的樣子。葛將“田田的葉子”譯為“animmensefieldofleaves”,表現(xiàn)了荷葉的數(shù)量之多,而朱將其譯為“asilkenfieldofleaves”,突出荷葉具有絲綢般的光澤。因此,葛的譯文更好地傳達了原文之意。再次,作者用“亭亭”形容舞女挺立、姿態(tài)優(yōu)美、秀氣。朱將“亭亭”譯為“inall theirgrace”,表現(xiàn)了舞女姿態(tài)優(yōu)美、雅致,而葛將其省略,因此,朱的譯文更加貼近原文。
(二)對原文意象重現(xiàn)的比較
意象是作者的主觀情感與客觀事物相結合的產(chǎn)物,使抽象的感情視覺化,具有藝術價值。作者受到現(xiàn)實的打擊,欣賞月下的荷塘,尋求精神寄托。荷花是原文中的主要意象,譯者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期待視域,重現(xiàn)原文意象美的同時,考慮讀者的期待視域。荷花代表高潔、圣潔、高雅。
例2:層層的葉子中間點綴著些白花…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
葛譯:Amidthelayersofleaveswhiteblossoms adornedthevista…Whenthathappenedtheleavesand blossomstrembledbriefly…Themoon’srayswere likeflowingwaters,gentlydepositingtheirmoisture onthelayerofleavesandblossoms…Theleavesand blossomslookedasthoughtheyhadbeenbathedin milk.
朱譯:Layersofleavedaredottedwithwhite lotusblossoms…atinythrillshootsthroughtheleaved andlilies…Themoonshedsherliquidhighsilently overtheleaveandflowers…
葛將原文中的所有荷花譯為“blossoms”,此詞主要指樹上的花或花簇。朱對荷花分別使用了“blossoms”,“l(fā)ilies”以及“flowers”,實現(xiàn)了詞匯的多樣化。其中,“l(fā)ilies”指百合花,尤指白色。譯者考慮到荷花、百合都是白色,因此使用了“l(fā)ilies”;“flowers”泛指花。通過對兩位譯者進行對比,“flowers”一詞更加準確地表達原文。
(三)對原文情感重現(xiàn)的比較
例3: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以不理。
葛譯:Ilovenoise,butIalsolovequiet;I lovecrowds,butIalsoloveseclusion…Icanthink whateverIwish,orthinkofnothingifIwish...ThethingsImustdoandthewordImustsayduringthe daytimeIneednotconcernmyselfwithnow.
朱譯:Iloveasereneandpeacefullifeasmuch asabuyandactiveone;Ilikebeinginsolitude,as muchasincompany…freetothinkofanything,orof nothing.Allthatoneisobligedtodo,ortosay,inthe daytime,canbeverywellcastasidenow.
原文中,作者的心情從不平靜——尋求平靜——平靜——出靜。雖然作者在夜晚的荷塘月下,但內(nèi)心充滿了淡淡的憂愁。原文中作者突出現(xiàn)實與理想狀態(tài)的差異,欲逃離現(xiàn)實。朱通過“as muchas”強調(diào)了平等關系。但葛通過“but”突出表現(xiàn)了作者當前渴望寧靜,更加符合原文作者的情感。由于英漢語言差異,原文中對稱的結構不能完全保留,但是葛譯本中的句式更加對稱。
例4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葛譯:Whileoneortwofaintglimmersof roadsidelampsseepthroughtheopeningsofthe branches,appearinglikethewearyeyesofatired man.Nowthespotwasatitsnoisiest,ifyoucancount thechirpingofcicadasinthetreesandthecroaking offrogsinthewater.Butthenoisewastheiralone;Iaddednothingtoit…Thispaintsforusapictureof thepleasantexcursionsofthosedays.Theymusthave beentrulymemorableevents;itisapitythatwecan nolongerenjoysuchpastime.
朱譯:Throughthebranchedarealsoacouple oflamps,aslistlessassleepyeyes.Themostlively creatureshere,forthemoment,mustbethecicadasin thetreesandthefrogsinthepound.Buttheliveliness istheirs,Ihavenothing.Thatisaglimpseofthose merrymakingscenes.Itmusthavebeenfascinating;butunfortunatelywehavelongbeendeniedsucha delight.
原文中,作者借助漏著“一兩點”燈光、“沒精打采”以及“渴睡”,通過外部環(huán)境的視覺印象,表現(xiàn)自己沉悶、低落的情緒。原文中的“一兩點”燈光,表示燈光微弱,葛直譯原文中的數(shù)詞“oneortwo”,另外添加了形容燈光微弱的形容詞“faint”,更加符合原文沉寂的外部環(huán)境,凸顯作者孤獨、低落的心情。朱譯為“a coupleoflamps”,雖然“acoupleof”一詞也能表現(xiàn)數(shù)量至少,但譯者用它描述燈的數(shù)量之少,沒能突出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和失落。另外,從聽覺方面,作者通過蟬聲與蛙聲的,對比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癗oise”一詞表現(xiàn)了聲音之大,帶有不愉快的感情色彩。譯者葛著重突出外部環(huán)境聲音的吵鬧、不愉快,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孤寂,不愉快,與原文作者的意圖達成一致。而譯者朱則宏觀上側重蟬和蛙是活潑的、愉快的,但沒有實現(xiàn)原文作者欲借助外部聲音之歡快,反稱內(nèi)心世界之孤寂的藝術感。在譯“有趣的事”時,葛浩文譯為“memorableevents”,未能表現(xiàn)出嬉游的愉悅心情,而朱純深通過迷人“fascinating”一詞更能表現(xiàn)當時嬉游的沉醉狀態(tài)以及愉快心情。
本文從接受美學的視角,從韻律、意象以及情感方面筆者對《荷塘月色》的兩種英譯本進行了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對原文的空白以及不確定進行填充時,會受到文化背景、美學觀以及期待視域的影響。
【責任編輯:桂靜】
參考文獻
[1]陳珊珊,高嘉正.接受美學視角下的上海樓盤案名英譯策略研究[J].上海翻譯,2012(3).
[2]彭水.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分析張若谷的中譯本《無名的裘德》[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李瀾雪.從接受美學看焦菊隱的翻譯思想及實踐[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3.
[4]徐嬌.《荷塘月色》兩個英譯本比較分析——文學文體學的視角[D].湖南師范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8784(2016)02-38-3
收稿日期:2015-12-23
作者簡介:杜晶潔(1990—),女,山西運城人,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用學、翻譯理論與實踐。